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活化,老屋再生:時光中的新竹|cacao 可口雜誌

在網路文化中,新竹是兩大沙漠複合體。它是美食沙漠,外地人用餐請上連鎖速食店;它是文化沙漠,藝文團體舉辦西半部巡迴,往往跳過新竹。但罕為人知的是,新竹建城於1711年,是北台灣第一個由漢人所建立的城市,二百多年的歷史澱積了相當的文化底蘊;儘管當地給外人的印象,不外乎是台灣高科技重鎮,抑或狂風煞人的「風城」,但作為台灣人口數排名第七的大都會,當地娛樂消費的急速成長,也帶動了古蹟活化、老建築再生利用的風潮。

站前:新竹市立美術館、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立美術館」建於1920年,日治時期為地方行政單位,於2016轉型為當代藝術展覽空間。外觀上,美術館的屋頂依循日本傳統,屋身則強調西方近代建築的美學,整體呈現剛毅莊重之感;入口處的拱門裝飾採取火炬的意象,過去曾使用和式花冠環點綴,二次大戰後則以青天白日徽代之;該建築被視為政治沿革的見證,也因此被列為古蹟保存。

地址:新竹市東區中央路116號︱星期二至星期日 09:00–17:00

「影像博物館」則建於三零年代,兼融古羅馬及阿拉伯建築風格,是台灣第一座配有冷氣設備的戲院。該建築於戰後仍持續播放電影,直至九零年代,因錄影帶出租業興起而停業。2000年後,一度廢棄的戲院被地方政府改作電影文物典藏使用,除展示與播放外,亦提供劇場演出空間;於博物館前廳可見舊式電影放映機,通往文物展示區的迴廊則模仿電影膠捲做設計,可說是結合建物歷史的巧思。

地址:新竹市東區中正路65號︱星期二至星期日 09:30–12:00,13:30–17:00,18:30–21:00

站後:新竹公園,春室Glass Studio + The POOL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新竹動物園,歷經兩年的翻修後一掃圈養動物的獸籠,改以類棲地的空間重新開張,公園全區亦隨動物園一併整建;如今,園區內隨處可見的是日式平房,從餐廳到書店無一例外,而這樣的氛圍也讓「春室Glass Studio」得以突出——咖啡廳與玻璃窯爐做結合!打造結合美食、策展、工藝坊於一體的空間。在一片和風造景中,春室走的是現代感十足的洗鍊風格,其內在不止於工藝示範與體驗機能,更印證了靜謐美學的多種可能。

委由老字號品牌春池玻璃經營,以「春室Glass Studio」名義重生的玻璃工坊,延續回收玻璃再製的綠能理念,號召港台藝術家一同推出首檔展覽《玻形When Glass is Formed》,利用玻璃在各種環境下,呈現出不同型態的可塑性,探索「循環」的主題;藝術家念想在物質媒介留下的蹤跡,奇形怪狀的、不成意義的瑕疵廢品,均是對消費社會的詰問。

沿著以熔沸玻璃為意象的螺旋階梯來到三樓,「The POOL」作為美術展覽咖啡廳,其模仿玻璃窯爐的白色拱頂、回收玻璃食器,與螺旋梯一起構成諧趣;空間組合即為作品呈現,可以說,「春室」就是一個超大型的互動藝術裝置。

地址: 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一段2號︱星期二至星期日 09:30–17:00

都城隍廟周邊

座落於西門街上的「耶穌聖心堂」,是天主教新竹教區知名的朝聖地,將教義中的真福八瑞、信望愛三德融入中式建築風格中,兼具莊嚴及親切感,是中西文化調和的明證。

而不遠處的李克承故居,是新竹保留最完整的日式木房。李克承為新竹第一位醫學博士,台灣光復後獲選為第一屆市參議員,亦曾任新竹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因貢獻良多,其故居已被定為市立古蹟,內有商家進駐。如果對日式風情情有獨鍾,來此一遭肯定不後悔。

離開西門街,稍走一小段路便可抵達都城隍廟。都城隍廟建於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年的歷史。廟中存在清朝皇帝的御筆可想而知,有趣的是,由日本扶植的滿州國政權,其第一任外交部長謝介石同樣出身新竹,是以入口處亦能見到末代皇帝溥儀的賜字。

都城隍廟的周邊環境,可以稱作從白天營業到晚上的夜市,拱門騎樓白日裡陰涼,入夜後也自成一番風景,晚餐宵夜完全不愁,讀者也可以從店家的口中打聽到他們各自的來歷。

耶穌聖心堂︱地址: 新竹市東區西門街165號︱開放時間: 06:30–17:00

李克承故居︱地址: 新竹市北區勝利路199號︱星期二至星期日 09:00–17:00

都城隍廟︱地址: 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開放時間: 10: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