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回顧歷史時,顏色是從植物和礦物質中提取的,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廉價的石油化學顏料已成為成本的標準考量,卻沒有考量到環境成本。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Nicole Stjernswärd提出了KAIKU Living Color可持續的替代方法,將食物廚餘在幾分鐘之內就直接轉化為100%天然的粉狀顏料,作為代替市面上流行的有害石油化工染劑,降低對環境的境危害。KAIKU在芬蘭語中是「迴聲」的意思,而芬蘭語也是Nicole Stjernswärd祖母的母語。每一種顏色都對應著一株擁有生命的植物,KAIKU的顏料是有迴聲的,這些食物與水果還在繼續著色彩本質。

承認我們周圍大多數顏色都是由有害化學物質製成的,顏料需要被改變。回顧顏料的歷史,Kaiku – Living Color是保留自然顏色的另一種方法。
大多數消費產品(例如:化妝品、衣服、油漆、食品與染料等)中的顏色均來自石油化學產品,隨著不斷對環保材料的研究發展,顏料也將發生變化。
當我們聽到「顏色」一詞時,我們總會有許多思維在腦中想像與排列組合,如:我們會想著怎麼樣的色調混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樣的,我們每天消耗的植物和水果,它的果皮到果肉都能產生獨特的顏色。通常,這些食物垃圾會在垃圾掩埋場中腐爛,但是Kaiku – Living Color將這些垃圾轉化為高價值的自然資源,以替代有毒物質和化石燃料產生的顏色。

發起人Nicole Stjernswärd,聯合多位藝術家、科學家,共同研發了一套裝置。它可以將食物垃圾,藉由Nicole Stjernswärd開發Kaiku系統,主要由儲液罐、外部氣壓、水泵和霧化室組成。該過程首先將水果和蔬菜的皮去皮,煮沸並形成環保染料,然後將其倒入容器中。在水泵和高壓空氣的幫助下,染料通過萃取管被壓入霧化室。液體變成霧狀、透過熱度蒸發,並通過渦旋留下彩色粉末。最後,原本這些被棄之的廚餘命運,變成了具有功能性的天然色素。
在所有行業中,紡織行業每年或多或少地消耗130萬噸合成染料,Kaiku系統後的天然色素,將能大大減低使用合成染料帶來的生態破壞。設計人員已將這些顏料用於各種材料中,在生物塑料、織物,灰泥和木質貼面顯色十分良好。Nicole Stjernswärd也正在與畫家和紡織品設計師合作,不斷發展她的作品,以測試顏料的不同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