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建築風景,日本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時間的設計比空間的設計更為重要 |cacao 可口雜誌

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甫獲得「時代雜誌」2021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 100)之一,也是此份獲獎名單中唯一的建築師,在不久前成為2020東京奧運核心焦點的「新國立競技場」,同時也獲得「時代雜誌」的青睞,「隈研吾提倡理想的『負建築』—讓複雜的建築消失於人們所處的環境,儘管人們很難忽略全新的國立競技場,在精心構建的整體項目中,隈研吾的風格仍清晰可辨:善用自然與在地材料,並巧妙地融入於周邊環境。」

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獲得「時代雜誌」2021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photo by J.C. Carbonne

在2020年11月一場名為「Earth OS Rewriting Project」的座談會中,建築師隈研吾與音樂人小室哲哉展開一段關於全新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的探索對話。在隈研吾獲得殊榮的此刻,適逢全球仍未突破因新冠疫情帶來的陰霾與影響,我們或許能藉此精彩的談話內容,反思未來人們需要的建築,以及為了融入當前變動與不可預期的生活處境時,人們該如何自處與行動。

隈研吾談及持續發展的「盒子的世界」(WORLD OF BOXES,暫譯)

隈研吾:我想很多人對於新冠疫情後的城市建築深感興趣,因為我是做建築的,我感覺到建築的操作系統即將結束,如果你追溯建築的起源,你會發現人類經由工作而創造固定區域,讓生存的框架變得立體起來,成為我們現在所稱的建築。當框架變得越來越強大,框架累積之處便會成為城市。

然而城市集中的問題出現了,沒有更多的土地可供使用,這就是我所說的「盒子的世界」,這是一個終極的解決方案嗎?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這種否定是我在這次疫情中獲得的深刻洞察。

基本上從20世紀末開始,身處不同位置的人就不斷提出警告,對於「盒子的世界」所造成的危機,以及作為建築密集地的城市所將面臨的困境。關於全球環境議題,也可以追溯到「盒子的世界」的危機,人們就像被困在盒子裡,呼吸的空氣由盒子中的空調強行控制,在20世紀末,被提出的解方反而導致全球暖化或其他環境議題,這已經是常識了。但人類並沒有試圖走出盒子。

小室哲哉:為什麼做不到?

隈研吾:盒子被製造、出租或出售,經濟倚賴盒子運轉。

小室哲哉:建築原始的操作系統的具體主題和材料是指什麼?而讓我們改寫地球操作系統的內涵所指的是?

新國立競技場展現建築師隈研吾「負建築」理念。|photo by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隈研吾:14世紀的瘟疫和骯髒的道路,促使文藝復興時期的盒型建築的誕生,好以逃避骯髒的中世紀。隨著數學和幾何學的研究成熟,盒型設計風格也趨於流行,並且得到穩健的發展,在20世紀更得力於合適的材料—鐵、混凝土,操作盒子的系統趨於完美,並以一種自給自足的方式旋轉,人們無法輕易逃離,既得利益者持續從中獲利,同時得到政治資源的挹注與支持,某種程度來說,這一切變得像是自動駕駛的機器一般。

隈研吾設計丹麥安徒生博物館新館已於今年開館。

小室哲哉:試圖將自然的東西融入在盒子裡,只是一種嘗試或妝點嗎?

隈研吾:你是對的,這只是裝飾。當我們無法找到脫逸於這種負面循環的答案時,一個叫做新冠病毒的外部因素,迫使我們去處理它。

小室哲哉:即使沒有新冠病毒,創造一個全新的建築格式是否有明顯挑戰?新冠病毒是否令它變成了亟需解決的議題?

隈研吾:每個人都需要面臨他們各自可能死亡的問題,而非人類面臨挑戰的抽象故事。這將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每個人同步共享的處境。

小室哲哉:目前為止,災害只發生在一些地區,所以其他人可以提供援助。

隈研吾:我也曾在地震跟海嘯等相關災害領域工作過,但回想起來,我很遺憾這些狀況基本上不是我的問題。

隈研吾打造挪威「易卜生圖書館」。|photo by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思考未來的建築與生活

小室哲哉:除了傳統的建築方式,未來建築的可能性是什麼?

隈研吾:時間的設計比空間的設計更為重要。簡單來說,意指人們如何在此舒服地度過他們的時間。在傳統的「盒子的世界」,我們只考慮空間,例如一個空間如果不舒服,我們會嘗試使用木頭或綠化令其改頭換面。但沒有關於如何打發時間的看法出現。

真正要提出的問題是,人類在未來該如何生活,該如何度過手中擁有的時間。

例如許多人居住於郊區,在城市工作,為了通勤,在固定的時間離開家,又在固定的時間返家,不僅被困於空間,還有時間。如何脫離如此處境,如果找不到辦法,就注定無法逃離城市。

小室哲哉:除了時間以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隈研吾:我認為人類的身體感官被忽視了,我認為食物很重要。

小室哲哉:為什麼食物重要?

隈研吾:傳統食物其實是被時間與空間所限制的。在某個時期,食物會有營養、卡路里等量化標準,但實際上,食物與地方有密切相關。例如,在過去傳統生活中,人們會因居住地能獲取食物的多寡,而作為搬家的主要動機。如果一個地方的食物來源不足,就會搬到下一個可以吃到當季最美味食物的地方,我們希望搬家的動力,可以做為改變系統的重要引擎。

小室哲哉:這是否意味著人類的需求和健康很重要?

隈研吾:比起下班後補充營養品或是去健身房,在移動中鍛鍊自身,更能融入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小室哲哉:還有專注力?

隈研吾:城市的存在需要重新被定義為地方性。廣義而言,集中與分散在歷史上不斷重複,有一個詞彙叫做「城市集中」,在過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時代,社會是集中的,但到了江戶時代,又呈現了分散的狀態。可以說日本的氣候適合分散,而地形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又容易使它形成地方性的聚合。

中國當代品牌「Shang Xia」精品店內裝,也由隈研吾創作規劃。|photo by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小室哲哉:在任何地方工作、生活與玩樂,這是當前人們所希望的嗎?其中準則似乎是在不特定的相同地點工作。

隈研吾:設計辦公室有一個工作環節叫做現場管理。直到現在,我們有一個工作人員因為工作需要,每周往返富山與東京兩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沒有道理,由於疫情封鎖政令,於是我請他乾脆住在富山。工作團隊的工作人員像是衛星,遇到技術層面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然而一旦稱為遠端工作就會失去它的樂趣所在。

小室哲哉:平衡線上與實體會議與互動的秘訣是?

隈研吾:首先要能夠建立自己的網路。最重要的是要把那些對「盒子的世界」懷有存疑的人們聯繫起來,這樣的想法是在疫情期間誕生的,如果你揮舞旗幟,將有同樣想法的人聚集起來,你會發現某些意想不到的人其實也有同感。就像建築圈以外的人也正尋求某種可以取代建築的社區出現。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