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看過人行道的裂縫中茁壯成長的植物?這就是縫隙花園(Crevice Garden)背後的理念。縫隙花園是50多年前,一群捷克的園藝師們在布拉格發展出的園藝美學,近年正在北美和西歐逐漸升溫,不難發現縫隙花園出現在許多公共場域到私人庭院中。在多肉植物、塊根植物因為型態讓人喜愛之後,這靈感來自荒原的種植方式,試圖把岩石和綠色植物混合在一起,這顯然為美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

使用石頭和小型植物來模仿自然山區環境
這種種植方式背後的理念來自——人行道裂縫中有雜草嗎?那些雜草是否比花園裡的植物長得更好?園藝師們在生活中觀察到這些現象,想像力之後便開始付諸行動。漸漸的轉變成一種岩石園藝風格,本質上是在那些狹小的空間或裂縫中,用岩石鋪築高架床並種植植物。和那些把岩石鋪在土壤表面用作裝飾的花園不同,小型縫隙花園的標準是每一塊岩石都大致呈豎向,彼此之間以小於2.5cm 的間隙緊密排列,岩石必須埋得足夠深以免翻倒,沙土則填滿縫隙作為植物的營養通道。

岩石花園中的植物也有更多的可選性,但它不適合的熱帶或高山植物,比如長生草、松葉菊或仙人掌都可以在縫隙花園裡開心生長。如果用理性思維理解它,貧瘠但排水良好的土壤加上緊密排列的岩石、及某些種類的植物,就是一座縫隙花園的全部。首先這種植物培養方式,並不受限於有多大的面積可供使用,一些原本難以被利用的空間可以通過縫隙花園轉化為焦點。不難看出,這種獨特的種植形式在人工模擬惡劣環境,進而營造衝突的美感。就是縫隙花園,現在人們可以在家裡觀賞寒冷的山脊、熾熱的沙漠和狂風肆虐的海岸石壁了。

當然,談到園藝之所以使用「藝」這個字,人文顯然是更重要的部分,不同的園丁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花園設計,從自然主義到現代主義,一切都是創造力的具體呈現。如捷克傳奇園藝大師 Zdeněk Zvolánek,利用當地喀斯特地貌山坡打造的縫隙花園,讓他成為無數園藝師的導師,在世界各地教授這門園藝之外,也能在一些公共空間、植物園、展覽中,看到出自他設計的縫隙花園。在他雙手下,原本鮮明的岩壁產生了錯綜複雜的景緻、將破碎的岩石編織成有意義的圖案。他認為這個園藝派系最美的地方,在於不需要去溺愛這些植物,而是讓它們自由發展在岩石縫中。
而美國丹佛植物園(Denver Botanic Gardens)的高山收藏館館長邁克.金特根(Mike Kintgen),則策劃了在丹佛植物園內,設計了一座名為《Roots ‘n Rocks》的獨特縫隙花園,因為園區有足夠的面積可供使用,所以這座大型花園使用巨型岩石搭配體積相對較大的植物。




縫隙花園改變了遊戲規則
以往養植植物似乎總是和肥沃的土壤、足夠的灌溉用水、溫和的氣候聯繫在一起,但縫隙花園它可以用來種植那些難得一見的植物,不止可以把所有五顏六色、不同種類的植物種植在一起,還能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發揮作用,這就是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建造它。
由於這些植物本身生長在邊緣地帶如仙人掌等等,他們對養分的需求極低,忘記澆花幾乎不會導致植物死亡。獨特的方式讓縫隙花園可以種植更廣泛的植物種類,因為它的營養層是垂直變化分佈的,表層碎石可以快速排水,那些喜愛乾旱的植物會把根系扎在那裡,而想要更多水分的植物則把根扎得更深,從而獲得下層潮濕黏土層的水份。積極意義在於,這些植物可以在乾旱、高溫席捲全球的2022 年節約灌溉用水,這自然也為園藝設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建造屬於自己的縫隙花園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你要做的只是拿起園藝鏟,找到喜歡的植物,你想在別墅的前庭打造獨特景觀,又或者只想讓窗台上多一點綠色,都可以藉由縫隙園藝來實現。

▌整理報導: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