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時代加重「冒名頂替症候群」:你的生活比看起來更好的假象|cacao 可口雜誌

英國演員艾瑪.華森(Emma Watson)曾在受訪時說道「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就像個騙子。」你是否曾經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純粹的運氣,而否定自己的能力?1978年由臨床心理學家克蘭斯博士(Pauline R. Clance)與伊姆斯(Suzanne A. Imes)首次研究並發現了「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大約有70%的人都曾有過類似體驗,但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社交媒體讓我們以幾十年前無法想像的方式,與周圍的世界建立起聯繫,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充斥著網紅(Influencer)的時代,讓許多人開始反感,因為這讓人們的網路生活看起來膚淺且虛假。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幾乎都是生活中的光鮮亮麗或奢華時刻,它會給別人營造——你的生活比看起來更好的假象,某一程度上也會加重冒名頂替症候群。

image via Salman Khoshroo

研究冒名頂替症候群專家瓦萊麗.楊(Valerie Young)博士,提出了以下類型的冒名頂替症候群:

一、完美主義者(The Perfectionist):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即使是很小的錯誤也會帶給他們失敗感。

二、強人(The Superwoman/Superman):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努力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取得成功,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三、天才(The Natural Genius):他們習慣於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所以當一件事情太難或者無法被自己掌控時,他們就會感到羞恥並自我懷疑。

四、獨行者(The Soloist):他們不喜歡被別人幫助,所以當迫不得已尋求幫助時,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或者騙子。

五、專家(The Expert):他們不斷地尋求額外的認證或參加培訓,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永遠也不可能有足夠的知識來做到真正的合格。

或許你會覺得自己屬於只一項,但大多數人至少屬於其中一個。看看這些描述,此類現像從人類歷史開始時就已出現,似乎是很有道理的。同樣可以理解的是,在當今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此類問題只會被無限放大。

image via Salman Khoshroo

為何文明進步的今日,反而更為艱難

許多心理研究單位,討論過社交媒體、濾鏡生活和PS帶來的影響,以及它們又是如何扭曲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的。關於為什麼Instagram吸引力如此之大,以及為什麼千禧一代更容易患上冒名頂替症候群?

過去,人們試圖與周遭的人保持同步,並希望自己看起來跟他們一樣優秀。如今,人們卻處心積慮過得像卡戴珊家族(生活實境節目)的步伐,她們的生活方式已遠遠超出了普通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因此,人們試圖發表一則,看起來精緻且完美的動態,當有人點讚並關注自己時,人們會以為自己得到了認可,但對許多人來說,這就像是在搭一座紙牌屋。

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過在社交媒體上,被質疑真實性的經歷,不管是臉書上的朋友,或是陌生人,當你被公開挑戰時,那種沮喪感對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來說將十分痛苦,尤其是當發現那條評論來自一個形象更完美、關注度更高的人。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在這個痴迷於社交媒體的世界裡,一時的判斷失誤是如何快速地傳播開來的。不久以前,我們的尷尬經歷,可能還只有目擊者和旁聽人知道,而現在,我們的用詞不當可以被截圖保存下來,我們的失誤也將會永遠存在在網路世界中。由於一時疏忽,即使是最無辜的錯誤,也可以被他人用作指責我們有缺陷不誠實的武器。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任何人,甚至是匿名的社交媒體,都費盡心思想要證實人們對自己的恐懼——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克服冒名頂替症候群所要進行的六個步驟══

當你的世界開始天旋地轉,每個人都認為你是個大騙子時,你將很難有什麼獨立的觀點,在發生衝突或處於公眾監督之下時更是尤甚。楊博士列出了克服冒名頂替症候群所要進行的六個步驟。請記住,適用性和有效性,將取決於你是誰以及發生了什麼事。雖然應對策略會根據情況而改變,但每當與冒名頂替症候群鬥爭時,都能做出一些心理上的轉變,來幫助自己。

一、變得誠實

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犯了錯誤或感到尷尬時,你可能會試圖隱藏自己的這些感覺。雖然這會暫時緩解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不需要對雜貨店的收銀員訴說,但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敞開心扉。

二、關注事實,而不是感覺

當你感覺自己的狀態開始坍塌時,這很容易讓情緒壓倒邏輯。舉例,當你面對不公平現象想去投訴時,請不要把個人感情牽扯進來,將重點放在事實而不是感情上,別人會更加認真地對待問題。

三、有時候, 做局外人很正常

當我們承認自己是個騙子或冒名頂替症候群者時,基本就等於在說,我並不屬於這裡。當然,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有時候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當你第一個完成某一目標,或者與團隊中的其他人有些許不同時,你會覺得自己十分出眾,這是可以理解的。簡單地承認現實情況,並逐漸適應你作為開拓者的地位。開始自己的旅程,每走一步你都會變得更加自信。

四、改寫劇本

每當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嘗試新的事物時,許多人都想在第一次嘗試後就完全掌握它。對於其他的指導會讓冒名頂替症候群覺得自己很無能,尤其是在有他人旁觀的時候。顯然,給自己施加這樣的壓力並不公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改寫劇本。不要總是認為我們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記住,我們都必須從某個起點開始。在成功之前,我們都嘗試過,也都失敗過。我們沒有缺陷,也不比其他人差。下次當你覺得自己學得不夠快時,想想這一點。

五、擁抱焦點時刻

就像偶爾會錯過目標一樣,有時你也會擊中靶心。不要掩飾那些時刻,也不要低估別人對你的讚美。慶祝成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你努力的結果,也是你應得的。當下一次有人稱讚你,你卻又想忽略甚至拒絕時,試著說「謝謝」吧。感激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擁抱自己的焦點時刻,才能找到平衡點。

六、假裝如此,直至真正成功

當你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時,不要逃避。反之,你可以假裝如此,直至真正成功。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固然很好,但你一定也不想在開始一份新工作前就讓所有人都知道你覺得自己並不值得吧。相反,在得出結論之前,你應該勇敢地面對,給自己一個適應新環境的機會。有時候,你只需要在做到真正的自信之前習慣一些事情。一旦它發生了,你也不會像從前那樣緊張到無法面對了。

不久之後,你就會知道如何應對威脅到自己幸福,和成功的冒名頂替症候群了。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自我懷疑,擁抱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有缺點,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相信愛你、支持你的人永遠在你身邊。在每一天結束時,回想這個簡單的事實——你比自己想像中更了不起、更有能力。你不是冒名頂替者,而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整理報導: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