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展覽精選十檔介紹|cacao 可口

新的一年到來,讓你喘一口氣嗎?還是仍有其他事物未解,等待著你一一處理解脫?時間奔赴,不為誰停留,然而創作與藝術不斷複寫時間的逝去狀態,最終究竟會留下什麼,我們持續期待,2023可以有所企盼,從看展開始,迎向新生的每一個可能。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那是一個躁動的年代,前衛與實驗不停,政治與禁忌彼此回應,自由的靈魂終於不再被定罪,階級和思潮同步興起,80年代因之而狂。

展覽以作品、檔案、音像紀錄與訪談追索「跨領域」在臺灣八〇年代藝文發展史的脈絡——共展出五大子題:「前衛與實驗」呈現創作人在西方新藝術形式的啟發下,著手各領域的實驗;「政治與禁忌」呈現思想、身體與創作在解嚴前、後的日趨自由;「翻譯術與混種」呈現大量翻譯物的出版與思潮演化;「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呈現臺灣接軌全球生產鏈後,身份與價值在不同層面上的碰撞;「匯流與前進」以開放的展間設計重塑聚會所氛圍,並規劃系列公眾活動在此發生。80年代不死,始終前衛。

展覽日期:2022.12.03 – 2023.02.26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玩不膩─法蘭西斯‧艾利斯個展

1959年生於比利時,現居住及工作於墨西哥城,曾修習建築和都市規劃。他在1986年移居墨西哥,並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後於1990年進入視覺藝術創作領域。他的創作實踐則包含多種媒材,橫跨繪畫、素描、錄像和攝影;艾利斯雖然將工作室設於墨西哥城,二十多年來,所到之處已遍及全球各地。

他的繪畫或是影像中幾乎都可以捕捉到「觸及」(get on to)的意味與感受。「兒童遊戲」的初始或發生總是和世界的基本物質、周遭環境「碰觸」(touching)、「磨蹭」(rubbing)和「互動」,然後想法就常會像蒸氣一樣,融入世界或身邊的氣象。在他的「生命政治」直指各種地景和地方,會翻轉出自然氣象中存在著的各種遊戲,也能試圖看見自由狀態下對於「開始」的決定。

展覽日期:2022.12.16 – 2023.03.12

展覽地點:關渡美術館


壞交易:Tê及跨境

本展覽試圖從「茶」的貿易開始,揉合殖民地經濟作物的歷史、植物與人遷徙時在地表上所遺留的痕跡,以及與茶葉貿易一同興起的其他交換機制,藉三位(組)藝術家的作品討論橫跨時間與空間的經緯度之後,「物」與人所交織並且共同創造的網絡。

「壞」在此並非指向交易系統自身因為系統設計所產生的「不良」,或是對於其他生態體系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相反地,因為「損壞」所帶來的「空缺」正指向了另外一條與之相輔相成的支持系統,用以照顧被遺漏在生產系統外、不具備生產能力的人們。藉由茶的商業史,我們有機會看見世界的另一種景觀。

展覽日期:2022.12.6 – 2023.1.2

展覽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

本展聚焦「書法」於當代藝術中的影響和發展,試圖帶動當代書法藝術後續發展新量能。邀集多國42名書法家和藝術家,共同呈獻全球當代書藝的多樣面貌,並探究書法藝術的未來與可能。其中包括西方抽象藝術與書法如何互相刺激與借鏡,以及臺灣戰後名家對於書法形式和內容流變中的沉澱和省思。邀集歐洲、臺灣、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青壯輩的書藝家,各自用書藝創作對當代世界提出他們的思考及創發,呈現當代書藝多元並行的生猛活力。不僅希望能夠鋪陳一個藝術史的討論脈絡,更希望能夠透過展出不同類型的作品,豐富眾人對於書法的未來想像。

展覽日期:2023.01.20 – 2023.04.24

展覽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


龍崎光節空山祭

一場藝術家與居民、與公所、與所有參與的人們一起攜手打造的藝術盛典。命名為空,帶領我們想像「空」所指涉的意涵,空山祭邁入第四年,空山祭走過「空」談看見、「地」談地方、「水」談缺水,策展人辛綺、陳子雋今年則聚焦「風」,延伸出寓言故事《隨風去留》討論龍崎區的關係人口,邀請11組國內外藝術家、社區居民與在地學校帶來15件創作,除了拓寬展覽範圍、規劃全新路徑,並將舉辦藝術家講座、藝術創作工作坊、觀星活動、生態文史導覽以及崎聚市集。

