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標籤前須要重複貼上,直到不一樣變成一樣」專訪《女子冊》攝影師張水|cacao 可口

「是什麼時候拿起照相機的?」

「我覺得很多事情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你不覺得嗎?」張水反問道。

那可能是在2000年,照相手機開始普及。當時還是國小生的張水拿著照相手機,站在藍天下等待飛機經過然後拍照,接著會拿拍攝成果給父親看。按張水的描述,父親雖然沒有特殊身分,但其實頗有繪畫及攝影天資,對她而言,得到父親的肯定就像被星星肯定一樣。

攝影師張水,拍過山景,拍過婚攝、服飾品牌形象、紀實,甚至告別式,也曾回幼稚園母校教小孩使用照相機。她說,攝影只是通過特定媒介將某個瞬間記錄下來,而攝影師則是藉由拍照讓公眾認識自己這個人。在最新一檔攝影個展(10/25-11/05,資訊請見文末)開始前,張水接受可口的採訪,回顧了她的私人生活與職業生涯。也許,攝影之於她也如其作品《生長紋》所要訴說的一般,是銘記、修復、和解,也是綻放。

以個體成長意識為主題《生長紋》系列,模特兒選擇在生長紋上塗抹閃亮指甲油似的色彩,如同接受自身不完美的經歷,蛻變為成熟。
《MounTaiwan》系列
新疆慕士塔格峰
站在花蓮海邊回頭看的油廠
《路邊打卡風景》(Fashion on the Way)系列,「風景有很多種,如果沒機會走過大江南北也不要覺得可惜,用心生活,我們都生活在風景裡,手機也可以圓夢。」攝影師給該系列下了如此註腳。《路邊打卡風景》的形成與張水習慣以開車替代大眾運輸,到各縣市為不同女生拍照的習慣有關。由於移動時間頗長,出門拍攝《女子冊》等同是一趟趟公路旅行。在路途上她用手機拍攝許多照片,集結起來便是此一系列,希望透過日常的視角提醒觀眾用心生活,打卡風景就在生活裡。

我們沒有問她名字中的「水」是否有特殊意涵,但她的攝影觀點正如水一般,包容性強,蓄積可以穿石,析視真相。「我想突破,我想說實話,對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都說實話」,張水在採訪中不斷地重申自己的立場。

對不喜歡的東西說實話很簡單,難的是對喜歡的說實話。要做到這點還有個前提,你得花額外的時間充分瞭解,才懂得自己的喜厭好惡。延續七年的攝影計畫《女子冊》是個例子。

與模特兒Moon相遇完全是偶然,是攝影師在超商寄件時,偶然瞥見當時還在就讀高中的她,「她就像是會出現在日本驚悚電影的脫俗清新女高中生。」猶豫兩分鐘後,張水追出去要了聯絡方式。那是張水第一次主動搭訕被拍攝者,也是Moon第一次被拍攝。「在她成為職業模特兒,一年有好幾個月都在各國飛來飛去後,我們反而不拍照了,就是約地方碰面聊天,大家離開前抱一下。」,「如果我沒過去搭訕,不知道現在的我們會是怎樣?我知道她也是把彼此放在心上的人,所以更想好好呵護這段神奇的緣分!」

一開始其實沒有《女子冊》。張水說。原本只是為了拍朋友發想主題,拍完後臨時起意知會朋友一聲,「欸,我沒有要修圖哦。」沒想到接下來便是經年累月。一切從2016年開始。張水人在下港,許多人卻在另一端,每一次出發拍攝都是場旅行。「那時候哪知道為什麼?懵懵懂懂就做到現在。現在,女孩們都變成女人之後,才知道紀念每個人的回憶就是一種意義。」

《女子冊》,關於張水的朋友及網友,一群相信自己,無比自信,清楚在做什麼的人。有沒有抱著使命感在做這件事?張水的答案,是也不是。

不是——畢竟是拍到第三第四年才對自己之所以想做與女生有關的東西,有個概念雛形;是——因為拍攝的對象都是讓她聯想到母親的女生,不管任何事情,首要步驟都是確定是否心之所向。那令張水反思。別忘了,當時可是遠比今天更為傳統保守的年代。「原來女生可以這樣,不必太在乎傳統告訴她應該是的樣子。」

