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土然,以復刻中南美洲土地為氛圍主調的空間中,你不會感覺陌生,對於風、木、水、火、土,人們有著共情,甚至能感覺某種依歸的安心;即使你本對可可所知甚少,或是長達數年幾乎誤解它太多,而在這樣的環境裡,你品嘗、感受關於巧克力的一切,味蕾版圖失落的一塊終被拼起。
巧克力跟咖啡、葡萄酒一樣,使人前仆後繼地投入,但就像村上春樹曾比擬的,小說界是擂台,擂台寬闊開放,所有人都可以上來一試,但想在擂台上屹立不搖其實難上加難;餐飲業人人可以涉足,Danny確實不想被取代,以超過十年時間醞釀累積,才打造出TERRA(土然)巧克力專門店,接下來,他要把在地的可可帶往國際,他會持續站在擂台上,代表豐饒台灣。
職業欄填寫:品牌經營者
經歷「在欉紅」、「九日風」前後十年,2021年我創立了TERRA巧克力專門店,從甜點師轉換成一個經營者,當身分切換時,思維也要跟著做調整,過去我的精力大多是放在甜點的風味組合上,現在要顧及的面向變得更廣,從成本計算、人力配置、消費者體驗等,需要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經營這件事;我在台灣做bean to bar,這是一個市場相對尚未成熟的概念,我們堅持從豆子開始切入、並深入烘焙、研製到最後製作成一塊塊的巧克力,以這為基礎,我們如何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體驗?這是我不斷在思考的題目。

TERRA開業至今一年多,我觀察到在去年一整年我們設計的各種體驗是有成效的,許多客人不斷回訪,這當中也有人會點含有9種產區的70%黑巧克力片的環遊世界單品巧克力組合,看著他們慢慢品味的模樣,我都覺得很感動,近期外國客人比例也增加了,他們本來就是比較熟悉巧克力的客群,我們會聊產地、風味,這是開店有趣的地方,所以就算疫情期間面臨了財務壓力,我也沒想過要放棄。我始終相信,可以做得更多一點,如果沒能到位,那就再努力一點。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這兩年經由跨界合作,我也發現了原來可可的多變,可以表達的方式超乎想像。例如TERRA跟Sidebar主理人縮縮合作推出一款「土然可可琴酒」,使用了來自屏東的可可碎、可可殼與杜松子,加上柳橙、檸檬、香檬三種柑橘,還有蜜香紅茶、榛果、辣木籽以及放入黑荳蔻、綠荳蔻、黑胡椒等香料,跟可可相搭非常有趣,也能感受滿滿的在地島嶼風味;另外還有跟玄珠咖啡店合作的巧克力pairing我也相當喜歡,也補足了一直以來我對咖啡的想像,當初就是因為喜歡咖啡才踏入餐飲的,咖啡與可可結合的可塑性相當高,未來也會朝這再發展。
除了思考讓巧克力走入人們生活的各種形式,我也期待TERRA可以持續為消費市場帶來正向的改變,目前在著手進行的計畫之一,便是推廣台灣可可豆,回到土地,審視種植環節尚有許多面向需要再持續探索,其實台灣有很多資源,本土的栽培技術比起中南美洲,其實頗具優勢,光是發酵階段,我們就有許多變化,如果能好好運用,跨過門檻後,就有機會攻進頂端市場。

雖然可可跟葡萄、咖啡豆都不屬於台灣既有的經濟作物,但有這麼多品牌想要自家產品有更好的表現,老實講這真的是不服輸的精神使然,我們心裡應該都有個共識是,要比數量當然比不過,但是希望有一天國際市場能發現台灣原來也有這麼好的東西。像是今年台灣的精品咖啡競標豆透過厭氧發酵,獲得大大躍升的成績,對我來說都是一股激勵的力量。

「職業欄填寫__」打破制式的訪問模式。任何一個職業與創造都源於生活,關於生活的問答:
Q:你認為的「生活」是什麼?
Danny:是這樣,我很喜歡工作,生活幾乎都被工作佔滿,說到這個同事們都會露出認同的笑容,我閒不下來,明明就是休假還是想進店裡,老實講工作的時候是很開心的。
Q:工作之餘,私底下的真實生活樣貌是?
Danny:我不是一個能把工作跟休閒分得很開的人,但我也不認為這是壞事,因為我平常上班的時候可能比較緊繃,要在時程裡把什麼事情精準完成。但休假時,我會測試豆子的風味,或想著巧克力、甜點可以弄些新花樣,也會花時間看設備資料,雖然都是工作,但我很享受。
我自己超愛吃,休假的時候會到處找咖啡廳、餐廳,吃的時候就會有點認真地分析味道,吃過之後,覺得食物不錯就會開始想怎麼跟可可風味結合。所以我的生活要完全跟工作抽離,很困難。
Q:生活中,哪一些物品是不可或缺的?或什麼商品的愛好者?
Danny:我沒有辦法接受吃到難吃的東西,寧可餓死,也不願踩雷,所以我事前一定會作好功課。去年底開始,迷上了香氛,我很喜歡伊日生活一日茶道的香氛產品,店裡跟家裡都有放。
Q:怎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最嚮往的?可以舉例嗎?
Danny:大家都覺得我不太可能退休,我自己也會覺得為什麼要退,工作不只是金錢收入,更是我的快樂來源。

▌採訪撰寫:林圃君|攝影:陳志誠|動態攝影:鍾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