著眼於人與土地的聯繫,在這個沒有高中、全台南人口最少的行政區裡,以虎形山大冠鷲為比擬,描述每個龍崎人必經的離鄉求學的人生過程,而離開後又為何牽起返鄉的羈絆,透過設計的「blingbling 果實」、「魔幻樹林」等比喻,為大冠鷲的返鄉之路增加挑戰,也勾起大家對於心之所向的深層思考。

展覽日期:2022.12.24–2023.2.12

展覽地點:台南龍崎區虎形山公園


自己的房間—小笠原美環個展

引自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同名著作,在這位女性主義者的眼中,擁有自己的房間即是突破二十世紀英國社會環境對女性造成的束縛,試圖為女性的寫作困境衝破一道裂口,掙得一個更自由的創作世界。

小笠原美環(Miwa Ogasawara)的作品始終縈繞某種氛圍,線索無法辨明,具體事件無從得知,藝術家蓄意將影像模糊化,削弱物體和物質的體積感,反倒令它們某種程度失掉了堅實的存在性。藝術家想探尋的是關乎人的基底:究竟,我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我們?我們如何存在?而存在與思維的過程,又是多麼複雜難解的時空。來到這裡,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展覽日期:2022.12.17 – 2023.04.23

展覽地點:毓繡美術館


社群圖鑑Profile Picture: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與凌.波兒雙人展

藝術家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 Ramiro Smith Estrada,凌.波兒 Rine Boyer 全新系列作品雙人展「社群圖鑑Profile Picture」,專注於人物肖像畫80年代青年藝術家,分別來自阿根廷、美國,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卻共同經歷網路社群興起的大時代,各自以獨特的「憤青美學」及「文青文化」表現型式,不約而同地探索著「我是誰?」、「我們如何看待彼此?」等時下網路族群自我認知的議題。

西方藝術史中,人物一直都是不退流行的主題,無論是早期彰顯身份權勢的肖像畫、描繪特定對象的寫實派、展現自我意識的自畫像。回到真實世界,觀看豐富且自表述的文青人物畫,觀照這個時代、當下集體返真的文化紀錄。

展覽日期:2022. 12.24 – 2023. 2.19

展覽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


這不是文字:丹麥當代藝術家卡斯帕爾・波恩全新個展

丹麥著名當代藝術家卡斯帕爾・波恩,生於1968年,1999年畢業於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目前定居於哥本哈根。波恩的創作實踐涵蓋多種藝術形式,包括繪畫、雕塑、裝置、速寫、攝影、小說和現代詩。他的作品廣泛關注童年和私人生活中的經歷和記憶,挖掘其中的情感和感受。

本次於台北路由藝術舉辦的最新個展「這不是文字」中,波恩展出了九件其最新創作的「文字繪畫」以及多幅速寫作品。由於波恩一直以來不斷地嘗試在其不同媒材形式的藝術創作中融入文字,展覽中展出九幅「文字繪畫」可視為他對將文字融入繪畫圖像此一創作方式長期以來研究、探索和實驗的精采大成。

展覽日期:2022.12.23 – 2023.2.17

展覽地點:路由藝術


「#關於我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聯展

「#關於我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展名引自2022年中流行於社群平台的一股風潮,吸引大量群眾、品牌以及KOL爭相分享自己不為人知道的故事及秘密。這次的展覽取此概念,會同四位藝術家崔廣宇、陳萬仁、陳擎耀、黃海欣,以藝術家創作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故事為展覽主軸,藉由作品正式發表前的草圖、不曾發表過的小品,一窺藝術家的創作過程。

展覽日期:2023.1.7– 2.25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


台北嬌嬌女─倪瑞宏個展 

藝術家說著自己,「2021年9月起以在高雄駁二駐村的理由,暫別臺北的家,一個人搬來高雄,將身心靈投入一個名為『蓬萊仙山電視台』的歷史田野調查計畫,以一個『台北嬌嬌女』的外來者身份,闖入這群阿伯們的生活。雖然身體移下來了,但我任然難以擺脫我台北人都會觀點,時常在挫折裡翻攪,我到底來這邊尋求什麼?我只是一個純然旁觀者嗎?還是我也涉入其中?」

蓬萊仙山的「惡俗品味」持續「污染」台灣這塊寶島淨土,這樣的認知衝突,致使他們想重新教育台灣民眾什麼才是好的媒體品味?蓬萊仙山與台灣政府對於品味認知的落差究竟有多大呢?透過藝術畫作,透過文史田野,仙女和她的夥伴為你揭開蓬萊仙山的前世今生。

展覽日期:2022.12.10–2023.3.12

展覽地點:梵藝術私人美術館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