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過會有這種事」 我說,轉向東尼。東尼轉過頭,回我「什麼?」,「有人請我去寫都伯林」我跟東尼老實說。有人有一點概念都會知道這不會是個好主意,我甚至會說這不是個好點子。「天阿,孩子! 別做這件事,你根本不懂這城市,就東邊一點西邊一點。何況你只在都柏林住過幾年,讓我來寫比較夠格,我才是正統的都柏林人」東尼邊說邊展現自信笑容且挺起他的胸膛。「啊,你就知道胡說八道,東尼! 想也知道你只會大放厥詞的談著該死的薩利諾(Sallynoggin)」我隨即反駁。東尼臉頰開始泛紅,呢喃著「愛爾蘭是神的國度而且…」 但我打斷東尼的呢喃,總而言之,老大,我不信你真的知道要怎麼拿起筆…。對於我的說法,東尼自然的舉起手朝了我揮了一下。他不是真心想揍我,因為這拳並沒有擊中,而且我的反應也只是輕輕的一擋。你總是看的前方有什麼朝著你來。我事後回想,這有點像是都柏林的縮影。我意思是,即便你多富有想像力,都柏林都不是個美麗的城市,她擴展的太大,不斷的周邊的郊區無窮盡的蔓延。我指,真的,她可以一直一直的蔓延,無數的小城鎮藏匿在周邊郊區地帶,而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文化和性格。這現象無限的向都柏林邊界的郊區放射性的延伸。就像是彗星環繞著恆星,都柏林邊界周邊圍繞著一圈通勤帶,比如說威克洛(Wicklow)、基爾岱爾(Kildare)和米斯(Meath)。
而且說到大眾運輸系統,天啊,大眾運輸系統。真是一團混亂。
我要講的是,一方面你有DART 火車系統看似涵蓋了整個都柏林灣的交通網絡,連結一系列高級的郊區,霍斯(Howth)、基理尼路 (Killiney) 和葛雷斯通司(Greystones) 一路到市中心,沿途還順路經過一些不入流地區。沒錯,我指的就是博雷 (Bray)。當然,另一方面還有LUAS,史上最沒效率的輕軌電車系統。這些有著優美,雅致外型的輕軌電車看起來像是80年代時的二流電影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其實這樣比喻起來,離我們一貫的非烏托邦式的迷幻想像還不是太遠。不用在外觀上多費唇舌了,重點是實用性,對吧?!好,如果你選擇搭乘LUAS,有兩條線可以連結偏遠的塔拉特(Tallaght) 和桑德甫(Sandyford) 和市中心。多久? 如果你從塔拉特開始,你等於是繞了一大圈遠路,要花上你最少一個小時才能進市中心,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我講的還是最好的狀況下。再來,二條線路似乎是磁鐵的正極和負極,永遠碰不上,也許是故意安排的吧。再算上公車,簡直就是混亂的定義。都柏林的公車是惡名昭彰的愛誤點,乘客最好的對策就是直接去站牌碰運氣,並且在公車真的出現時感謝幸運之神。常見的一景是看著外國人(常常是德國人) 沮喪的對著時刻表咒罵。班次時刻表對德國人來說就像是聖經一般,可都柏林的公車時刻表,嘿,可不是拿來參考用的,這裡的時刻表只是貼在公車站牌上所以你有個目標可以兩眼發直的盯著看,或是當你在雨中無奈的等著公車時有個可以出氣的對象。
「唉,過來過來」東尼用手肘頂頂我並接著說著「沒那麼悲觀,我的老天爺阿! 正面一點好不好? 你以前應該也是每天都坐DART通勤,別過河拆橋嘛!」 我聽完向後一傾,東尼說的倒也不無道理。的確,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當年我還在鄧拉奧萊里(Dún Laoghaire )工作時,我才會遇到東尼還有其他一夥人。
鄧拉奧萊里就是我剛剛講的都柏林郊區的城市之一。首先,她是典型的南都柏林城市,住了一群充滿強烈的地區意識的中產階級。
