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音樂最著名的當然是愛爾蘭民謠,關於愛爾蘭民謠,分成兩個方向。一種是傳統的吟唱曲調,大都是有歌詞的,但也可以用樂器演奏像Air、Celtic Song,另一種是依舞蹈的類型區分為Jig、Reel所謂的傳統愛爾蘭舞蹈所演變成現在的跳踏步舞(Step Dance)或愛爾蘭踢踏舞所用到的快節奏舞曲。
西元三世紀在歐甘文石碑(Ogham stones)上發現了愛爾蘭音樂曲譜,大部份以豎琴演奏,歌曲和旋律必須簡單,以方便流傳下來傳頌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Apollo太陽神)或猶太人唱禱主,甚至大部份的基督徒跟愛爾蘭吟遊詩人也用來唱讚美詩,也就是現在的詠唱調(Air) 。在這個時期所有的樂曲都單純使用五聲音階編曲,但隨著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於西元六世紀改變了愛爾蘭的音樂記譜形式,主要是因與教會歌頌的主題有關。八世紀後開始出現以三弦琴(Rebec)編曲的樂譜,並隨著盎格魯撒克遜人與諾曼人於十二世紀的到來,相關自然音階、和諧、對位、曲式等再度產生了音樂融合。
Celtic Song優美的歌聲、輕快、真情流露,聽時有如空山靈語,毫無壓力,大部分的塞爾特歌曲仍使用蓋爾語(Gaelic)。著名的歌曲<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最能表達出15世紀起被英格蘭人統治的愛爾蘭人,就開始為爭取獨立而走向漫漫長路,19世紀中更遭遇大飢荒,全國超過400萬人被迫離開家鄉前往美國與歐洲移民,苦難愛爾蘭人的心境 ; 但不可抹滅的是除莎士比亞、葉慈等詩人推波助瀾外,英女皇伊莉莎白一世在15世紀創立的三一學院的確為愛爾蘭民謠留下豐富的典藏。
Jig與Reel是蘇格蘭與愛爾蘭的二種傳統音樂型態,Jig跟Reel演奏樂器常為手風琴、愛爾蘭之錫口笛或蘇格蘭之傳統樂器風笛,音樂節奏就有連貫與滾動的感覺。吉格舞特別風行於愛爾蘭,著名的歌曲<River Dance>,大河之舞的起源就是吉格舞,舞蹈敘述愛爾蘭先民篳路藍縷,胼手砥足,對抗外族的故事,其奮鬥的歷程宛如一條歷史長河,淵遠留長。
從樂器使用的歷史來看,八世紀的三弦琴(Rebec)、十七世紀起的長笛(Flute)、錫口笛(Whistle)、黑管(Uilleann pipes)、豎琴(Harp)、手風琴(Accordion)、英式手風琴(concertina) 、班卓琴Banjo、曼陀林(Mandolin)、凱爾特戰鼓(Bodhrán)、口琴(Harmonica)甚至是二十世紀末的Guitar、布祖基琴(Bouzouki),多次音樂融合所產出的火花,如同二十世紀音樂高速發展一樣,你一定可以從鐵達尼號與英雄本色等電影配樂聽見愛爾蘭民謠對世界的影響。
推薦唱片
“Sinéad O’Connor” Jerusalem
這首歌是收錄在O’Connor於1987年發行的首張專輯THE LION AND THE COBRA內,出道時的光頭造型震撼了歐美樂壇,一名才華洋溢的歌手、詞曲作者與藝術家,驚人的嗓音與搖滾歌劇風格,卻演唱著少女對愛情的憧憬,她的音樂涵蓋了很多層面,從愛爾蘭民謠、嘻哈(hip-hop)、電子歌曲(electronic songs)甚至硬式搖滾,每次出現必定讓人知道她生活得多麼精彩。
“Eyna” A Day Without Rain Only Time
這張在2000年發行總長時間不到35分鐘的精緻專輯,完全由eyna親自製作,優美旋律和天使般的歌聲,豐富的樂器和聲樂堆疊,充滿田園意象和抽象浪漫情懷,想暫時擺脫忙碌,享受生活,放鬆的入睡,這是一張很棒的專輯 ; 若是正要旅遊,正墜入愛河,That love might be in your heart, only time!

關於作者:李正男。鶯歌人,文字工作者、舞台工程師、Techno DJ, 在台灣致力推行 Techno Music。
▌Text / 李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