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會老去,但香港不會:紐西蘭攝影師將對香港的鄉愁,集結成攝影集《海港夢幻城》|cacao 可口

若提及香港,來到你腦海中的景致,是王家衛的、許鞍華的,還是杜琪峰呢?香港永生於電影影像裡,流金四溢,百感封存,不怕如電亦如露,就算是泡影,也會是林青霞戴著金色假髮,在重慶森林中晃過去,最好的都是夢,沒有人會不同意。紐西蘭攝影師Cody Ellingham(寇帝.艾林厄姆,暫譯)對於香港有著難以言明的鄉愁,他下意識挪動二十世紀80年代以降珍貴的電影遺產,拍下香港建築與光影,將雜亂與遐想收束成一本64頁的《海港夢幻城》(Fantasy City by the Harbour,暫譯)攝影書。

夢中的香港,你在哪裡?

因為疫情使然,艾林厄姆的拍攝計畫被迫擱置,然而香港卻像一名勤快熱情的友人,常常往他心裡敲門並駐足,「我發現我常常會想起香港,雖然我不在那出生,但我卻一直覺得與它保有某種聯繫,充斥著強烈的懷舊感。」回顧香港緊隨時間變化的各種模樣,艾林厄姆也深入反思這座城市之於他的意義,針對近日推出的攝影書《海港夢幻城》,他也談到書名命名的來由,「香港其實有兩個版本,一個存於現實,另一個則存在人們深情記憶之中。我經常想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回得去那個只有夢想的香港?」

香港當然不止64頁篇幅可以講完,《海港夢幻城》不願做虛妄的殘影,艾林厄姆想一講再講關於香港的故事,從肺腑中挖掘出細節,他知道這會擾動一些集體回憶:密集如叢林的高樓、喧囂生猛的街區,或是欲望沸騰的夜間活動,除了畫面構成,他同時創作短篇小說,讓劇情語言穿梭在紙上場景,情節可能是架空的,但讀者會在這之中找到一些有意義的東西;評論者認為艾林厄姆隔絕街道的吵雜,創造出安靜的內省時刻,月光注視油麻地的老舊公寓,一字不發,還有朦朧的燈光追著海港不小心捲起的浪花,啟德機場在天際線下無人聞問,萬事萬物在這都顯得沒有收好縫邊,但要講完美,卻也不必。

曾經星光燦爛

艾林厄姆同是香港電影的粉絲,偏愛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的香港電影,閱讀《海港夢幻城》圖像的色彩和構圖,我們會發現彼時香港電影的創作痕跡,進而產生觀賞電影的錯覺,近似於潮濕、欲望、生存感。根據統計,香港在80年代年年拍超過300部電影,「東方荷里活」並非虛名,有產量、有質量也有票房,一部片催生一位大明星,天上人間,盡是星光燦爛,人們在不是香港的地方嚮往香港,在香港的人們則無比自豪身處於東方城市之最。

《海港夢幻城》限量推出,附上攝影師的簽名照片,還有一張飛往九龍啟德機場的印刷機票。《海港夢幻城》收錄一張艾林厄姆捕捉到啟德機場遺跡,這張照片無疑是全書焦點之一,啟德機場的記憶屬於香港集體,一位香港記者追憶,「以前搭乘飛機,白天感覺是橫壓到九樓城寨之上,晚上則有落於燈海中之感,都是美不勝收。」艾林厄姆也說這張啟德機場的照片作為一條途徑,通往人們記憶中的舊香港,「擁擠、嘈雜,充滿生機。」這是啟德機場帶給艾林厄姆的形象,也能涵括香港帶給他的終極印象。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來源:Cody Elling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