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登2023年時尚關鍵字,什麼是「可生物降解時尚」?聚酯纖維不是一切解答|cacao 可口

可生物降解時尚——假如你對衣櫃裡的(含聚酯纖維成份)衣服和塑膠袋的原料相同有些概念,對這個新名詞出現可能就不會太陌生。剛落幕不久的2023春夏時裝週就是一場可生物降解時尚狂歡,如伸展台上最受矚目,Coperni對超模Bella Hadid「噴漆」成型的連身裝,也是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纖維和天然粘合劑製成,其他品牌就甭提了,可生物降解的鞋底、可生物降解的皮革替代品……如果「可生物降解時尚」此前只是低調地出現在產品特色介紹上,那麼在2023年,它儼然已成為洪流一般的關鍵字。

不對環境造成負擔的衣服!這是多少年來時尚及成衣產業渴望的光環,如今它果然要成真了嗎?也許是。不過,就和所有流行與創新一樣,它都必須接受最嚴苛的質疑。

什麼是「可生物降解時尚」?

可生物降解時尚的出現,反映著時尚產業對永續性/可持續性轉型的追求,你可以將之視為社會責任的展現,想成新一波行銷口號也無所謂,畢竟將行銷包裝成價值觀選擇,本就是司空見慣的伎倆。但有件事絕對是真的。儘管環保意識抬頭,紡織與服裝產業依舊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石油基織品如滌綸、尼龍、彈性纖維被廣泛用於服裝、鞋類和配件,其中滌綸一項,單在2018年產量便達到5500萬噸,佔纖維總產量的52%。而為生產合成纖維所耗費的能源、水資源及化學藥劑,也進一步溫室氣體排放、水汙染和微塑料危機。

而這還只是合成紡織品的初步危害。無論它們的下場是老舊、毀損、存貨報廢,由於其不可再生、不可生物降解的特性,往往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分解,當它們分解時,又會將有毒的化學物質釋放到環境中。

Photo via Iorrie graham

可生物降解時尚之所以被視為解決出路,是因為該類型服裝採用有機和天然材質,如回收再生棉、亞麻、大麻、苧麻和黃麻,它們可在短時間內藉由微生物分解或作為堆肥,由於生命週期較短,對生態系統與人類健康的影響也較低。

具生物降解潛力的天然材質,有以下這些選項:

有機棉(1周至5個月)

傳統棉花除背負地獄哏原罪,生產棉花過程中所需的水資源、除蟲除草劑及化肥對環境的影響也是災難性的。即便如此,由於它也是生產成本最低的天然纖維之一,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是全球僅次於滌綸的主要服裝纖維。

有機棉的好處是它無須使用化肥、除蟲除草劑種植,約有80%的有機棉仰賴降雨灌溉,而不需要額外汲取種植地水資源,然而因為產量較低,有機棉往往供不應求,所需投入的勞動力及生產成本也更高。天然不總是最好的,可以說,有機棉是較傳統棉花更好的選項,但不是最佳替代方案。

亞麻(2周到6個月)

亞麻製服裝以奢華而稱,它透氣、柔軟、舒適,及便炎熱天氣中也能長保舒適。遺憾的是,由於生產成本高達棉花兩倍之多,價格也居高不下。

大麻(4周到8個月)

對,就是那個大麻。大麻纖維遠較棉纖維更為耐用,且種植大麻也更加環保,既可防止土壤侵蝕,還能去除有毒化合物,並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的面料之一。

黃麻(4到20個月)

黃麻是繼棉花之後最被廣泛使用的織物,非常耐用,100% 可生物降解、可堆肥和可回收。與棉花不同,它不需要任何肥料或殺蟲劑即可生長,也因此價格低廉。

苧麻(6到24個月)

苧麻堅固、耐用、輕便、透氣,缺點是彈性不足。數千來年,它一直被用於服裝,是最古老的纖維作物之一。苧麻雖可作為傳統棉花的替代品,但由於種植和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力成本,價格相對昂貴。

萊賽爾(Lyocell,6 到24個月)

萊賽爾是一種半合成的人造纖維,也稱為再生纖維素纖維,主要從木材等可再生資源中提取的纖維素製成。然而由於以萊賽爾製成服裝需要經歷複雜生產加工階段,對水資源、能源、化學藥劑也有大量使用,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達成生物降解,具體取決於環境條件。

生物塑料(6 到 24 個月內)

雖然是人造纖維,卻是生物機纖維,通常由澱粉、纖維素或其他生物聚合物製成,如玉米、土豆、大米、大豆、甘蔗、小麥、植物油、海藻都是來源之一。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需要幾天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比化石材料快得多。它們在分解時會產生水、二氧化碳、甲烷、生物質和無機化合物。

可生物降解時尚真像宣傳中說得那麼好嗎?

近幾年隨循環經濟風潮吹起,某些服裝品牌也推出專屬的轉賣平台或修補改造服務。這很好,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九成九的舊衣最後還是會進垃圾掩埋場,或者被運送到開發中國家的曠野及海岸線。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和設計師將可生物降解織品視為解決方案,至少在那些產品被拋棄的時候,它們在這個世界不會留下太多蹤跡。

但這也是問題癥結點所在。當一個品牌宣稱它們使用可生物降解織品的時候,它們指的是部分使用,還是全部?如果有一件產品使用了滌綸或尼龍線,它還能掛在「可生物降解時尚」這動聽的頭銜下嗎?又,怎麼樣才算做可生物降解時尚?是不是從材料、染料,以至於可堆肥性要全方面兼顧?

在可生物降解時尚領域,沒有包羅萬象的處置方法,有些服裝你可以自己挖個洞埋了,有些服裝只有垃圾掩埋場才能創造最適合分解的環境,但即便是蘑菇菌絲這一類百分之百可堆肥的材質,多數產品仍須要化學染料才能創造特定顏色——而這會影響到生物降解的效率。

由上述問題可見,可生物降解時尚並不是一個精確的用詞。使用可生物降解材質,跟最終產品能否順利被微生物分解更是兩回事,再者,如過某一品牌使用可生物降解材質,遵循的卻還是快時尚那樣快速汰換的理念(想想你那些洗幾次就不能穿的舊衣),對環境資源的消耗依然可觀,更遑論部分使用食物澱粉為原料的材質,除造成森林砍伐,還可能在食品供應鍊造成排擠效應,令部分國家飢荒加重。

因為不會汙染環境,而暗示人們即使大量購買大量拋棄也無須感到罪惡絕對是荒謬的。可生物降解時尚的本質並不是行銷優勢,而是更務實的層面——如何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在這一點上,產品的耐用度與可堆肥性同樣需要列入考量。

英國服裝品牌Hēdoïne推出的可生物降解緊身衣。Photo via Viable Earth

「在時尚行業,品牌向來更關注社會聲量而不是環境影響,但現在為了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它們也開始重視起自己的碳足跡及供應鍊。」生態行動氣候諮詢公司(EcoAct Climate Consultancy)的北美執行長William Theisen表示,使用可生物降解織品的確引起消費者共鳴,但遺憾的是,那對於時尚業所造成汙染可能也僅起到杯水車薪的效果。

可生物降解材質只是產品巨大的生命週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真正該關注的是完整供應鏈。William Theisen如是說。廣告習於推銷我們各式各樣的鼓舞人心的終極解決方案,可生物降解也不例外,但假如追求循環經濟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生產、利潤、浪費,那從根本來說,它是毫無意義的。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