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up行動起來|打造創意基地、發動生活革命─花蓮豐田村要下一個二十年以它為傲|cacao 可口雜誌

陶維均,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為了看見山海而移居花蓮豐田村。他不甘只當個移民,還要掀起一場「生活革命」──乘著地理疆界模糊之際,聯合都市與農村的創意人才,攜手創造下一個二十年的創意基地,立志讓花蓮豐田成為生機蓬勃的藝術村,進而讓新舊生命皆能安居樂業,在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劇場出身的陶維均(圖左者),除了「豐田移駐基地」計畫之外,也進行「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該電台期盼在邁向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架一座給熟齡的線上電台,邀請熟齡朋友分享有點熟又不太熟的人生下半場故事,讓青壯年與熟齡銀髮,在共創之前能先共感 ,也讓青銀之間有彼此理解的另一種發聲管道。

農村都市關係改變 青年流動為地方帶來革命

身為有点文化的創者人,維均起初想要推動地方創生,是因為觀察到「科技」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二十年前,人們的生活空間被切割,不同的時間必須到不同的地方做事;二十年後,科技產業革新,遠端互動漸成常態,物理空間的意義相對消減。既然世界產生這麼重大的改變,人們便不該再用舊的觀點,看待農村與都市的關係,生活必須發生一場「革命」以因應現況。

對此,他認為「讓青年移動」是針對此現象的最佳解方。無論是移居或駐村這樣的實際移動,抑或是像斜槓、跨界這般心靈的移動,只要能讓都市跟農村的青年人才流通、相互合作,就有機會帶給臺灣新的可能,是為所謂的「生活革命」。

花蓮豐田村是他實踐理想之地。他認識了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後,決定在今年開始合作計畫——「豐田移駐基地」,期望藉由打造創意集散中心、移民指導所,讓未來可能的移居人口更容易找到自己在地方上的價值所在,農村得以在下一個二十年裡,往創意基地的目標邁進。

「豐田移駐基地」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與有点文化共同創辦。

化劣勢為優勢,重新定調豐田村

花蓮是臺灣的觀光重鎮,以自然景觀(七星潭、太魯閣等)及部落文化(阿美族、太魯閣族等)取勝。但豐田村相較縱谷或海岸線其他社區來說,無論在自然生態、或較吸引西部觀光客的部落文化上,都沒有太大優勢;再者,花蓮的藝術產業發展,如花蓮文創產業園區,是以「藝術村」的形式邀請藝術家駐村,而這樣的藝術村,提供給藝術家的資源不外乎資金、人脈、拓展國內外知名度的機會。然而,這些資源豐田村並無法供給。在缺乏上述優勢的狀況下,豐田村勢必得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才能讓地方蓬勃發展。

於是維均開始思考,如何將「他鄉變故鄉」,讓花蓮因為他的移居更美好一點?又如何把自身的經歷、人脈跟創意帶入這裡?團隊分析,豐田雖然缺乏天然景觀、以及大量外部資金挹注,協會卻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文史資料——那就化劣勢為優勢,把焦點轉向「內部」發展。計畫內容參考了台東「一鄉鎮一品牌」的概念,以「豐田村就是藝術村」為核心,試圖把村子打造成創作基地,強調內部協調力、文史積累、地方空間、人與人交織而成的故事等,期望發展出豐田特色,為這座史料豐富的移民村寫下新的篇章。

循序漸進打造創意基地—— 命題駐村、社區安全網讓人地關係更密切

「豐田移駐基地」的團隊,希望在豐田打造一處移駐的創作基地,於是規劃了五個階段去執行此構想,讓創作者、住民甚至是觀光客,最終都能享受到創意發展的碩果。首先是「引進外部創意」,意即邀請創意人才協助轉譯地方文史資料,讓豐田往縱谷創意集散地的目標邁進;再者是「產生關係人口」,鼓勵創意人才進駐豐田,短或長期的成為豐田住民;緊接著「滿足內部需求」,創作者在駐村過程中需不斷與地方對話,待理解地方後,將素材轉化為其他形式,並以工作坊、共學坊等方式滿足地方產學需求;而後是「串聯地方資源」,人才逐漸從豐田擴散至壽豐鄉其他村落,並藉由創作者之到訪,架設串聯地方創意人口的平台;最後則是「打造聯外介面」,朝打造「社區及村落品牌」之階段性任務前進,引動村落原本尚未觸及的國內外客群前來造訪。

為了讓人們能藉由創作成果更了解豐田村的史地樣貌,相較許多藝術村採無命題、自由徵件的機制,豐田創作基地以「邀請制命題駐村」為主,包括三大主題:地方文史資料轉化、山林野險與部落文化、農村的街頭藝術。團隊邀請創作者命題作文,並要求創作者提供工作坊或課程,一切創作活動都需和地方特色密切連結。

與此同時,協會試圖讓社區網絡增強,以成為未來創作基地的基礎。多年來,協會除了地方文史資料蒐集轉譯,也積極推動「社區安全網」的建置,從老人、小孩到新住民,都是協會積極納入安全網的族群。強大的社會安全網奠基於成員們彼此間的信任與付出之上,期盼這般緊密的情感關係,能夠帶給創作者不同於都市的創作養分。

先創造出「生意」才能「生活」

人們對於「地方創生」想法各異,有人覺得台灣是直接套用日本「觀光立國」的做法,有人則覺得創新與破壞僅有一線之隔。維均倒是滿喜歡「創生」這兩個字。創,包括創意、創作、創業;生,意味先有生意,才能生活,遑論延續生命。既然決心移居花蓮,想要成家立業,就希望把這裡打造成他未來的孩子能快樂生活的地方。

如果過去的花蓮是一座移民的應許之地,他們的目標就是使越來越多人在現代選擇移駐花蓮,期望豐田不只是一個創意基地、人力資源平台,更是生活模式的革新處,讓她能繼續作為一座應許之地,汩汩流淌著豐盛的奶與蜜。

整理報導:實習編輯何冠慧 校訂:康樂、蔡宜庭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