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親愛的朋友!近來過得好嗎?」作為日常生活照舊的臺灣公民,大多數人沒有經歷過被居家隔離逼瘋、只能與鏡中自己乾瞪眼的漫漫長日;但我們仍然有不小心將日子活成亂七八糟的時候。壓抑心裡的想法,時常憋得快喘不過氣。而最糟糕的情況是:有時人們會無意識地對自己的情緒說謊。
加拿大藝術家瑪麗-克勞德.馬奎斯(Marie-Claude Marquis),日前在藝廊Thinkspace Projects舉辦了線上展覽《別使用我,我已經碎了》(Don’t Use Me, I’m Broken),你也許看過精緻典雅的陶瓷盤或刺繡畫,但很少有機會在上頭看見「抱歉,我沒在聽你說話」、「就是他媽的呼吸!」等詼諧而不受拘束的字樣;這正是馬奎斯標誌性的幽默。她說道:「誠實面對自身情感,並透過溝通表達感受,是我所有創作的核心價值。從事繪畫工作以來,我一直專注在傳達『人們活著,卻沒有意識到的事情』;如此我們也不會那麼寂寞。」



馬奎斯的靈感來自於紀念品、懷舊物件、流行文化、魁北克身分與她的情感,並透過重組物件、印刷介入(typographical interventions)賦予舊事物新的涵義,不僅延長了它的壽命,也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藉著對色彩的敏銳度與女性主義視角,她以幽默的口吻,開遍科技、消費主義、性與宗教的玩笑,提醒人們藝術創作與消費對環境的影響。而考慮到自己作為現成品藝術家的「創意碳足跡」(creative carbon footprint),她希望激發人們欣賞舊事物的豐饒,因為每件舊物都有它的靈魂及故事。
缺陷、失敗、挑戰和個體的獨特性,是作為一個靈魂,有趣及複雜的原因


《別使用我,我已經碎了》系列旨在探討生命中的缺陷、失敗、挑戰和個體的獨特性,這些都是讓我們作為一個靈魂,有趣及複雜的原因。由於此展覽的作品主要在疫情期間創造,意義比起先前可以說有了更為深沉的轉變。在疫情爆發前,人們有機會藉著工作與參與活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逃避自我的情緒問題。
而在政府頒布居家隔離限制令後,人們不再能通過他人的反應、對待自己的態度,來形成自我的形象(即心理學所稱的鏡像效應,mirror effect),這也迫使我們正視自己的黑暗面,或重新審視人際關係。防疫距離意外地使人們因為社交的需求更加親近;然而物極必反,親密關係之人的生活摩擦、價值觀的碰撞同時也衍生了許多人際關係上的問題。這個混雜了反思、滿溢、恐懼、希望與幽默的展覽,除了試圖鼓勵觀眾去表達自身的情感外,也能擺脫無意識承擔著的不必要的壓力。
花時間與珍視的人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今年一月馬奎斯在畫廊舉辦《我們都好像搞砸了》(We’re All Kinda Fucked Up)展覽,在與畫廊經理林迪.福克斯(Lyndsie Fox)的訪談中提到:「人們不能將快樂建築在購物上,因為一旦擁有了,就會開始渴望其他東西,這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循環。」
也並非提倡極簡主義,而是:「花時間與珍視的人相處,是最重要的事。」經歷的事情、遇見的人、創造的紀念物等,這些都是滋養靈魂很好的元素。她也熱衷於從各式舊貨店、跳蚤市場、車庫拍賣或是教堂地下室尋找創作的材料:老式瓷盤與刺繡畫。對她來說,僅使用二手物品來創作,讓她感覺自己沒有陷落在消費者週期裡;同時也藉著這些作品,展示蘊含靈魂與故事的舊物之美,期望觀眾能重視二手物品及重複使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