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庸置疑,畢卡索是藝術和變革天才的代名詞,他逝世後的藝術世界以及某種程度上的流行文化,都不再一樣了。他如此戲劇性地打破界限,以至於其他藝術家只能撿起他留在地上的任何碎片來學習和理解他的才華。每個人都知道畢卡索是立體主義之父,但你知道他曾因涉嫌盜竊《蒙娜麗莎》畫作,而在法庭上受審嗎?畢卡索五件你可能不知道(最後一項可能略知一二)的事,讓我們深入認識這位安達魯西亞天才。
偷走《蒙娜麗莎》畫作的可疑份子
1911年,一名男子走出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外套上露出一幅畫,這幅畫正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畫作。一星期後,《巴黎日報》(Le Journal)刊登一篇名為「羅浮宮竊賊交還失物」的民眾投稿,文中提及的失物並非《蒙娜麗莎》,而是古伊比利人頭雕像,並且還指出曾把偷來的雕像便宜地賣給一個年輕畫家。
經過數週的城市搜查,當局帶來了兩名嫌疑人,一位是詩人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因為竊賊正是他的助理蓋里・皮耶黑(Géry Pieret),而詩人的好朋友正是畢卡索。當時,大家都知道畢卡索是羅浮宮的常客,也是伊比利亞藝術的狂熱崇拜者,因為他認為伊比利亞藝術是所有西班牙藝術的根源。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當時辯稱不知道這些人頭雕像的價值而買下贓物,完全與被竊的《蒙娜麗莎》無關。日後,他的情人費兒南德曾在她的書上提到,畢卡索買來的藝術品,一向擺在醒目的地方,只有兩顆伊比利頭像卻神秘的包起來,塞在衣櫃擺襪子的抽屜裡。事情爆發後,古伊比利人頭雕像做了歸還動作,在法庭聽證會上,警方認為他們兩人與《蒙娜麗莎》案無關而飭回,畢卡索也順勢撇清他與頭像竊案沒有直接關聯。
多年後的 1914 年,《蒙娜麗莎》這幅畫終於在義大利的一個家中被發現,竊案的元凶是佩魯賈(Vincenzo Peruggia)。然而,好消息是短暫的,因為幾天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畢卡索極度迷信也不信任人
這是他從小就在安達盧西亞長大的性格的一部分,例如,藝術家覺得一個人的頭髮有某種神奇的東西,如果落入壞人之手,即使是丟棄的頭髮也會對頭髮來源的人造成傷害。結果,畢卡索總是害怕剪頭髮,根據他的前情人弗朗索瓦絲.吉洛 (Françoise Gilot)寫的回憶錄,中一篇名為「畢卡索的生活」中提到,只有在畢卡索完全信任理髮師之後,他才會允許那個人剪他的頭髮,並且要理髮師妥善處理他的頭髮。

畢卡索並不是他的姓氏
我們在眾多博物館看到畢卡索「Picasso 」,這個名字出現在許多T恤、杯子及眾多數不清的紀念物品上,或者在饒舌歌手 Jay Z 的<Picasso Baby>等歌曲中聽到這個姓氏。然而,畢卡索實際並非來自這個姓氏。他的真名是巴勃羅.魯伊斯(Pablo Ruiz),他父姓家族姓氏在原家鄉最出名的是手套製造商,這不太符合革命藝術家想要與之聯繫的印記。根據作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在《畢卡索的一生》(A Life of Picasso)傳記中,提到畢卡索認為自己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畢竟,他曾經說過「在藝術中必須殺死自己的父親 」(in art one must kill one’s father),於是他將姓氏改為他母親的娘家姓畢卡索「Picasso 」。

一幅畫作在空難中摧毀
1998年9月,瑞士航空 111 號班機在新斯科舍附近的大西洋墜毀,機上229名乘客全部遇難。雖然墜機最大的悲劇是海上喪生的人命,但該班機剛好載著貴重的珠寶飾品,預估價值5億美元的貨物連同飛機墜毀,當中有畢卡索的多幅名為《Le Peintre》1963年版本也在其中,瑞士航空公司的官員,拒絕透露這幅畫的主人和預計接收者的相關資料,但確實表示這幅藝術品已被毀壞,這幅畫的價值估計為150萬美元。墜機前兩年,一幅同名畫作在倫敦拍賣會上售出,然而,從未證實拍賣的這幅畫是否就是111航班上丟失的《Le Peintre》 版本。這件藝術品唯一留下的痕跡,是一塊20厘米長的帆布碎片,漂浮在海上殘骸中。

