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主動權操之在我們之手嗎?你需要多少空閒時間才能感到快樂?|cacao 可口

小時候我們期待下課,成年後我們期待下班,能否由自己支配時間與幸福感的聯繫,大概是人生中極少數不證自明的大道理。當你發現一天中沒有留下多少時間去處理工作以外的事情,那種不知所措的感覺是相當挫敗的。

過分忙碌並不健康,但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真的會讓我們對生活更滿意嗎?想像一下,每天有兩小時你什麼正事也不必做,隨個人喜好填空這段時間。然後是三小時……五小時……七小時。你的腦袋可能已經浮現出各種清閒的模樣。然而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後,空閒已經不再能帶來快樂,那等同是提前開始退休生活。

不過,這個臨界點到底是多長時間?按加州大學專事時間對幸福感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家Cassie Holmes所著的《快樂時光:如何打敗分心。善用時間並專注在重要的事情》(Happier Hour: How to Beat Distraction, Expand Your Time, and Focus on What Matters Most)所提供的數據,一天二到五個小時的空閒時間足以提升幸福感,反過來說,幸福感也會隨著每天空閒少於兩個小時或超過五個小時而遞減。

Photo via Saatchi Art

空閒時間匱乏,會使人感到沮喪、壓力和情緒疲憊,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超過五個小時卻會破壞目標感。當然,前提是你有沒有充分利用時間,是否恆處於「心流」的狀態(Flow,可理解為完全沉浸於某項活動,心醉神馳的振奮感),那可以是上健身房鍛鍊,也可以是一口氣追完整季的劇集,只要它真的關乎到幸福感,而非僅止於殺時間——畢竟,空閒時間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關乎自我療護。

儘管不是人人熱愛工作或學習,但它確實給了我們重要的目標,而自由支配一整天,則意味著你需要一種可以從中受益的新模式。幸運的是,人類對時間的感知是主觀的。倘若你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有信心完成每個日子的待辦事項,那麼即使每天只有90分鐘放風,也能將日子過得不那麼壓抑,且更加充實。如果你的日程表實在無法安插更多空閒時間,有三種方法感覺時間更加充裕的方法:

Poto via Nutcache

運動

運動與幸福感和健康息息相關,試著每週連續幾天進行30分鐘的運動,你不必上健身房,單單是慢跑或增加步行機會就很夠了。將你在運動中得到的感受記錄在日記本,以便在下次偷懶或覺得沒空鍛鍊時,提醒自己這筆時間投資多麼值得。

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不全是要求你每日做一件善事,而是通過為別人做點什麼,以覺得自己能夠自由支配時間。每周隨機作兩件好事,如真心給某人一個讚美、協助同事完成任務、給家人朋友一個意外的驚喜——可以是一杯飲料或點心,也可以是表達感恩之情的便條。不管內容是什麼,日行一善的目的就是使別人受益,且不寄望回報。

理解什麼是敬畏

當我們站在沙灘往海平線望去,或從山峰遠眺地平線,總會生起「念天地之悠悠」之情。生是多麼的渺小。找出這種感覺的觸發點,它可以拓展你對時間的感知。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旗下期刊的研究實驗,敬畏體驗能將人們帶入當下,調整他們對時間的觀念。由於認為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所以願意花時間去幫助他人,對物質的慾望也不那麼強烈。更多的社交互動、置身大自然(雖然很容易忽略,但只要抬頭便能見到的黃昏、黎明、月光也在大自然之列)、認識藝術、見證成就(如一場精彩的運動賽事),你不必將這所有的經歷都塞入一天之中,但每週能達成其中一兩項,也許勞碌的生活也不那麼讓人難以忍受了。如前文所說,人類對時間的感知是主觀的——想活得更踏實幸福?你其實是擁有主動權的。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