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禁會想,LINION應該是水做的吧?
出現在世人面前的這幾年,LINION成為了舞台中央被聆聽的表演者,琴弦一撥,震盪人們內心的波,「備受期待的創作者」、「金音黑馬」、「金曲遺珠」這類稱號隨著來,牽動LINION生活的陰晴圓缺;這些標籤都沒有不對,但仔細檢視,卻又不是那麼精確,LINION曾想過若做到完美,就能討好每一個人,但後來發現,自己不會因此笑得最大聲。
講著講著,LINION眼眶裡的水,匯聚成一片海,再一晃,淚珠就要劃過最靠近眼角的雀斑……。
職業欄填寫:創作歌手
一次蘭嶼旅遊契機,他像一輩子沒哭過,看見山想哭,泡在海裡也想哭,天地有靈氣,逼他出清人生苦辣甜鹹,情緒髒污被搓洗,身心變得好乾淨,又恰好也在蘭嶼,遇上一次瀕死經驗,絕處逢生,讓LINION再也不怕了,坦然說出內心話、也不想再用力預設市場喜好,要不越走越魔,自己都要認不得自己。
LINION回溯剛出道的自己,不帶任何言語修飾的心機,「當時我還在摸索,對未來的一切都很未知,卻又有著初生之犢的傲氣在。第一張專輯寫的作品比較柔軟、憂鬱,但是我的表演很用力,超級想表現,但這樣的演出狀態就會很怪。」直到發出第二張專輯,演出經驗增加,學習柔軟,混沌漸散,LINION驚喜發現,原來柔能克剛,接近李小龍說的:Be Water。

讓真正的自己浮出水面
直面內心,搶在開心與不開心被定義前,LINION決定先寫下來,「比如我今天遇到什麼事情、很細微的感受,我都會想要把它寫下來,不管以後會不會變成作品,先寫再說,當作自己的釋放,而且一定要用紙筆寫,會更有個性跟溫度。」其實超討厭寫字的LINION,寫著寫著,一個字或許就是一道力,讓許多卡住的一一疏通。
接著,他積極想找到一套屬於自己的創作準則,不甘被數位時代的沖刷滅頂;後來他覺察到創作,其實沒有什麼偉大的秘密,一切都是建構在規律之下——「我不知道歌手的一天是怎樣,但我自己摸索,可能先配合運動試試看?我超討厭走路,但我逼自己每天一早手機計時走30分鐘,回到家到中午前的這段時間,都是我創作的時間,從五分鐘、半小時到三小時,讓身體習慣這樣的規律,這件事就會越來越自然。」

腦袋跟手,終於兜在一起,LINION寫出更多中文歌詞,創造出更多意境和故事,他也以李宗盛和張震嶽的作品借鏡,歌詞寫得跩跩的沒有不行、但絕對真誠,可以大男人,又能描繪女人的淚眼朦朧,「我以前會覺得自己的文字是不是太女性、太柔弱了,但我後來覺得其實沒有這件事,創作跟性別根本沒有關係,而且怎麼寫,是出自於我真正的樣子,這沒有什麼問題。所以李宗盛跟張震嶽都蠻鼓勵到我。」
像我這種做音樂的Nerd
12歲立定當歌手的夢想已經達成,若有什麼還要追求,獎項會不會是其一?LINION篤定說著,「讓聽眾變多,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如果有一天我可以進小巨蛋,但沒有得金曲,我真的不在意。」獎項是被動的,他天性不擅等待,他主動出擊,辦「梨民活動中心」,尋找真正的鐵粉,「從北部的梨民活動中心開始,有一天可以複製到中南部,近距離跟粉絲互動,會讓他們有一種跟我一起成長的感覺,隨著累積越來越多場梨民活動中心,我相信小巨蛋不會是太遠的事情。看起來好像吃力不討好,但我覺得其實很多東西開始在發酵。」

一年發行一張專輯,也是他的目標,但絕對不能變成壓力,所以他要自己持續每天寫、他要親自打造自己的database,「曾經我也有很多beats啊,每個人口袋裡都會有,但就像是一個藉口,沒有database,就沒有歌,沒有歌就會讓人很焦慮。所以才說寫下來為什麼這麼重要,寫完、錄音然後反覆調整,這是我給自己一天的禮物,某一天它還能變成作品。還是得先寫啊,這樣才能扛得起音樂人這個title。」
任何一個職業與創造都源於生活,關於生活的問答:
Q: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LINION:早上就是全心全意放在創作上,中午吃飯、下午運動,雜事留給晚上做,看是要玩樂還是煮飯,煮飯這件事情很像是我的Reset,也是最讓我感覺到舒服的時候。一整天依照這樣的慣例走下來,會讓我很有安全感,感覺很有產值,並且不會到處跟別人比較。
Q:如果不當音樂人,想做什麼?
LINION:廚師,超想,我到現在都還在想。每一天音樂的工作忙完,我幾乎都在看做菜影片,什麼日本職人、型男大主廚都看。很多人不喜歡備料跟洗碗,但反而是我最喜歡的,煮很簡單、很快,但備料跟洗碗時可以跟自己對話,這跟做音樂時的感受是很像的。
Q:關於靈感的看法是?
LINION:靈感這個東西是從生活裡來的,而且我覺得不要太討論它,因為它來它走,你還是要做好功課,養成創作的規律,你就不會依賴它,而變得無所適從。
Q:怎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最嚮往的?
LINION:有一個超漂亮的廚房,有著超美的採光跟景色,然後我可以在那聽音樂、喝咖啡、做菜。

▌採訪報導:林圃君|攝影:陳志誠|動態攝影:鍾尚庭|感謝場地協力: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