世界上十大最富有的人之一
眾多皆知使畢卡索如此被大眾推崇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當時,他是還活著的時候就受到珍視的藝術家。日內瓦著名經銷商、法國蘇富比前負責人馬克.布隆多(Marc Blondeau)表示:如果畢卡索今天還活著,他將成為世界上十大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活到91歲,留下的作品數量驚人,總共超過 45,000 件。他的後代的子孫表示必須租用帝國大廈來存放所有的作品,有1,885 幅畫作、1,228 件雕塑、7,089 幅素描、30,000幅版畫、150 幅速寫本和3,222 件陶瓷作品;有大量的插圖書籍、銅版畫和掛毯。畢卡索從1900年到1973年在大約20個地方生活和工作,留下兩個城堡和另外三個房子。據一位熟悉該莊園的人士稱有450萬美元的現金和 130萬美元的黃金,還有股票和債券,其價值從未公開。1980年,畢卡索的遺產估價為 2.5 億美元。
1996年,法國法院任命畢卡索遺產法定管理人為克勞德.畢卡索,他在巴黎創建了畢卡索遺產藝術家權利協會,負責管理繼承人共同擁有的利益,控制畢卡索複製品和展覽的權利。「每個人都想要一件畢卡索的作品」,2016年,他是世界上被複製最多、展出最廣泛、贗品最多、被盜用最多、盜版最多的藝術家。
多年來,電影一直在使用畢卡索的複製品,大多數人對版權等權利都很認真,但也有例外。1996年《鐵達尼號》拍攝時,導演想在場景中將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一畫複製品隨船沉沒入海中。畢卡索遺產藝術家權利協會並沒有授權,因為該畫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60 多年,怎可能讓它在電影中沉沒。但是電影上映後,沉海的場景中《亞維農的少女 》畫面仍在其中,雖然事後協商了一筆費用,正如人們可以想像的那樣——包括巨額罰款。

回歸到時裝領域,畢卡索最早第一次踏入服裝設計,是在1917年劇作《檢閱》(Parade)設計了戲服,從服裝上體現他的「玫瑰時期」到「立體主義」的發展。藝術家聯名服裝合作系列是1955年,當時畢卡索與美國紡織公司 Fuller Fabrics ,合作推出「現代大師」(Modern Masters Series)風格系列,他提供了大量的印花圖形設計,而紡織公司則是把它們轉變成裙底的印花元素。


近年來以畢卡索的作品為靈感,呈現出一片蓬勃生機。Balenciaga 2012年春夏系列,當時時任創意總監的 Nicolas Ghesquire,從色彩和以幾何圖形為載體與畢卡索在1934年所創造的《鬥牛》有著相近之處。法國設計師 Simon Porte Jacquemus,在2015年秋冬系列中,將畢卡索立體主義畫作中的女性臉部曲線,畫在女模特兒臉上,錯視的視覺效果重現畢卡索鮮明特徵。荷蘭設計師二人組 Viktor&Rolf,在2016年春夏高級定製系列,將畢卡索畫中的人物五官進行立體化雕刻的處理,裝飾在白色的服裝上。Dries Van Noten則是在2018年春夏時裝週中,從畢卡索拼貼畫藝術中,將緹花、圖騰、直條或格紋等繽紛紋樣,與絲緞、雪紡、西裝布及烏干紗排列組合,拼湊接合成各款衣裝,如同畢卡索捨棄畫筆,轉而拾起大量的壁紙碎片、磁磚及其他媒材,並將之拼貼為畫。
諸多現代時裝設計師們,從這位跨越時代的藝術家身上汲取素材,並將它們化為衣料穿上,是為後現代主義的解讀。




▌整理報導:Bohe H.|參考資料: New York Times,Vanity Fair,HUFFPOST,Architectural Digest,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