郊區裡一棟棟老式的喬治亞式建築分割著一塊塊的綠地,一路延伸到海濱。後面的多基(Dalkey)、基理尼路和葛拉斯圖爾(Glasthule)同樣的也有著自己的個性。鄧拉奧萊里的風格比較有點深度就是了,因為位於南都柏林和外圍菁華區薩利諾(Sallynoggin)和貝禮博(Ballybrack)的交接處,是她最大的特色。加上其特有靠海維生的傳統,所以她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港口。來這裡,走一趟碼頭絕對值回票價,即便就只是去聽聽船進船出浪擊的聲音。如果遇到迪爾德麗,記得替我打聲招呼,因為她總是在那閒晃。
事實上,如果有人要求我幫他們建議個三天兩夜的都柏林行程,我大概會說先搭DART 到鄧拉奧萊里, 然後在碼頭區晃一晃,等你到凍僵了也差不多餓了,就可以朝喬治大街(Georges St.) 方向前進,不管你最後決定要幹嘛,就是別忘了去Harry’s Café Bar 點一杯咖啡,我可就沒忘過。他們的咖啡大概是全都伯林最好喝的咖啡,搭配一系列的自製蛋糕,司康任君選擇。或是享受現煮的佳餚並觀賞現場的音樂演出。總之,別錯過Harry’s 。我過去就經常在那度過我的早晨,難得的和老闆Derek一起度過清醒的早晨。他的迷人的機智和恰到好處的惡毒總讓我覺得生活還能忍受。這裡同時也是體察當地生活的好地方,晚餐的菜單也很不賴。
充飽電後,該去逛逛人民公園 。如果你去的時候適逢是周日,正巧可以趕上周末市集。從那裏你也可以輕易的走去葛拉斯圖爾,一個充滿鄉村風味的小鎮。如果你已經到了這裡,你絕對該順道去探一探多基。城裡蜿蜒的小路,港口和古堡使這已經充滿活力的小鎮更添一股溫馨的氣息。此時如果你又餓了,皇后的店(Queen’s)的食物應該還能吃,如我我沒記錯的話。如果渴了,喝一杯絕對錯不了。 從多基還可以連到基里尼路小丘(Killiney Hill),在穿過樹林之後,一望而下,眼下就是都柏林海灣一路向威克洛延伸的景色,絕對是令人屏息的美景。在都柏林裡唯一可相比擬的觀景點,大概只有從健力士的工廠裡的觀景塔上了。
「嘿! 你看看! 你說來說去說的都是在講南都柏林,人家要你講的應該是都柏林本身吧,你這小鬼」 東尼戲謔的說著。「他們就天殺的應該找我來談都柏林,讓我來告訴他們這天殺的城市到底是在搞什麼鬼。」
「但我想慢慢的讓他們有點概念再深入這城市,畢竟那就是我在幾年前時怎麼開始進入這城市的歷程」
我嘗試反駁東尼。「那都是七年以前的事了! 你的記憶都在胡說八道! 」 東尼說。其實是八年前,而他指出的也的確是個問題。畢竟,這些年的變化真的不小。當然,我指的是凱爾特之虎的起與落。我想在我第一次搬到都柏林的時候,轉變正開始的如火如荼,所以我並沒有注意太多,畢竟當局者迷。我當時也只是個在都柏林打工的小鬼頭,之後在都柏林念了大學。想到那時候的衝擊,我甚至開始懷念那混亂,即便我已旅居國外好些日子了。
之後再訪都柏林,我當然一眼就可以看出變化。我看得出來都柏林人現在的日子不太好過,我也不願對現在的落魄景氣大做文章。現在的狀況幾乎悲情的有點滑稽,反正人生不是哭就是笑。現在這樣倒也不是沒有正向的一面,之前都伯林在他最光輝的凱爾特之虎時期,其實是個滿沒有靈魂的地方。樣樣都講錢,人人都見錢眼開。雖然我並不是其中之一,但你可以感受到那表面下的貪婪和市儈。
08年和09年後,情勢不同了,毫無疑問的很多人的情況也跟著改變了。更糟的是,受苦的總是那些最不該受罪的人。而政府的官員眼看危機降臨,卻還是如泰山一般的坐得穩穩的。那些害我們陷入當前危機的投機者反而得到獎賞,罪魁禍首總是有法子能全身而退。
另一個不幸中的大幸大概是現在的都柏林現在比起2008年還要放鬆點,我希望不只是我這樣想而已,我不是只是表達我自己的感覺,或是反映我本人比較放鬆了。總歸一句,我要說的是,天無絕人之路。現今的都柏林還是致力於商業,而且很多之前泡沫化引起的通膨已經回歸正常。當然,還是影響到一些人,他們只能努力的活著。都柏林的其他產業,像是農業和出口業還是維持的不錯。都柏林人和整個愛爾蘭一樣,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如果要我說的話,起碼都柏林變得更和藹可親了,除了保持一貫的溫暖和首都氣息,人們開始有時間停下來閒聊和傾聽。當你比較都柏林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首都,你會發現都柏林一點都不遜色。
