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無論你旅行多遠,你永遠都無法遠離自己|cacao 可口雜誌

「有一天早上醒來,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1986年10月,村上春樹在歐洲開啟了他的浪遊生活。最初他來到希臘,開始動筆寫作《挪威的森林》再到羅馬,並且不預期計劃的移動,在各歐洲城市並落腳生活,就這樣過了三年的旅歐生活。村上春樹他的歐洲旅行志不在歷史文化,相反的,他只希望在無人打擾的地方寫作,對一切喧鬧的景點毫無興趣,喜歡安靜且享受孤獨。

延伸閱讀:當村上春樹成廣播DJ,他所聊的是….

村上春書的書桌 Photograph: harukimurakami.com

3月7日是個陰冷陰冷的日子。羅馬人稱3月為發瘋月——風雲突變,冷熱無常,前一天還煦暖如春,過了一夜就倒退回嚴冬。

村上春樹是一個將旅行與寫作、生活完全融為一體的人。你會感到意外,甚至驚奇,因為在他的書中從未透露出一絲一毫對歐洲文明的嚮往。對他來說,整個歐洲不過是一座又一座緩緩而至但即將告別的城市。那些觀光客口中的知名景點,他從未提及,關於他的歐洲浪游生活中,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可能是他唯一提到的著名景點,但顯然讓他無比厭倦,因為他只寫下「我斜躺在旅店床上,看著早已看膩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能從窗口清楚看見聖彼得大教堂幾乎是這家旅店的唯一賣點。」

當然,他在希臘的時候也去過雅典衛城。他在衛城轉了一圈,參觀了一下紀念品店,然後到憲法廣場上喝杯茶,夜幕降臨時登上利卡維多斯山丘觀賞了片刻雅典夜景,最後去了趟國立考古博物館。只是,他很快就感到審美疲勞。佛羅倫斯也非他所愛好,儘管村上承認佛羅倫斯確實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美麗城市,但他不喜歡美術館裡每天都擠滿了人。在歐洲時,他感到心動的時刻,跟景點全然無關:沐浴在羅馬的夏日陽光裡,靜看草坪上的人和天上的雲,並設想著如果羅馬也像當年的龐貝一樣被火山化為遺跡到底有多美妙。

在村上春樹的旅遊記述裡,你看不到千篇一律的廉價感受,他更無意寫作任何啟蒙性的文化散文遊記。來到希臘的他,只看到環繞的山陵與綠色的橄欖樹,大海透徹的藍與雲絮純粹的白,以及緩慢劃過天水的海鷗;村上甚至自嘲,在希臘的無聊時光中,鍛煉出了一種能長時間觀察一件事物的能力。

Image result for haruki murakami
村上春樹在羅馬勉為其難地拍了照

無論你尋求的是什麼,都不會以你期待的形式出現

對於去外國旅居,村上的感受是:這樣可以讓微觀視點和宏觀視點同時存在與一個人身上,懷有更正確、更為多元的世界觀才會成為可能,人應該擁有這種複合式眼睛。在他眼裡,羅馬是個吸納了無數死亡的城市,「所有時代所有形式的死盡皆充斥於此。」在羅馬時,每個清晨在旅店床上醒來,死亡的感覺就會不知所起地降臨,猶如遠處的海嘯搖顫他的身體。甚至在附近的卡武爾廣場(piazza cavour)喝咖啡,村上春樹也會被死亡的感覺襲擊,他望著來往的人群,突然想到:一百年之後,他見到的所有人都將蕩然無存。

也許,沒有人會像他那樣,用如此獨特的視角去看待這些輝煌的城市。雖然羅馬令他想到到死亡,但他最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一旦死亡就沒有辦法寫完《挪威的森林》。

延伸閱讀:村上春樹:我的生日從來沒有讓我異常開心

村上春樹小說中的歌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