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攝影師的聖三位一體:以梵蒂岡為對象,Catherine Opie的《牆,窗,與血》|cacao 可口

「我認為任何信仰都應該接受批評,就像權力必須被批評、被指控其虛偽之處。」

攝影師凱瑟琳.奧佩(Catherine Opie)這麼解釋他以梵蒂岡建築、藝術風格為研究對象的攝影系列《牆,窗,與血》(Walls, Windows, and Blood)。

「我並不想以任何方式推翻梵蒂岡,也不想透過作品否認人們的信仰。但我質疑,一個權威機構保護凌虐他人的人究竟基於什麼理由?他們在教堂裡到底在指導什麼?我不相信『燒毀體制』一類的胡言亂語,但我相信批評體制,並且就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對話和討論相當重要。」

凱瑟琳.奧佩,美國當代攝影師。他受到記錄20世紀初童工困境的紀實攝影師Lewis Hine所啟發,自九歲時開始拍照。凱瑟琳.奧佩早期為洛杉磯酷兒社群拍攝肖像照,隨後轉向對當代景觀的探索,對她而言,檢視自己珍視的事物,就是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的機會。

凱瑟琳.奧佩的個人肖像照。「我認為攝影之所以那麼複雜,是因為它受到廣告的影響。我的學生通常對攝影是什麼有非常清晰的想法,但我會問為什麼?為什麼影中人必須看起來像他描述的那樣?很少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攝影是關於體現,體現的前提是尊嚴。多數人愛創造幻想,而我對幻想不那麼感興趣。」Photo via Sleek Magazine

《牆,窗,與血》並不是凱瑟琳.奧佩首次將鏡頭對準建築環境,在該計畫中,他延續對地方、權力、晚期資本主義錯綜關係的研究,使用建築中最基本的元素,如牆壁、窗戶,以及梵蒂岡繪畫中最常出現畫面:被刺穿的傷口及流出的鮮血,提煉出他種意義上的「三位一體」及其潛台詞。

Photo via Instagram @csopie

「雖然我以處理美國生活而為人所知,但我在這件作品中也察覺到,即使在歐洲,我還是能夠創作一系列處理普遍身份關係的作品。」

將目光轉向歐洲和天主教聖地,奧佩通過展示梵蒂岡建築和藝術品細節,展開對權力及其宣傳的研究,他個人版本的三位一體,是對支撐天主教權威百年不墜的三個要素的重新詮釋。牆支撐建築,界定了將人留在其中的空間;窗戶看似透明直通裡外,但只存在於被建築師容許的範圍。至於血,梵蒂岡壁畫的經典主題——血在歷史上一直以天主教的名義流淌。

「當你來到梵蒂岡,瀏覽動線就是隱形的存在。他們安排你閱讀故事,瀏覽收藏。但梵蒂岡版本的故事真的可信嗎?」奧佩指出,天主教很早便意識到藝術能夠創造時代感——一如紀實攝影師的作品像特定時期事件的見證。然而,藝術品所代表的故事卻有著大量的虛構。

Photo via Dazed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

將「血」作為主題從原始畫作擷取出來,並與其他相仿的圖像並列,血的含意便產生變化。它們不再講述宏大的傳奇,反而揭示現代性(modernity)及其內部結構的問題——人類對人類的暴行,在許多時刻會因宗教、意識型態的理念而正當化。

對凱瑟琳.奧佩而言,那極其虛偽。藉由對繪畫細節的放大、令人物保持匿名,攝影師恢復了這些畫中人物人性化的一面,讓觀眾得以採不同的角度審視他們,而非某則神話的附庸。這是一種批評的方式,也是一種見證的方式。

一個美國攝影師千里迢迢跑去拍梵蒂岡很奇怪嗎?實情也許是今日的美國與昔日的梵蒂岡並沒有太多不同之處。作為一名美國攝影師,凱瑟琳.奧佩清楚國內的保守勢力的落後及殘忍程度,「儘管我們談論民主和自由,聲稱我們是最偉大的,是世界第一,但我們不是,沒有人是第一。」

「我們需要弄清楚教堂的邊界——物理意義及理念上的牆是如何建成的,並推倒它。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真正討論被孤立的人,帶來人性的交流。」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