「你到目前為止說的都很不錯,但你不覺得還是滿模糊的嘛! 你不覺得別人想知道的是比較具體的細節,比方說在都柏林能做什麼?」東尼聽完我的結論後說。
「孩子,我說要聊能一些具體能去做的有哪些事的意思是,你總不能讓人家沒有一點概念的在市中心閒晃…。」
「那你有什麼想法?」我反問。「像是都柏林聖三一大學裡的凱爾之書或是一些有名的教堂,再或者是健力士的工廠。」東尼提出建議。我揮揮手。「才不要,門都沒有。如果我告訴他們那些有什麼意思,遊客看旅遊書就可以啦,隨便一本旅遊書都會有那些資訊,寂寞星球就一定有介紹。」
我想,第一次,東尼對我的話無言以對。
東尼講的那些東西的確是值得一看,但就像我說的,你在任何一本旅遊簡介上都可以找到那些資訊。你一降落都柏林機場,機場裡的旅遊資訊區就一定會有,我何必重複嘮叨一樣的資訊,多的是人寫那些東西為生的,我可不想搶了人家的飯碗。
我倒是可以介紹一些常被大家所忽略的地方。當你對凱爾之書朝完聖,而你還對書還興致昂昂,我可以建議你們去切斯特‧彼特博物館(Chester Beatty Library),就位在都柏林圖書館後方。這個切斯特‧彼特是個有錢又瘋狂的美國人,為了收集品環遊世界。他死後把一切都捐給愛爾蘭政府,而愛爾蘭政府也難得的做了件好事,以他的名義建立了一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就像所有愛爾蘭所有的國立博物館一樣,是免費的,不像都柏林三一大學。好了,重點來了,這博物館珍藏著各式非常特別的書籍、手稿、畫作和其他藝術品。常規展之一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古籍,展場方式細膩且書況都保持得很好。主廳的樓下是一個雅緻的咖啡廳,外面就是一個美麗的花園。我還要對文化愛好者提另一個常被忽略的好地方,休雷恩市立現代美術館(Hugh Lane Gallery) 在帕內爾廣場(Parnell Square)的北方。這美術館的好處之一就是免入場費,而且經常在周末舉辦有趣的音樂會和活動。要找方位,只要沿著歐康乃爾大街(O’ Connell St.)大街走,並穿過紀念花園,同時當然別忘了欣賞沿途美景。即使是伊莉莎白女王,也在她最近一次訪愛的時候都來到這裡為過去的歷史道歉。她那舉動倒是滿有禮貌的。
與其去健力士工廠,不如去看一眼聖殿酒吧(Temple bar ),留下來喝一杯也行。聖殿酒吧經常有現場音樂表演,但如果你真的要好好體驗都柏林獨具魅力的酒吧文化,別浪費太多時間在聖殿酒吧,不是不好,只是真的就是個只有觀光客會去的地方。畢竟,就算你真的是個觀光客,你也不想看起來就像個死觀光客吧! 鄰近的喬治大街,有不少充滿開放的氣息且獨具特色的地方,最受歡迎的是各有性格的酒吧。要我,我會選具有愛爾蘭特色的Long Hail。如果你要尋找一點點刺激,接著喬治大街走,走到往卡姆登大街(Camden St.)。那區是個非常熱鬧,各式選擇,任君挑選。如果你還是問我,我會選伯納蕭(Bernard Shaw),就在卡姆登大街盡頭處。伯納蕭有點像是一個酒吧,舞廳和現場音樂會的結合體。不太尋常的組合,但配合的完美無缺。
說到這裡,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即便我說了這麼多,都柏林是怎樣的城市你還是只能自己去體驗和感覺。都柏林大概就是那種即使你一輩子都在這裡你也不會厭倦的地方。當然,如果你有那個體力的話。都柏林也許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而且天氣可以非常,恩,你知道的。但都柏林絕對是歐洲最有活力和充滿溫情且最友善的歐洲首都之一。不管人們如何描速她,都柏林的魅力對喬伊斯來說已足夠用,我也不例外。
「 我自己總是只寫都柏林,因為如果我能深入都柏林的心,我就能了解世上所有城市的心,其心就是──宇宙 」
── 詹姆士‧喬伊斯

原文刊於cacao Vol.06《都柏林/靈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