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維護公共安全以及社交距離的準則之下,眾多品牌、設計師與製造商嘗試提出大膽而實用的創意設計,而在他們殫精竭慮的實驗成果中,世界將迎來全新型態的各式裝置、沙發與餐具,耐用、多功能性或兼具美感,是這些物件分別持有的特質。下列將逐一介紹這些令人躍躍欲試的物件,它們不僅為人們戒備的心神帶來撫慰,也讓愈加疏離的社會,注入安全的親密感。
══Urban Sun══
點亮每一處,讓黑暗無所遁形。荷蘭藝術家達恩.羅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推出全新的照明設備,確保身處於公共空間的人們得以安全無虞。這位多才的荷蘭藝術家長年來以光作為創作素材,為回應疫情,與設計師、專家學者與科學家共組的跨國團隊,共同創造了Urban Sun,這是第一個採用紫外線對公共空間進行消毒的計畫。
團隊勇於挑戰不可能,探索如何利用光的力量殺死病毒,進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他們讓一道圓形的光束從高處投射至地板上,藉此清潔光束照耀之處,使其不帶病毒,目前被鹿特丹政府所用,在城市中建造出額外的保護層。羅斯加德提到,「突然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塑膠製的障礙與社交距離貼紙,我們的家人化身為螢幕上的像素。」以全新型態的建築思維,為人們創造彼此會面與聚會的絕佳處所。
══L20══
不可諱言,在家工作的挑戰之一,即是每個人與工作環境之間的衝突。JaK工作室將經典的L型沙發改造成為一個沙發床、工作站,而且這個工作空間還有著隔音功能。這個概念來自JaK工作室主任Jacob的觀察,他發現孩子們會在封鎖期間將任何在家裡找到的東西搭建成洞穴,讓他思考,如果人們與生俱來創造力,我們其實可以利用自己的家,因為它的本質是無限的。
「沙發床在最初設計時,是一件革命性的家具,但它沒進一步的發展。」Jacob說,這款L20多功能性沙發配備了所以辦公會使用的配件,書桌、閱讀燈、USB 充電座,讓我們瞥見了未來可能的辦公生活。

══Bounding Spaces══
擁有設計背景的安娜.迪内曼(Anna Dienemann),在疫情期間自然而順勢地開發人們可穿戴的配件,稱為Bounding Spaces,試圖解決社交距離衍生的問題。她認為Bounding Spaces的發明雖然立意嚴肅卻不失趣味,疫情正以人類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我們的生活,而社交距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並成為常態,人人都需要想辦法習慣與適應。為了應付這個挑戰,他創造了一系列的Bounding Spaces,人們穿戴上身,可以自由變形,在人與人相處時,也能產生適洽的距離與保護。

══The New Normal══
集體如何安全用餐?塑膠隔板有用,卻間接阻隔了我們愛分享的特性。何不改造餐具,為親密關係和社交距離之間架起一座橋樑,The New Normal作為一個概念式餐具,保留用餐的重要社會禮儀與文化—分享,帶有極簡主義、幾何形狀的鋼製形式也確保了無菌和安全性,並添以天然石材碎片,則蘊含手感與溫度。

▌延伸閱讀:2020年十大社交距離主題設計:不管喜不喜歡,你我就是住在同一星球上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