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阿姆斯特丹有運河音樂節,2012年開始,從原本的聖誕節運河遊行誕生了第一屆阿姆斯特丹燈光藝術節。以往燈光裝飾下的船隻沿著阿姆斯特河航行,而燈光藝術節則從重點是娛樂,轉移到了燈光藝術上。第一屆燈光節只有20件作品,七年後的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歐洲最大的燈光藝術節。對阿姆斯特丹本地居民和遊客來說,這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節日慶典,藝術品遍佈整個城市,阿姆斯特爾河上、河岸的燈光藝術構成了光之大道,留下了許多充滿想像力的美麗作品。
今年燈光節的主題是「Disrupt!」(打斷、混亂),旨在點出當下全世界範圍內文化、氣候、人口等方面不斷發生的變化。在11月28日到2020年1月期間,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們將在燈光節上展出他們的作品,用作品詮釋他們對於「Disrupt!」的理解。從創造新的燈光裝置到在本來存在的建築物基礎之上聯想和構建,這些藝術家們通過燈光邀請觀眾用一種新的角度來觀賞這座城市。
除了燈光藝術,今年的燈光節也加入了不少其他活動,有藝術家的講座、兒童體驗工坊等,也不乏只有這裡能找到的獨家活動,如夜遊動物園的計畫《夢遊 》(Sleepwalk)及大型體驗裝置SKALAR。

步行、騎自行車沿著河岸行走,便可以看到所有燈光藝術作品。而乘船的選擇更多,在燈光節的官方網站上就提供了40種不同的租船和乘船導覽,每個船都不一樣,從最普通的遊船到外表華麗、內部奢華且有暖氣的小型郵輪,應有盡有。
現居紐約的藝術家Sergey Kim 展出了他的作品《街區 》(Neighborhood)。他用燈光模擬各式衣物晾在洗衣繩上的樣子,除了普通的襯衫、T-shirt,其中也有著土耳其褲、猶太傳統連衣裙和摩洛哥長袍這樣的民族服飾,代表不同種族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城市文化。藝術家認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交流越來越豐富,但在城市中我們仍然處於孤立的狀態。我們不認識自己的鄰居,不和同一個街區的人交談,這些混合在一起的日常衣物代表了是他對更加親密、和諧的共生關係的期望。




日本藝術家島田正道的作品《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中,七隻巨型蝴蝶停在運河表面,隨著船隻的往來運動而上下撲動翅膀。蝴蝶效應是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1963 年提出的理論:細小的變化也能夠引起具有極大差異的結果。同樣的,在島田正道的作品中,蝴蝶的變化源自於水波的運動,而水流的運動則是由於船隻劃過作用的結果。它預示著日常生活中潛伏著不可預測性,危機和混亂往往就藏在角落。



▌可口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