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這天,陳楷恩首先領著採訪團隊來到住家兼工作室附近的空地,那是一塊終日接受陽光和雨水撲蓋的空地,雜草漫天催長,有什麼其他肉眼看不見的東西悄悄蟄伏;陳楷恩著迷新舊之際的交接,以及緊湊與鬆散創造出的生氣,有時候他會自己跑到工業區,把邊陲的矛盾、不精巧,看成一場洗禮,「這類有機、拼貼,七零八落的感覺,最後都會變得很有機,我的美感和想法,往往都是從這些不完整的東西來的。」
職業欄填寫:服裝設計兼視覺設計師
相較時代給予Z世代的奶水滿盈,楷恩注意到自己的邊緣,能有效傳達出一種態度,因此無論是在創作上或市場上,他努力自立,身兼服裝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二職,截至目前為止,他活得挺好的,贏得攝影師、藝術家以及同在特定領域佼佼者的垂青。因此楷恩眼神爍亮,沒有同輩人被迷惘糾纏的頹喪。
在成為自由工作者前,他小時就對「愛漂亮」這件事情特別敏感,跟同儕們一起鑽研潮流,裝扮這件事,給他極大樂趣,但還不成利眾生的夢想。直到那場John Galliano 離開Dior的告別秀,石破天驚的力道,也打入楷恩內心,他看見服裝、時尚的無窮可能,爾後他持續孕育著這份震撼,進入實踐服裝設計系,待努力和機遇結成果實;回憶當時在實踐的所得,楷恩認為自行摸索是主要課題,在畢業前,他費心塑造自己個人氛圍和世界觀,「到最後,我已經不只是在處理服裝的輪廓或造型而已,我希望我產出的視覺,都能表達出自己的風格語言。」
把破碎看著美景:一名島國青年的美學養成
手工感、重複的圖形、色彩和異材質的雜揉,是楷恩的作品特色。楷恩說著自己在很早的時候,就確定了他會被很台、很怪誕的東西所吸引,包括他去五股、社子島、桃園的工業區一帶遊蕩,尋找讓他內心充血的細節,可能是鐵皮、螺絲,或僅是青黃不接的氛圍,這些能量強大的地景素材直接影響他產出的服裝以及拼貼作品。

我們問起楷恩是不是想藉由創作,諷刺現下社會環境?楷恩回應自己其實沒有要衝撞什麼,只是身分認同這件事情,他認為很必須,「我們需要去承認台灣地理政治的狀態,我們不是歐洲大陸,不是大國,就是一個浮動的小島。這兩年我在做拼貼時,感覺到自己也許跟高大尚無緣,中產階級眼中的『怪力亂神』反而能滋養我。」即使這是危險的,會將他推向和家人的某種分割,「過去他們會擔憂我是學校的邊緣人,或覺得我就是沒有美感上的天分。」而被內在能量驅動的他,只能靜待時間證明,幽幽說著,「看看這些創作最後到底能變成什麼。」
這個時代還會缺平面設計師嗎?
是資訊大爆炸餵養了Z世代,他們一覺醒來,飛快的網路就把世界放在他們手心,此刻台北、轉瞬柏林,什麼都快、什麼都可以,世界的規則,也跟著社群平台的崛起而重新洗牌;楷恩說著接近2000年出生的自己,時代待他不薄,「這個時代你專注在你的主題上,就會有你的客群,在這之前,環境還是擺脫不了主流觀點或價值觀,人們或多或少都要想辦法符合或是切題。轉換到現在,當然還沒有辦法做到超大,變成巨頭,但至少在我們社群或團體裡,已經強壯到可以養活一個分眾市場、養活一、兩個網紅不是問題。」



可以活下來,也有生產力,但每個世代都有其需揹負的使命,楷恩不諱言,「現在要當一個平面設計師很容易,要作到一定的視覺表現太簡單了,去素材網站弄一下拼貼細節,或是去淘寶買圖都很快,連AI生成都是,其實要作到技術門檻的東西很輕鬆。但時間一拉開來,背後的論述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這也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挑戰吧。」
ㄎ一ㄤ的背後,要很有料
還是得要回到歷史拿藥單,從摩斯族、嬉皮、電子樂,再到楊德昌以及黃華成的眼光中撿拾,不被時間篩落之材料,進而建構當代靈與肉。楷恩本命服裝,發現服裝文化與音樂淵源深遠,每個年分的音樂他都聽,電影也看,楊德昌尤其讓他折服,「楊德昌很幽微、安靜,但又能明顯感覺到他的作品是出自這塊土地的血脈,真的很厲害。如果哪一天我拿掉台灣工業區、分類廣告,大家還能辨識出是我的作品,那我才真正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接著提到黃華成,楷恩出現自省神情,小心資訊大爆炸,會炸掉集體創作力,楷恩聊及前輩的東西簡單直接但超有力,「黃華成使用的物件唾手可得,沒有特效、渲染,攝影也非常厲害,他傳達訊息的方式讓我需要檢討。我們這一代人乍看擁有的東西很多,但在傳達訊息作為創作這個最重要的任務上,反而有點被模糊掉了。」不是不能成為網紅,但楷恩把自己放在作品之中,謹慎看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回到每個生活片段和文本裡找線索,讓底氣支撐形式,讓每一塊布料、每一張拼貼來到人們眼前,都是經過自覺與智性反覆辯證後的產物。

「職業欄填寫_」打破制式的訪問模式,任何一個職業與創造都源於生活,關於生活的問答:
Q:你認為的「生活」是什麼?
楷恩:生活超重要的,生活就是養分,如果生活順暢了,也會反饋到創作上。
Q:工作之餘,私底下的真實生活樣貌是?
楷恩:每天都一定會運動、遛狗和吃早餐,也蠻喜歡整理東西的,會時常檢視自己生活的狀態。垃圾滿了就要倒、廁所髒了就要刷,盡量讓自己的生活是個順暢舒服的狀態。
Q:怎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最嚮往的?
楷恩:未來希望可以朝空間、工作室或是品牌邁進,有一個很大空間,讓很多人在裡面交流跟產出,有點像里民中心,氣氛會是好的。目前的家其實就已經有點類似,朋友們進進出出,但可以再更好,交流更頻繁一點。
最後,對於有志於創作的Z世代們,楷恩也有些話想要分享:
專心做自己想做的吧,其實這個很難,有時候你會看到很多人做那個好像也不錯,好像酷酷的,因此會不斷分心。所以要專心在自己的話語上,並學著好好表達清楚。
▌採訪報導:林圃君|攝影:陳志誠|動態攝影:鍾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