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作為靈性滋養之本:攝影集《are we always outside》,閃現超越人類經驗的光澤|cacao 可口

Milo Reid是一位倫敦靜物攝影師,早年從事街頭塗鴉,但在兩次被警方逮捕,遭威脅會留下案底後,他選擇了另一種相對安全的視覺表達形式:攝影。儘管工作與時尚過從甚密,其個人作品卻不拘於單一風格,花在戶外的時間也沒比攝影棚少。《Are We Always Outside》是Milo Reid最新推出的攝影集,試圖捕捉生物多樣性、自然景觀和它們的靈性,藉由非線性編排,述說一個不完美,卻相互關聯的故事,探索自然世界的深邃之美。

《Are We Always Outside》的概念誕生始於2013年。是父親驟逝的消息,喚起了彼時仍專注在攝影棚拍攝的Milo Reid強烈的旅行欲望。那似乎成為一種追思父親的方式,因為在攝影棚中,人事物都不會有任何變動,攝影師可以控管一切。現實卻非如此。現實的一切都在變動,攝影師只有很短的時間捕捉他的對象。

Milo Reid開始規劃他的冒險。在這十年間,他走過冰島凍原、柬埔寨沼澤區和澳洲的海洋。《Are We Always Outside》既是遊記,也是冥想。儘管初始概念是捕捉無人區的寧靜,但攝影師很快發現自己被家庭,以及那些滋養著人類靈性的自然世界所吸引。通過穿越陌生的風景,重建父親離世後在內心留下的缺憾,Milo Reid從中提煉出「旅行即療癒」的信念。

Photo via miloreid.com

在這本攝影集中,Milo Reid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捕捉世界,當如溫室般的條件不復存在,攝影便被還原回構圖、燈光、色彩和紋理。作為靜物攝影師的經歷依然影響著這些照片的觸感,但讀者可以從中發現超越人類經驗的光澤,即使那被主觀判斷及美感標準過濾,也毫不衰竭。

「最初,我試圖捕捉沒有任何人性痕跡的場景。這整個攝影計畫是我個人想像出來的世界,那裡的事物依其定律發展,但隨著照片累積,我認為自己看到更多的東西。」

Photo via miloreid.com

Milo Reid口中「更多的東西」,便是我們在瀏覽這些照片時,所能感受到的人類的存在。如前段所言,景觀作為靈性的滋養之本,又或者文化陰暗面的投射。不過總的來說,《Are We Always Outside》中的影像依舊是攝影師構築出的烏托邦,Milo Reid在受訪時便提到,有意識忽略人類的蹤跡,是基於「減少我們文化中對人們外表的關注及消費。」

「在我剛成為正職攝影師的時候,我拍攝了大量肖像照和時裝照,也因此看過很多年輕人試著套上不合腳的鞋子,攝影師對他們的態度也極其苛刻尖酸。而在Instagram出現後,『外表達標』的照片更是大量生產,好像這時代不再有空間留給怪癖和格格不入的人。」

「我在《Are We Always Outside》拍的東西,就是試圖以一些無生命的事物來點綴這些過度生產的人像。我認為它們是一種干預措施,而這種干預措施對於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呼吸和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候你就是需要逃開,出去走走。」Milo Reid說:「我希望每個讀過這本攝影集的人都能獲得出走的靈感。」

Photo via miloreid.com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