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定義喜歡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的影迷彼此間有什麼交集,文青愛他,潮男潮女愛他,電影狂熱者也愛他,即使是對獨立電影沒興趣的搖滾樂迷,賈木許的電影也能吸引到他們的注意力。也許令這許許多多人產生交集的關鍵,就是他那一點怪。
怪,卻風格獨特。賈木許的電影不害怕玩弄形式或非正統的技巧,它們通常沒有明確的情節主線,觀眾就像和電影中的角色一起度過無聊的某一日或者夜晚,途中穿插熱門音樂及另類偶像,如伊吉.波普與湯姆.威茲,而日本演員更受益於小津安二郎對賈木許的啟發,每每出場都自帶文化底蘊,像是出現在《神秘列車》、《派特森》的永瀨正敏。
以上特質,加上20 歲時曾作為交換生去到巴黎,卻成天泡在電影院裡看小津、溝口健二、巴西新浪潮的經歷,令他雖然被譽為美國獨立電影場景的重要人物,推崇與愛戴卻更常發生在歐洲及亞洲,而不是好萊塢。
「我從來不知道電影有那樣的潛力,從那個時候起,我的腦袋就沒聽過。」他曾這麼說。
這樣一位導演對當前的主流電影市場略有微詞的是不難想見的。但也別誤會那是某種自負或自命清高,賈木許不喜歡的原因很單純,「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問題在於他們都很膽小,他們害怕任何無法進行市場調查的東西。他們想教你怎麼拍電影,儘管在此之前這些人只經營過成衣工廠。」一旦對行銷沒有把握,便冠上「藝術」之名打入冷宮,然而無孔不入的行銷也令人反感,導演以《星際大戰》為例,作為次文化經典,許多人在真正看過電影前,便已經對R2-D2 、黑武士達斯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這是行銷的功勞,卻也無異於潛移默化的灌輸。
在賈木許眼中,主流電影還有一處無法諒解的致命傷,那與表演、劇本、導演手法無關,而是現代剪輯風格的質疑。他建議觀眾仔細留意商業片中超過三秒鐘的鏡頭的數量,「我得說,三秒鐘就切換一次畫面,這是對電影製作的侮辱。導演們,回電影學校去吧!多看點什麼,看書,看畫,不要讓你的苦心變成一場無稽之談,那太讓人難以忍受了!」
賈木許的意見有沒有道理?平心而論,短促的鏡頭或許空洞無物,卻能帶來最直接的刺激感,製造持續有新鮮事物可看的錯覺,然而,偏愛在電影中描寫人物、偏愛讓人們看到大銀幕上的角色生活有多無聊也沒有錯。賈木許的電影也因此不受主流大眾的歡迎,但這對他來說無所謂。或許我們愛的就是他無所謂。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