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率季今年「開天窗」!草字頭黃偉倫:對於創意,就算想開家陷阱公司也能有前景|cacao 可口雜誌

於2016年首度亮相,連結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出版者、創作者的藝術書展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即將在今年11月再次登場,攤商報名雖已於7月底截止,但創辦者為草字頭Double Grass)的負責人黃偉倫(Frank Huang)表示,草率季是個容許不同表達的場合,篩選標準也非常簡單,「美醜、技巧不是甄別的重點,我們只在意作品中的個人色彩,只要求它真正屬於你,而不是別人的影子。」近兩、三年來,平均每一屆都有30%的新面孔加入草率季,要是你從事創作,又欠缺一個大展拳腳的平台,不妨親臨草率季現場觀摩!

在草字頭位於南港的工作室,沒有精雕細琢的空間設計、沒有喊得出的設計品,在貌似工寮、極挑高的鐵皮屋工作室中,卻看到亂中自成一格的歪斜美感,這個美感無法分門別類,就像在百元商店看到的椅子、凳子出現在這空間中,似乎也變得有靈魂地在喊著「我便宜,我驕傲」。我們採訪Frank無意中聊到,有一天他的小孩重重在某次看過電影《小鬼當家》(Home Alone)後,便立定人生志向——想開一間陷阱公司,「我覺得滿好的,很有前景。」Frank笑著說。

我們進而聊起行銷語彙濫用的現象,並認同千篇一律的故事、願景,就像過分鮮豔的包裝紙,破壞了品牌的形象、展覽的質感。比較起來,「陷阱公司」雖然異想天開,卻也因其簡單明瞭而新鮮、趣味。這正是草字頭的策展特色:灑脫不羈,帶些ㄎㄧㄤ的感覺。

草字頭的夥伴們:(圖左至右)共同創辦人姜秉汎(餅乾)、黃偉倫(Frank Huang)與兩位同事,就在貌似工寮的鐵皮工作室中展開大大小小的策展計畫。
攝影:郭奕臣

預算不是設限,靈感在變通中

「從最早在『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的展覽、藝術家聚落『空場』,我們一面跟大家碰撞,一面磨合學習,從中慢慢培養自己的策展能力。我對草字頭其實沒有太多預設目標,就是舉辦具有啟發性的活動,希望能為更多人提供靈感。」Frank如是說。

時至今日,策展、看展,儼然成為台灣文化生活的重要環節;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在形勢趨緩後,各類型的展覽再次大量湧現。Frank認為,新生代的策展團隊普遍具有勇於表現的特質,「以往展覽的展示方式,多多少少都受到日本或歐美的影響,但近幾年,我發現他們已經萃取出和台灣的土地、生活一致的特色。」

「越來越多人使用台灣的視覺語彙,詮釋角度也不太一樣,例如從配色、民俗祭典,或原住民文化做切入,都滿好玩的。」

延伸閱讀:《空場一場空 2013-2018》:紀錄一群藝術家自組工作室聚落及行動力

「庶民生活是我的啟發點」

在這波鄉土浪潮中,草字頭自然也沒缺席。Frank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是為展覽主題設定氣氛以及大方向,跟著與搭檔餅乾(姜秉汎)一同決定空間應該如何運用,以及在視活動中可以實驗什麼樣的材質,那可以是蚵殼、漁網,甚至透明波浪板。「我們會就已經成形的輪廓、氣氛去發想,在這個地方可以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構成不一樣的體驗。有時候是表演,有時候是演講,或者作品擺設。」

如草字頭2019年在空總文化實驗場規劃的「混水釣蝦場」,即是結合靜態展示、藝術表演與釣蝦場的複合場所,希望透過極富草根氣息的娛樂管道,吸引大眾接觸海洋文化。「庶民生活是我的啟發點。」Frank說:「走在街上我會特別留意小細節,其實像雨遮、鐵窗、違建,都是製造空間的創意。」

