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9個月沉澱,面臨疫情改變世界的今日,兩廳院重新思索劇場之於當代的意義,宣告2021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將推出19檔國內外節目、64場演出,採分段式售票,國內節目自12月啟售,將於2021年3月2日至5月2日於國家兩廳院、雲門劇場隆重登場,企圖為人們保留一處可以議事、相互啟發的處所。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進一步說明,「到了2020年,疫情突然爆發,瞬間劇場彷彿被按了暫停鍵,當時內心的惶恐和焦慮是很難形容的,感覺像是骨牌般一顆顆倒下;2021的TIFA即將開始,我們希望所有的觀眾,不論是什麼樣的身心狀況、條件,各式各樣背景的人,都能夠進到劇場裡面,走進TIFA,或許也會有人像我一樣,在TIFA裡面聽到了那麼一聲小小的鈴鐺,溫柔清亮而堅定,這是我在TIFA獲得的啟發。」

台灣能量領銜,讓表演藝術打破侷限
收束台灣藝術家於疫情期間的豐沛能量,12檔國內節目將輪番上演,其中由兩廳院自製的《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耗時三年,諸王一后的組合最受期待,由享譽國際的新加坡導演王景生擔任導演暨編劇,梅派名伶魏海敏擔綱獨角,並有台灣當代重要藝術家陳界仁與張照堂跨界參與,導引出不同領域的多元化觀點,再現台灣六十年政治、文化與思潮激盪的壯闊,這是一首寫給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敘事詩。

另一檔深受戲迷期待的阮劇團《十殿》,由兩廳院與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三場館第二屆共同製作,作品深入調查「臺灣五大奇案」,兩廳院駐館藝術家吳明倫受波蘭導演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電影《十誡》所啟發,分為〈奈何橋〉、〈輪迴道〉上下集,共五小時內容,展現氣勢恢弘。

此外舞蹈工作者周書毅、資深劇場人鄭志忠,共同創作了《阿忠與我》,透過身體的差異性與生命不同的起點,開啟己身與家庭、社會、國家依存關係的討論,直搗平等與不平等的議題。

而黃翊工作室+《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則抒發另一種獨特美學,展現科技、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受碧娜.鮑許作品《穆勒咖啡館》啟發,黃翊賦予舞團明星小庫卡全新任務:開設國家劇院限定、三天快閃店「遊牧咖啡館」,小庫卡將與七位舞者共同經營。

屢獲金音獎、金曲獎肯定、長期以客家音樂觀照土地農工、環境生態等議題的生祥樂隊,將在TIFA標示音樂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以《我庄》、《圍庄》、《野蓮出庄》專輯精煉為《我庄三部曲》演唱會。在2021TIFA的生祥樂隊將注入新元素,與旅美作曲家張玹合作,為國家音樂廳特別加入管弦樂編制,揉合民謠、搖滾,打造全新曲風。而同為金音獎常客的臺灣琵琶演奏家鍾玉鳳,特意從世界尋來好手,讓來自德國、印度、匈牙利、印尼與臺灣泰雅族的音樂家共譜混血與自由的《擺度之外》。

屬於每個人的藝術嘉年華
尚不可錯過的國際節目,則邀請到澳洲導演西蒙・史東(Simon Stone)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希臘導演暨編舞家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葡萄牙導演提亞戈・羅提吉斯(Tiago Rodrigues)與里斯本國立劇院、法國鬼才編導奧雷利安.博瑞(Aurélien Bory)與印籍舞者尚塔拉(Shantala)、英國高空彈跳劇團(Wired Aerial Theatre)等。
NEW-WORK-2020_Dimitris-Papaioannou_CREATION_photo-©Julian-Mommert_20200313_JCM_4370.jpeg)


TIFA為創造人們參與表演藝術的機會,提供更多節目以外的選擇:講座、工作坊、展覽、舞臺導覽等周邊活動。其中《夜宿兩廳院,大人的床邊故事》徵集80名數羊的老兒童,夜宿劇院大廳,輪流走入秘密帳篷,徹夜交換閩南、原民、希臘、印度的神祇及奇幻故事,共度第一千零一夜。小事製作《戰鬥果醬》在大廳架起Battle擂臺,號召青年匯集兩廳院捉對廝殺,來一場身分不拘、舞種不限的超級大亂鬥。《原來尼泰美》相邀東南亞和原住民的朋友們一起舞蹈,現場將有風味獨具的歌舞、料理、市集,從戶外空間環抱TIFA的跨族群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期間限定劇院導覽《往日時光》,此活動將首度曝光兩廳院的「提詞人罩」、劇院手動操作繩索吊桿、重啟已退役的效果燈具、特殊窄角度光束投射燈、各式效果片,更開放參與觀眾繪製佈景玻璃片呈現往日的投影效果。
2021TIFA是為所有觀眾、所有人打造的大型藝術嘉年華,期待縮短人們與藝術的距離,呼應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所說:「一座劇場必須跟社會連結,它屬於社會。表演藝術如何讓人們覺得『不可或缺』彷若血脈一般,在每個人的身心流動,不會停止,無法抽離。這是兩廳院想造就藝術與人的距離。」。
時間:2021/03/02 – 2021/05/02 |地點:國家兩廳院、雲門劇場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