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極簡,自帶風景的家宴空間:「Cuysine X À la maison 在家裡 」藝術家餐桌計畫,細節之中,深藏著深深的韻味|cacao 可口

應該有不少人吃一頓燈光美氣氛佳的飯宴,萌生一個想法起而行動。可口創造以食物設計為出發的Cuysine品牌,在知名室內設計師葉裕清以及女兒Andrée的「À la maison 在家裡 」空間,萌生起「藝術家餐桌計畫」。自家整棟住宅的一樓空間前身是藝廊,加上室內專屬葉氏風格的擺放裝飾,美好年代的萬種風情在餐桌上一一化開。

photo by Lili

幻想左岸的家

電影《午夜巴黎》男主角在街上躍上了神秘馬車、進入一間小酒館,巴黎美好年代的前瞻者聚集一起,各個盡情展現才華。時序回到台北,沒有神秘的馬車出現,但在華山公園對面卻有一棟白色私宅,圍著綠蔓、別緻的矮鐵窗,只需要打開「À la maison 在家裡」那帶有歷史感的綠色大門,就像進入電影裡的時空,立刻有時光錯置的錯覺。

「以前我們去巴黎在左岸散步時,爸爸就會想像如果自己有棟在左岸的房子會怎麼樣打點它,所以回到台灣就把這個想法慢慢實現在台北的家,接下來的家就會是完全想像左岸的家的模樣。房子會是米色的,再配綠色的窗框。」眼前有著小麥色肌膚、臉上泛著剛曬過大太陽後的紅潤及俏皮雀斑的Andrée,正是「À la maison 在家裡」的主理人,說起把自家一樓的空間,拿來舉辦私廚家宴到租借場地,這一切也都是陰錯巧合。

「A la Masion在家裡」葉裕清掌管廚房內場,Andrée擺盤、負責外場,父女倆合作無間。|照片提供: Andrée

回想起這個巧合,是因為一樓的藝廊搬走後,加上屋齡有點舊了,興起把現在的作房子都更,葉裕清想蓋一棟完全屬於自己巴黎左岸的家的念頭。去年疫情期間,葉裕清與Andrée趁這時間把閒置的一樓做個整頓,該棟樓在等都更期間,本來想要單純做出借空間,後來才形成私廚家宴的模式,理由居然很簡單——只因為當時找不到合適的廚師。心想,家裡常常不定時有聚會,很多人都喜歡葉裕清料理的拿手家常牛排,很大塊、帶點焦,吃過無數珍貴佳餚的他,習慣吃大菜,連餐盤也要買大的,讓來的人都能盡情好好分享。與其說私廚不如說是家宴來的貼切,這消息一傳開,讓許多人慕名而來。

photo by Dustin Chan
photo by Dustin Chan

「我們家絕對不是所謂的南洋風格」

這對父女開始經營「À la maison 在家裡」,許多人除了為大塊牛排而來,更多的成分是一睹室內空間的環境氣氛與葉式風格的擺設。歲月並沒有帶走葉裕清的玩心與對生活細節的執著,室內設計師的他,曾在曼谷設計並經營酒店The Eugenia及精品酒店住宅CABOCHON HOTEL & RESIDENCE,豐富的專業經歷出於個人從裡到外對別緻品味的得心應手。這棟當初為父母買的家,成了他幻想市民大道是塞納河,而家就是左岸之地,說來瘋狂但是他從來不覺得是玩笑。

「我很小的時候,全家出國,爸爸總是在書店翻閱室內設計的書,長大後,才感受到美感與生俱來之外,很多都是需要培養與訓練來的。」家裡有大量阿公留下來的東方收藏品,葉裕清混搭著他長年因為工作關係,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物件,你能在進入室內的小廳,看到挑高牆面上有製茶過程的壁畫,也能看到一個古銅玻璃櫃安靜置放在角落;再往裡面走進宴會廳的地上有斑馬地毯、牆上掛上馴鹿頭標本,那可能是非洲風格,也可以不是。能保證的是「我們家絕對不是所謂的南洋風格」,Andrée覺得用一個風格定義他們家是無法涵蓋全部的。

photo by Dustin Chan
photo by Lili
photo by Dustin Chan

父女倆雖然有年齡差距,但是看待空間風格或是歸類上,從沒一定的準則,隨手擺放、混搭擺上,就是這麼好看。「他喜歡那種很豐盛的、很滿的擺設,但是這更需要功力。有客人移動物品位置時,我重新擺設感覺有點怪怪時,只要爸爸一擺,感覺就是不一樣。」當然,Andrée自小就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長大,有時也會不解,為什麼別人來到他們家會有這麼多的讚嘆,因為這些物件或擺設對他們來說,是基本生活的一部分,那不是像對待收藏品的小心翼翼,而是會使用到的實用品。

Andrée聊起當可口創造要來家裡舉辦「藝術家餐桌計畫」時,她跟父親都很開心,因為要做藝術家餐桌,舉辦方連餐盤都很講究,細節到每道菜的概念與概念故事都要很完整。她甚至認為如果阿公在他會更開心,因為家裡的古畫都是來自阿公的收藏,這些收藏是出於喜歡,也沒有想到未來要增值的其他想法,趁此合作讓更多人也欣賞到這些收集,這也是藝術家餐桌所談論到的生活既是美學。

photo by Dustin Chan
photo by Dustin Chan

因為喜歡喝酒,所以推薦

這次Andrée也為「藝術家餐桌計畫」挑選了她親自推薦的酒單。家裡的酒窖是她發揮創意嚐鮮的地方,為此,她與侍酒師的朋友品盡各種酒種,「因為我沒有很懂酒,但是又喜歡喝,所以很自然從最熟悉的方式下手——看酒標記酒。在無數的酒種中挑選有時候會不知道從何下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往可愛或好看的酒標去選,往往不會難喝到哪裡去。」

Andrée的父親最愛喝白酒,連吃牛排也是搭配白酒,所以為此合作,她白酒挑選了五款,有幾支很輕鬆、任何食物都可以搭,以及四款紅酒,有很傳統的法國紅酒,也有西班牙與匈牙利等地的紅酒;另外兩款橘酒自帶濃郁香氣。「我喜歡喝酒,我選的酒單都是我喜歡的。」重點是,這些酒可以搭配所有的菜色,也不會搶掉食物的味道,她最後補充。

photo by Dustin Chan

無法取代的珍貴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是蘊藏在日常的細枝末節裡,「À la maison 在家裡」不像在餐廳用餐有著隔閡,一起坐上大長桌,就像是沙龍文化的親密感與交流之地。「藝術家餐桌計畫」 是食物帶來的香氣讓我們不再懷疑,除去煩悶其實還有美好的事物縈繞在我們身邊;滿足人們飽腹感之餘,是關於分享,關於味蕾中的真誠,關於空間中人心的交流,一場餐桌與生活的協奏曲。

▌採訪報導:KUO sinsin|攝影:Dustin Chan、L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