2019年「混水釣蝦場」現場|圖片提供:草字頭
2019年「混水釣蝦場」現場|圖片提供:草字頭

每一次策展後的循環利用

「草率季經常使用具有庶民感的材質,因為節目都在年末舉辦,我們會蒐集當年度所有展覽剩下的材料,思考怎麼拼接,它既可以給出版者、創意攤位們當擺放作品的桌面,也可以任他們發揮想像力做成自己的風格,讓整個草率季變成大家共同完成的一個創作。」是基於廢品循環的理念嗎?Frank很坦率,直言那樣的作法,純粹因為最當初預算有限,「空場時期,每一回展覽前都要到路邊拾荒,也因此儲存了超多垃圾,從裡面再挑出可以利用的材料,長期下來也養成不浪費的習慣。當然,接到比較大型的展覽一定會買新材料,但在下訂單時,就已經考慮到撤展後,能否賣給資源回收,或是要自己保留,或提供給別人做成新東西。」

「這會是往後的新趨勢」Frank指出:「我們這一輩漸漸認知到環境保護、永續經營的重要性,更別提從小就接受節約教育的新一代。過度消費,是所有人共同面對的問題。」

往年草率季現場|圖片提供:草字頭
往年草率季現場|圖片提供:草字頭
往年草率季現場|圖片提供:草字頭

回顧近十年的策展經歷,對草字頭而言,好的創意永遠不缺,問題反而出在充沛的表現欲。Frank用「狂野」形容自己和餅乾在構思階段的熱情,兩人往往要充當對方的煞車皮,以避免讓主觀意識沖昏頭,以致忽略了預算與業主喜好。「我感覺,我們兩個對呈現的標準還是高了一點,」Frank說:「而高了那一點,成本也會跟著提升。比如說對於某個面向,業主沒有表示意見,我們仍然會想加些東西,讓它看起來更完整。」

「別人沒有那麼多的要求,我們卻有自己的關卡要過。」

今年的草率季主題「開天窗」為什麼開天窗

2019年報名參加草率季的攤商中,單就國外參展單位便有九十個,在新冠肺炎風暴下,這個數目銳減至三十餘攤。面臨重大變故,草字頭並未放棄實體展覽,反而宣布將草率季升級至2.0版本。該版本更新了些什麼?「簡單說就是寄賣吧。」Frank解釋:「我們邀請本地的團隊在各自攤位代售國外創作者的作品。台灣人很熱情,幾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參展單位都願意幫忙販售,這個過程反而是在考驗我們的行政能力。」

「開天窗」這個詞彙,源自於舊時報社的因應審查制度的抗議手段,倘若總編輯抽掉某篇文章,排版員便在該欄位留下一片空白。「就算相對弱勢,還是有繼續發聲的作法。」

Frank說:「上半年的台灣很微妙,等於置身壟罩整個世界的暴風圈之外,沒有封鎖(Lockdown)也沒有禁足令(Stay Home),但你的心情還是會受到新聞報導影響。當時讓我特別感動的一點,是國外媒體發起的hashtag『#togetheralone』,藉此募捐或邀請藝術家創作。我開始思考,草率季可以用什麼樣的符號去呼應疫情主題,後來就從『大家在禁足期間都會看窗外』這個很具體的形象入手,人們看著窗外照進的光,內外也因此有了接觸。」

「有了『窗戶』這個意象以後,就很自然聯想到『開天窗』的歷史脈絡,爭取大家可以盡情表達自己,也不會覺得彆扭不自在。這也是草率季一直以來的追求,容納不一樣的視覺語彙,不一樣的人。」

草率季 2.0「開天窗」兩日藝術書展
活動日期:11/13-11/15 12:00-20:00
活動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二BCD棟

▌採訪:KUO sinsin、報導撰寫:康樂|攝影:許智翔、動態攝影:Ray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