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症舞者重新演繹《春之祭》:挑戰被允許,要求被看見|cacao 可口雜誌

1913年,芭蕾,這個世人眼裡最高貴的舞蹈,突然地失去了命定的優雅。來自俄國的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與編舞家尼金斯基的《春之祭》以闖入者的姿態了挑戰了觀眾的權力,它引起了觀眾的騷亂。一群患有唐氏症的英國劇團Culture Device,為了紀念《春之祭》首映進入106週年,在皇家歌劇院裡重新詮釋了這支具有爭議且帶有革命性的芭蕾劇。重製《春之祭》旨在重現這種革命精神,並繼續挑戰觀眾對「被允許」的看法。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過許多價值觀當道,而聰明正是我們時代最大的美德。一個現代人可以不美,不優雅,不有趣甚至不善良,但要是不聰明,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有他的地位。至於愚蠢,那簡直就等同於惡。唐氏症為什麼就是時代信仰的反面?因為疾病從來不僅僅是生理現象,越是嚴酷的病痛,越是被附帶上道德含義。這支《春之祭》的影像製片人Adam Csoka Keller定義這場舞蹈:這不是為了創建一個慈善項目,而是用藝術與文化進行對話,站在文化的最前沿至關重要。

世界對於有學習障礙的人存在著很多誤解。然而當你在參與了一個具有如此特殊能量的項目時,你對某些主題的看法將永遠不再相同。事實是,我們需要聘用更多這樣令人難以置信又充滿才華的表演者,不僅僅是在藝術和文化領域,還有其他可以做出積極改變的地方。充滿才華的表演者並不只是客套話。這些舞者們沒有追求整齊的動作,或模仿專業的姿態,但是畫面仍舊充滿說服力,他們的舞蹈如此有情感表現得如此美妙。

是的,我有唐氏綜合症,但這不是我的全部

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以無比的勇氣和銳利之筆,揭穿疾病的隱喻外衣帶我們看重重迷思之下的疾病面貌。那還有什麼比與生俱來的遺傳疾病,且致病的多餘染色體往往是隨機出現的唐氏綜合症,更冷酷而秘密呢?又有什麼比每一千個新生兒裡就有一個患病,卻至今仍無有效治療方法,更不留情的呢?「一切正常」其實不堪一擊,任何一點小小的偶然,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痛苦。

人們不願意與唐氏症者作進一步認識,這是一種禁忌。無稽之談的「報應」之說,讓諸多的隱喻加之於患者,便造成了對其無形的道德譴責與社會壓力,將本來的受害者變成了負罪者,讓他們蒙受遠比疾病本身更大的痛苦。

EVELYN BENCICOVA帶著眩暈症患者的美麗肖像
photo by Evelyn Bencicova
EVELYN BENCICOVA帶著眩暈症患者的美麗肖像
photo by Evelyn Bencicova
EVELYN BENCICOVA帶著眩暈症患者的美麗肖像
photo by Evelyn Bencicova
EVELYN BENCICOVA帶著眩暈症患者的美麗肖像
photo by Evelyn Bencicova
EVELYN BENCICOVA帶著眩暈症患者的美麗肖像
photo by Evelyn Bencicova

生活並不只是被框在鏡頭內的那些精準、美麗、天衣無縫的人與事,在鏡頭外更廣廣的隨機、失誤與海量的彩排,才是真相的底色。在這份注視之中蘊含著極大的平靜:如果不平常至此,依舊可以享受舞蹈的快樂,並且讓世人欣賞到其中的美,那麼偶然也未必那麼膽怯,失去控制的樣貌依然值得一過。我們都不必焦慮於所有的控制,只是為了確保生活行駛在所謂「正常」唯一的軌道上。

在俄羅斯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誕辰的日子,他所作曲的《春之祭》第106個年頭,唐氏症創新舞蹈劇團Culture Device對《春之祭》的重新演繹詮釋了一種革命精神:挑戰被允許,要求被看見。藝術的世界正在向有學習障礙的舞者敞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