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曾進行一項研究,利用可穿戴技術監測了觀看音樂劇《夢幻女郎》(Dreamgirls)現場演出觀眾的心率,大腦活動,和其他一些與情緒相關的生理信號。專家團隊發現在演出過程中,被監測者平均有28分鐘的時間心率,達到了其正常心率最高值的150%至170%,這是英國心臟基金會認可的有氧運動最佳心率範圍。當環境使人們的生理狀態與他人產生同步時,個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會更緊密,而人也容易對陌生人產生更多好感。這也說明了去劇場觀看演出能夠促使人們加深社交聯結。

雖然觀眾都是坐著觀看演出的,但他們實際上相當於進行了大約28分鐘的有氧鍛煉。有趣的是,在此期間,只有15%的研究對象注意到了自己的呼吸變化。倫敦大學學院的實驗心理學系主任Dr. Joseph Devlin,認為相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標準,劇院內觀眾的心率有著更大的浮動範圍,這也與現場演出可以增加情緒強度的事實吻合。他說:調查結果說明了現場表演帶給觀眾情緒上的起伏可以刺激心臟,從而激起與有氧運動類似的心率變化。
當然,心跳傳遞的訊息並不是單一的。更高的平均心率並不能完全代表現場演出過程中,更高的集體情感或認知投入程度,這是因為有時候更深的投入度和更集中的注意力會使心率下降。另一方面,科學家們發現,觀眾除了作為個體對表演產生情緒上的反應之外,還會在演出進行時在產生心跳的集體同步。博士坦言:通常來說,一群個體會有著他們自己的心率和節奏,很少與他人產生聯繫。但在經歷強烈情緒波動後,人們的心跳是有可能趨於統一的。現場觀看戲劇演出的經歷足以超越個體間的差異,使觀眾產生一種共同的生理體驗。

現場演出的心跳率同步現像在以前的研究中也曾出現,如在某次西班牙跨越火圈的演出現場,科學家們通過定向調查發現,觀眾的心跳與跳火圈者幾乎一致,其中同步率最高的是家人和擁有親密關係的戀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觀劇的中場休息期間,觀眾們通常會以更小的群體為單位交談,在這段期間內,觀眾們作為一個整體的心跳同步率有所降低;然而,社交小群體內部的心跳同步現象依舊存在,這表明了觀眾們與其相識的人依舊保持著關聯,但與其他觀眾的默契會短暫消失。
令研究者們感到驚訝的是,失去共同的觀看體驗後,人們會因正常的生理反應回到相對普通的狀態——心臟按各自的頻率跳動。但當表演重新開始時,觀眾之間的心跳率同步現象往往又能再次出現。
▌整理報導: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