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民主化」旨在讓所有人都能公平獲得能源。荷蘭設計師瑪爾詹.范.奧貝爾(Marjan van Aubel)設計了一款名為「陽光」(暫譯,Sunne)的太陽能燈,細長造型、邊角成柔和弧形,可垂掛在室內空間中臨靠窗邊的位置,白天使其汲取滿滿太陽能量,日暮時分,Sunne則會將光亮帶入人們的家。范.奧貝爾與ECN.TNO(荷蘭能源研究中心,歐洲最先進的能源研究中心之一)一起合作,共同設計、製造出可完美配合家庭使用的自供電產品。「能源民主化」不僅在荷蘭被深刻關注,許多國家也相繼投入研究。在阻止氣候變遷的同時,拉近人們與太陽能的遙遠距離,讓人們都能享有民主化的能源。
太陽能是科學也是美學
形狀近似地平線的「陽光」,盡展范.奧貝爾的設計巧思,「太陽下山的那一刻,『陽光』會開始發光,我尤其喜愛這個時刻,可以看到太陽在沉入地平線前的最後一線,而Sunne的狀態及是呼應日昇日落的太陽運作。」然而,為了要實現理想,在前期開發這款燈具時,也有著吃盡苦頭的掙扎——如何在美觀的造型和足夠寬的面板之間找到平衡,得以放進太陽能電池,使燈具可以有效運作,其中具備美觀這點,范.奧貝爾她絕對不放手妥協。

細看「陽光」的設計其實很簡單,面板長約80公分,以兩根鋼線作為懸掛支撐,不需要外部插頭,以太陽能電池捕捉太陽光,並通過上升、點亮,以及設定等三種模式,模仿太陽照撫的自然時刻。這款太陽能燈的靈感來自於太陽本身及其能量,范.奧貝爾進一步說明,「人們正在接收這些恆定的陽光,但我們並不是真正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我想創造一個具有自主性的物件,例如轉化太陽能為自己供電。」

太陽能是地球上最廣泛的資源,「現今大眾認知太陽能的定義需被更新」范‧奧貝爾還提到,「陽光」是團隊正在開發一系列家用太陽能產品的首發,未來她將持續打造全新的設計方法,「我認為在未來所有的產品都應該要可以生產能源,而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們有責任為人類建造更多類似的產品或是建築,讓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這些能源帶來的好處。」
全民參與——從使用一盞太陽能燈開始
「能源民主化」旨在讓所有人都能公平獲得能源,打造出權力分散以及由公共社會控制的能源體系,讓真正的「公平」及「自主」得以落實;例如京都和愛丁堡政府提供空間讓民眾認領參與「公民電廠」的營運,維也納則藉由公投促使能源公司設置「公民太陽能電廠」,都是試圖在改變集權式的電力產業。
而台灣在2017年經歷電業法修法後,綠電(綠電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能、地熱等,台灣主要以太陽能及風力為主。)得以市場化,「再生能源售電業」行業崛起,讓民眾可以選擇繞過台電,和其他單位購買電力。更早在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民眾得以出資太陽光電系統,並將電力回售給台灣電力公司。然而要做到一定規模的市場化,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實有難度,除了太陽光電系統造價超過百萬,要找到合適的屋頂也絕非易事,後續還需參與施工、監工和營運等繁冗工作。

2016年「陽光伏特家」看準在地綠能發展潛力,建立募資平台,開創「網路集資」的公民電廠,「陽光伏特家」負責找到願意出租屋頂的房東,藉著評估成本,開設專案,而民眾則可以挑選喜歡的電廠,上網認購太陽能板成為合夥人,生產電力定期出售給台電,大約每兩個月出資者就能獲取一筆收入。過去曾有投資者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如要定存儲蓄,不如將太陽能板視為更好的投資。台灣近期從南到北數百萬戶遭分區限電,供電問題再次浮上檯面,而要落實全面的能源轉型,專家說得靠全民參與才能見效,或許使用一盞太陽能燈是個好的開始,讓「能源民主化」這個意識先輕鬆地融入我們的生活。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來源:Marjan van Au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