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ysafe生生不息
許多開發創意的腦內革命可以稱為藝術,不知道跑步是否可以和藝術沾上邊?喜歡說這是無藝之藝,赤腳要跑42公里腳底要沒有水泡,大概就是吧。
在剛接觸赤腳跑步的時候,認為這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四十二公里,並且腳底不長水泡呢?
大概從二零一六年開始嘗試赤腳跑,相信多數的跑者非常害怕的腳底長水泡,或被異物給刺傷。因為他們對馬路沒有安全感,這是非常合理的,因為我也經歷過,只是並不害怕。
也有朋友說赤腳跑會長骨刺。我覺得這些都是謠言或個案,特別是當你去從事一點瘋狂的想法或背包旅行的時候,關心你的人總是特別多。
關心會讓你有點陰影,讓你做事更小心,但告訴自己,別人沒去嘗試過赤腳跑步,這些提醒就顯得沒太多說服力,所以在別人眼中被貼上反叛的小標籤了。

首先若你沒嘗試赤腳跑的人,太躁進一定百分之百阿基里斯腱也就是跟腱一定會受傷,還有足底筋膜會拉傷。
看到網路上的跑者,他們想在第幾次全程馬拉松在五小時或四小時之內完成,如何破自己紀錄等等,這些怕輸的念頭,往往是造成受傷的最大因素。
在零八年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之後,相隔十二年完成人生的第二個全馬。我不是長距離的愛好者,但也想證明自己,只不過認為沒有什麼好著急,所以相隔了那麼久的時間。
我的跑步想法是你說你可以一次跑一百公里,我想說我要跑到人生的最後一天,這是持續力的展現,跑幾公里可以不用在乎。
這次選擇了熟悉的地形,從海拔兩百七十七公尺,跑到海拔五百四十二公尺之間,單程七公里來回六趟。平路緩坡和斜坡的山路約各佔三點五公里。
起跑的氣溫九度,跑到中午十二點半約十四度,風吹來我冷到發抖,有趣的是跑完四十二公里沒有流太多汗。四十二公里的距離大概是我家駕車到西門町的距離。
每七公里,停下來深蹲和按摩小腿,每十四公里看一下自己的感覺補充一些水果或蛋糕和水份。

剛開始練習赤足時,從幾百公尺腳底就開始破皮,到前年接近二十幾公里腳底才長水泡,到去年跑完三十公里腳底敏感但還沒長水泡,就認為越來越接近赤腳全程馬拉松的目標了。
赤腳要跑完全馬,除了讓阿基里斯腱和足底筋膜強壯外,還有就是腳掌著地時的輕柔就像撫摸一樣,不是用力往前邁出步伐,而是像葉子落在水上的感覺。
花了四年時間從赤足新手到跑完赤足全馬,心裡沒有非常開心的喜樂,因為我知道會完成,只不過沒有時間表,完全憑感覺去跑屬於自己的馬拉松。
有跑者詢問全程馬拉松跑多快?我告訴他五小時四十四分這個紀錄,然後補充說明我是赤腳完成的。


關於作者:奇伯林
運動愛好者,音樂愛好者,烘培愛好者
▌Text & Photo provider:奇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