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落成金句為你撐傘:走進生活的文學,成為你日常的支柱|cacao 可口

讀文學,不一定要把書翻開。作家從龐大生活裡汲取素材,文學因而產出,那有沒有可能,人們在生活中盡情經驗與體驗文學,而不必害怕被排斥?將作家的文字與生命轉化成一支筆、一瓶墨,或是隨時放在身上的鑰匙圈、自動傘,進而發現,文學其實沒有門檻、更不是殿堂,每個人都能從中受惠,並產生唯獨自己才能品味的共鳴。

暖陽20吋輕量防曬自動傘

暖陽傘靈感出自詩人林亨泰,於1949年出版的日文詩集《靈魂の產聲》,林亨泰以非成為詩人不可的決心,為當時的同輩人發聲,希望藉以詩句鼓舞戰後台灣人消沉與無可寄託之心靈,當時知識青年與政府衝突不斷,在青年最需要馳騁理想的階段,常常倍受束縛與承擔不安。隨著國民政府來台,林恆泰詩集多被銷毀,後人喻其少數僅存的詩集是低調且莊嚴的存在。

國立台灣文學館與「富雨洋傘」合作,打造超輕量防曬兩用自動傘,以暖陽為傘名,呼應傘面上的淡藍天空與暖橘陽光,灑落星星白點,表示詩人無法發聲凝結心頭的鬱悶與無奈,傘下之傘骨,輕盈卻強韌,闡述詩人對世間的純粹與堅定。一把傘,輕輕撐起的一段不可抹滅的歷史,也向那個時代致敬。

破曉墨水套組

二戰結束,台灣人迎來屬於自己的未來,天光未明,黑夜將近,黎明蔓延,破曉時分,就像海水從暗藍轉疏淡,呼應作家陳千武戰爭時身處新加坡戰俘營,等待返鄉,因心繫家鄉台灣,與戰友們共組明台會,發行刊物《明台報》,藉以文字與行動號召台灣同胞,共同思考台灣前途的一段事蹟。

筆墨為前途開路,國立台灣文學館邀請「藍儂道具屋」共同打造「破曉墨水套組」,象徵接續前人理想,向陳千武的志氣致敬,「渾沌的前途為墨水,用志氣寫下臺灣的明日。」

布貼與鑰匙圈

透過過去作家的耕耘,臺灣文學得以在這塊土地上發芽茁壯,以「讀文學,成為___的人」為商品發展主軸,讓作家的字句,跨自不同的時空,與風格殊異的創作者經驗、感受、想像,讓文學金句成為了你我生活的共鳴。手寫字藝術家CY合作,透過手寫字進行金句設計,體現文字之美,分別製成布貼與鑰匙圈共八款。例如「讀文學,成為一心只想談戀愛的人」出自翁鬧〈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講述一名身世模糊的男性敘事者,只是整夜盡情地對著另一個年輕女子絮絮叨叨,彷彿要把所有挫折都埋在某個地方。名曰愛情故事,但內容非但沒有性,甚至沒有擁抱,有的只是隔天就要踏入30歲的失意「我」,整晚躺在「你」身邊,苦悶地傾訴著關於自己的一切。還有,「讀文學,成為仰望天空眼睛的人」則出自夏曼.藍波安,轉化自《天空的眼睛》一書,天空的眼睛是達悟族語的星星,也意味著飛魚鱗片在海上浮動的波光,如同星空一般閃爍。仰望天空的時候,那些在黑暗中閃爍的光亮,同時代表著達悟族祖先的靈魂,好像天空、祖先們都關照著你,即使自己在生命中獨處,也不至於迷失。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來源:國立台灣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