跳舞在美術館是被允許的:現代舞、鋼管舞、或是雜技,為藝術發展帶來全新可能性|cacao 可口

劇場表演和視覺藝術展覽往往被看作是兩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近年來,隨著美術館也能是實驗劇場,越來越多動態的藝術作品進入展館,行為藝術也融入了更具觀賞性的舞蹈。可口將介紹三位藝術家,他們帶來融入舞蹈且視覺效果極佳的作品,為美術館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拓展藝術的傳播方式。

身份認同、權力關係、死亡和記憶

出生於古巴的美國後現代主義和概念藝術家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Félix, 1957-1996),他的藝術作品主要探討死亡、愛和社會政治等議題。留下許多作品仍讓後人記憶深刻,如1990年《無題(完美戀人)》(”Untitled” (Perfect Lovers))由約200個時鐘的裝置藝術作品,所有的時鐘都同步顯示出相同的時間,代表著時間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1991的《無題》(Untitled)作品,由約250磅的糖果組成的裝置藝術作品,觀眾可以取走糖果,每次取走都代表著生命的流逝。

岡薩雷斯-托雷斯1991年在紐約的安德里森畫廊(Andrea Rosen Gallery),房間內立著一個環繞燈泡的舞台,在所有觀眾的注視下,他身穿一條銀色短褲,開始跳起性感的爵士舞。音樂只在藝術家的耳機中播放,觀眾們在一片安靜中面面相覷;《無題(Go-go舞蹈平台)》(”Untitled” (Go-go Dancing Platform))作品的靈感來自於1980年代的Disco文化,舞台上的發光球代表著舞池中的燈光,而音樂的存在使表演者可以在舞台上跳舞,享受狂歡的氛圍。作品的名字中的“Go-go Dancing”更是向那個年代的經典舞步致敬。

Photo via Andrea Rosen Gallery

然而,這個作品同時也具有更深層的含義。舞台上的發光球不僅代表著燈光和狂歡,也象徵著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表演者在舞台上跳舞時,他們的身體成為了一個整體,和其他人一起舞動,這種聯繫和共同體驗的感覺非常重要。同時,發光球的轉動也象徵著時間的流逝,提醒觀眾們要珍惜當下的時光。

黑人女性的經驗

美國籍奈及利亞裔的跨界藝術家奧奎.奧克波克華斯利(Okwui Okpokwasili),活躍於舞蹈、劇場、文學等領域,她的作品經常探索種族、性別、身份等議題,引領觀眾反思。

2014年首演《布朗克斯哥德式》(Bronx Gothic),這個作品以紐約布朗克斯區的一個黑人女孩為主角,描述了她與她的朋友之間的關係,以及她們面對的各種社會問題。這個作品的風格獨特,結合了詩歌、音樂、舞蹈和話劇等元素,呈現出一個豐富而多元的世界。

此外,她還創作了許多其他作品,包括舞蹈作品《阿達庫的叛亂》(Adaku’s Revolt)和《窮人電視廳》(Poor People’s TV Room),以及多部短篇小說和詩歌作品。她的作品通常關注黑人女性的經驗和議題,探索他們在當今社會中的位置和角色,藉由藝術創作探索,呈現當代社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讓人感受藝術的力道及影響力。

《窮人電視廳》(Poor People’s TV Room)|photo via EMPAC

身體的變形與狂歡

行為藝術家和視覺藝術家尼克.凱夫(Nick Cave),作品涉及多種媒體形式,包括裝置、影像、聲音和舞蹈等。這些裝置包括由他自己設計的奇特服裝、道具,他自己也樂於在作品中的表演現身。作品常涉及社會議題,包括種族主義、性別身份、政治和經濟問題。尼克.凱夫的作品經常激起爭議,但往往也會贏得許多粉絲和讚譽。

《讓它去吧》(The Let Go)|photo via Nick Cave

他於2019年創作《讓它去吧》(The Let Go),表演者穿著特殊的彈性面料和彩色假髮製成的人體雕塑。表演者們在雕塑內部移動,使雕塑產生了變幻多樣的形態和運動。這種運動是在音樂和燈光效果的配合下進行的,呈現出神秘而富有迷幻的想像力。

《讓它去吧》(The Let Go)|photo via Nick Cave

其作品的意義,在於探討人類在現代社會中的虛假性和脆弱性。雕塑的型體看起來十分鮮豔誘人,但實際上內部卻充滿了不穩定和不安定性。整個作品強調了現代人在經歷壓力和疲憊時,所感受到的內在矛盾和對自我身份的懷疑。

▌整理報導: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