這讓我想去做一件事,讓女生這個角色更不一樣。

不針對外表修圖,在2023年已不再是引來側目之舉,但在七年前,拒絕對拍下的照片進行任何修飾,對攝影師、被拍攝的對象仍有道心理門檻,不亞於對影像文化做創新實驗。

在網路上約人,然後拍照。挑人選的方法很簡單,觀察社群媒體的貼文和限時動態,從小細節入手:這個人,好像不太在乎身上的一些小瑕疵?「會po素顏照,或自拍時明顯看得見痘痘,但不會表現的『哦天啊,我長痘痘了怎麼辦?請大家忽視它』。」

不是反對修圖和濾鏡,只是要撕下社會給女性的標籤,就必須將事情表達得更簡潔明白。用越簡單的方式去理解一個人,達成共識的過程也會越快。

張水開玩笑地形容自己找拍攝場所的方式「滿變態的」,都是從貼文或動態蒐集拍攝對象近期的行蹤,然後使用Google地圖將該地區檢索過一遍,或乾脆就選對方去過的咖啡廳的附近街景。「我想讓她知道,我邀妳做這件事是有準備的,不是很poser拍些看起來很酷的東西,再說,如果我挑一個妳根本沒共鳴的地方,不是也挺尷尬的嗎?」

在《女子冊》拍攝期間,張水遭逢過幾次劇變,陷入低潮之際,又要學習與來自家庭的愛相處——愛不一定是正向的,有好有壞,因為有愛,不得不接的負面情感能夠被包容和分解。她說自己以前是不夠成熟的,覺得成就別人的想要,是自己在情感中該扮演的角色。

但就是做不好。是一次次與拍攝對象交談,她才真正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從原來卡住的地方跳出,恍若新生。

出現在《女子冊》中的生長紋系列,其實是張水第二次拍這個題材。原因是,第一次拍的成果在工作室遭竊時被一併搜刮一通,損失達20萬。24歲那年,家變和經濟損失同時降臨,「每天都在家裡關著,變得很負面,還要想辦法跟朋友解釋照片被偷了,害她白忙一場。」朋友的反應讓她意外:偷就偷吧,我們再來一次。後來,生長紋系列贏得了公眾掌聲。

「我想,很多時候妳只要找到一件——一件就好,一件妳會做甚至非常擅長的事情,多小都無所謂,那就是讓妳繼續往前走的契機和力量。」

「以前我在意的畫面可能比較大,將整個人納進構圖裡,但現在,我看的可能是一雙彈鋼琴的手,一束落到人身體上的光,這種非常小可能一下子便消失的東西。」

攝影師的經歷和她的畫面有絕對關係。張水這麼說。至於個人風格,她認為不需要言說。至少,她不認為讓觀眾崇拜、讚嘆作者技藝之高明是創作的本意。「我希望我的觀眾和我站在相同的出發點,聽我說故事。

「歸根究柢,我只是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把所有人的故事蒐集起來,然後再一次傳達出去……。」

近期展覽

「愛多少,來了Je知道 Knock! Knock! Room Service!」

日期:10/25-11/05 2023
地點:繫。本屋(屏東市青島街112號)
講座:10/29 14:00~

屏東究竟有什麼?

對於我們這些帶著屏東印象各處落腳的人,回家是一種浪漫、一種回味、一種用盡力氣。耳聽八方、眼觀六路,不管你在哪,用心生活,處處都是美味。

謝謝你「回家」,歡迎光臨看看我的房間、我的過去現在未來!

第一次回故鄉,展出這些年的時間軸!

攝影師張水走遍大江南北,邊走邊拍,2016年至今蒐集不同女性角色的拍攝,並於2022集結成冊的《G-Book女子冊》,全程未做修圖,誠實面對,以奇幻的手法貫穿靈魂最深處,堪稱華麗行動拍貼機,時至今日,從此以後的所有作品,榮華富貴,看似無關,但都從此次出發,誠實為上策!美麗自然會無法無天!

▌採訪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