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搖滾讓世界自由!|cacao 可口雜誌

當人們提到60年代的搖滾樂時幾乎是反射性的馬上想到The Who、The Beatles、Jimi Hendrix與The Doors。不過我卻更愛60中期的紐約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其實我的青少年時期正是Nirvana當紅的時候,所以當我第一次聽見黃色大香蕉那張經典時,我其實是聽不太懂。幾年之後當我發現好多我喜愛的樂團如Sonic Youth、Yo La Tengo、Pavement的音樂裡似乎都能嗅到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氣味,我才知道他們的影響力有多巨大,也進而影響我的音樂品味直到現在。

十幾年前我在紐約街上看過好幾次Ramones的海報,也在不同的店裡聽到好幾次Ramones生猛有力的龐克歌曲。那真的很酷!我想紐約從70年代開始一直到80年代的New York Dolls、Ramones、Television、Talking Heads、Patti Smith、Sonic Youth這些龐克樂團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搖滾文化,並且不斷影響每個世代的搖滾青年。回頭看看台北這個擁有台灣最多獨立樂團的城市,在經過了大概二十年的發展後,也逐漸累積了台北獨有的搖滾文化。不論是樂團的多元性或是搖滾場景都不斷在進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台北也能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音樂地標。不管音樂潮流如何改變演進,搖滾樂的反叛精神絕不會改變,反戰以及愛與和平的口號也不會停歇,就像是Neil Young大聲高唱的”Keep on rockin in the free world!”

推薦唱片

《they threw us all in a trench and stuck a monument on top》- LIARS

這張樂團的首張專輯發行,時常被歸類在所謂的dance punk。唱片開頭的幾首歌充滿著躁動的能量,的確可以讓一眾坐不住的搖滾過動兒跳個爽,扭曲的吉他音響加上動能強烈的bassline與鼓擊讓我想起了gang of four。在長達半小時的收尾曲卻又展現出迷幻又狂亂的黑暗氛圍,讓人聽的頭暈目眩又挑戰你的耐力極限!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

oliver ackermann實在是個很酷的傢伙,專輯裡那些受到my bloody valentine、jesus and mary chain熏陶的白色噪音在他手中玩弄起來更加的狂放不羈,而且他腳下那一堆製造出瘋狂聲響挑戰耳膜強度的效果器,也是來自他一手創建的品牌death by audio。另外也可以明顯感受到joy division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


原文刊於cacao Vol.03《紐約/無極限》

關於作者:蘇啟文。前阿飛西雅樂團以及前甜梅號吉他手,目前為929樂團吉他手、45酒吧DJ。是個靠著音樂吃飯也能好好活下來的幸運傢伙!

 ▌Text / 蘇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