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職業欄填寫」這個單元的前言並不會透露太多與受訪者直接相關的資訊。這麼做的目的,是令你好奇主角有何人格魅力及受訪價值感到好奇;不過,林昶佐這三個字一亮出來,再多遮遮掩掩恐怕也要前功盡棄了。
所以我們也就不裝傻,一次過的告訴你在這裡能讀到什麼:林昶佐如何定義什麼是政治工作,以及對自己從政六年間社會氛圍改變的觀察,但也許最讓人意外的,是他最當初決定組黨參舉的動機:那不是長期謀劃的必然結論,而是本著一股腦的衝勁,為仍在猶豫要不要投身政治的年輕人起到身先士卒的效果。
職業欄填寫:政治人物
我的工作簡單地說,就是讓社會更公平,讓民眾生活更美好。每個人對公平和美好的定義都不同,但在我自己,是代表著人民而不是自己的喜好在做這件事情。
很多人問,為什麼一個玩音樂的人會忽然想從政?如果你把「從政」侷限在組黨參選的話,那的確是有個契機才下定決心,但要是將定義放得更寬一點,其實我在2000年初期便和台灣的NGO人權團體有來往,2010年代也當過兩屆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理事長,一直以來都是扮演公共議題的倡議者角色。會想競選公職,比較像是給其他想從政的年輕一輩,起而行動的一個示範作用。
在太陽花學運後,我就開始思考怎麼將年輕人從社會改革的領域推向政治改革,跟著也意識到,自己是可以做為年輕朋友進入政治的橋樑。方法是,把那時候還在學、還猶豫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的青年學子拉進自己的競選團隊裡,大家都是門外漢也沒關係,可以一起學習,更多時候他們學得比我還快!果不其然,許多有過那段經歷的人,今天已經活躍於政壇之中。

直到現在,每當我對政治議程推動之緩慢感到無奈時,都會想起前半生做音樂的往事。玩音樂和從政是兩件事,但有個地方很像,那就是它們的進度都很緩慢。只要你對台灣搖滾音樂圈有些認識,會知道在早年的台灣,「閃靈」是超冷門的樂團,曾經演出舞台下只有兩三隻小貓,即使順利表演完了,還要為後續付款傷透腦筋,後來我們的努力與堅持開始累積許多歌迷、得到音樂獎項、也站上了國際舞台。剛組團的時候我跟許多朋友都曾抱怨過大環境,但也清楚,只在原地怨天尤人是沒用的,你能做的就是找方法繼續前進。政治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嗎不玩,要嗎讓它變好。我不是那種有夢想沒現實感的人。

想從政?先參加NGO吧!
就個人觀察,在我投身政治的這六年當中,社會的整體氛圍也有巨大的轉變,那就是人們對於和過往不同的價值觀更願意花時間去理解。比方婚姻平權,老一輩的人願意審視成見,不是因為他們忽然想通,而是終於有年輕的從政者可以把爭議談清楚,如果不是有那麼多人以各種方式帶動討論、激盪公共輿論的思考,社會既有的保守性不會鬆動得那麼快。我認為,年輕人從政對台灣社會的改變是不可逆的,他們的進取態度也形塑著什麼是台灣,以及國際看待台灣的角度。
而在態度積極之外,這些青年政治人物在推動議題上也成熟很多,願意花時間想好怎麼進行,不躁進、不貿然與保守派對撞。否則,人民很可能在不同風向下反咬你一口。可以說,過去五六年對這些年輕的從政者是一次洗禮,讓他們重新認識到民主政治是怎麼回事,要改變台灣並不簡單。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對政治感興趣的朋友,第一步要先從加入理念相符的NGO組織開始做起,除了表達對議題的支持,也培養你說服其他人的能力。畢竟,無論將來是到地方還是進入中央,都需要規劃議題以及推動議題,總不能在宣導時被冷言冷語被奚落就打退堂鼓。當你把自己掌握的議題想清楚了,對策略方面也有所領悟,那好,出來參選吧!

萬華這個老城市如何保留它的舊美好,創造新的連結?
我的選區包括中正區及萬華區,中正區有趣的地方是,它既有象徵台北科技面的光華商場、八德商場,也有傳統大型批發市場,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台北的兩極縮影。我認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商業中心和精神中心必須是並存的,老城區和國際都會區應該擁有相當的地位,而那個地方就是萬華。
我是一個倚重歷史感的創作者,會覺得一個人之所以能感覺到自己的生命重量,是因為和時間空間的融合。艋舺、萬華是台北這座城市的發跡地,其他地區的發展源頭都可以追溯來這裡,要是你能沿著這個軸線來看台北,會發現自己跟這塊土地有更深刻的連結。
沒有歷史感的台北人是沒辦法好好介紹台北的。因此我從就任的第一年開始,就想著怎麼宣揚萬華的某些傳統文化,並把傳統更加國際化。比方說青山宮遶境,它是超過百年歷史的重要活動,也是讓來自其他地方的人,體會台北精神層面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萬華大鬧熱」就是很成功的嘗試,把新一代會喜歡的市集、各種形式的表演融入傳統的迎神儀式中,除了人神共歡,也是通過這個傳統,向國際間展示台北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展示只屬於台北的台北——也許在將來,人們來到台北會是為了這個慶典而來,就像他們造訪其他文化涵養豐沛的城市一樣。


「職業欄填寫_」打破制式的訪問模式,任何一個職業與創造都源於生活,關於生活的問答:
Q:你認為的「生活」是什麼?
林昶佐:在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以及應該做的事情之間找到平衡。坦白說,這在玩音樂的時候比較容易達成!從政以後,因為要處理公眾事務,整天都在拔河,在這種情況下要好好陪女兒一起成長就很困難,我的女兒已經五歲半了,距離會跟父母保持距離的青少年階段只剩下六七年,所以對現在的我而言,找到平衡也包括有足夠時間和她互動。
Q:工作之餘,私底下的真實生活樣貌是?
林昶佐:現在就是陪小孩玩、陪小孩看電視,前段時間對運動比較熱衷,目前則處於維持期,總之,就是中年男子大大小小的煩惱。
Q:生活中,哪一些物品是不可缺的?或什麼商品的愛好者?
林昶佐:零糖質啤酒,怕發福又想要酒精全靠它了,以前為了它還要跑日系超市,現在一般便利商店也有了,簡直是福音。
Q:怎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最嚮往的?可以舉例嗎?
林昶佐:像我養的貓那樣吧?既獨立又不依賴任何人,沒有太多煩惱,不想太多不必要的事。但說最最嚮往,應該就是社會公平的世界吧?大家都可以無憂無慮去做想做的事情,不必擔心被歧視被欺負,我就可以像貓一樣,不用擔心太多事,想做什麼就做,像貓就整天抓貓抓板就好。這種理想世界應該不太可能實現,但的確很嚮往。
▌採訪:Kuo sinsin|報導撰寫:康樂|攝影:許智翔|動態攝影:鍾尚庭|拍攝場地:萬華區頂碩里李智聰里長服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