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這一聲響
對於俄羅斯的心靈,蘊含多少複雜的情感!
有多少魂縈夢牽在那迴響!——普希金(Pushkin)
紅場─美麗的廣場
紅場,首度出現於17世紀文獻記載。源自古俄羅斯文的「紅」(красный)同時意味著「美麗」(красивый),因此,這座全世界知名的廣場,又可稱為美麗的廣場。紅場緊臨全俄羅斯政治、權力中心克林姆林宮城垣,地位莫斯科河蜿蜒圍繞的小山丘,盤踞交通樞紐,自古以來即為南北貨物的集散地與皇室舉行盛大慶典的中心。1612年民族英雄米寧與波札爾斯基領軍穿越紅場擊退波蘭的占領,然而1812年拿破崙卻攻陷莫斯科,在此舉行閱兵典禮。數百年來紅場歷經歷史的洗禮,她總是靜默地承載世代的人民情感與集體記憶。
廣場上的圓形宣諭臺,扮演傳達沙皇政令的平台,有時也作為處決的人生終點與流放罪犯,漫長遙路的起點。在這裡,喧鬧塵囂,不斷重複上演無數悲歡離合。而如今─VANITAS,當年馬車呼嘯而過,將信仰「古老宗教」(Old Believers)莫洛卓娃公爵夫人載入克林姆林城堡監禁的美麗倩影已不復存在,先知的喃喃自語,早已化為空中塵埃。

聽見城市的聲音
莫斯科城市雖然幅員廣大,然而歷史古蹟聚集的舊市區,若以紅場為中心,步行即可巡禮完畢。筆者每每造訪,總會留下一天的時間街頭漫遊。莫斯科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城內無數座大大小小、風格獨特的廣場,以及連結廣場之間的林蔭大道。廣場與林蔭大道,如同綿密的織線,從清晨到深夜,連串莫斯科人的生活動脈。
走進錯落穿梭於林蔭大道之間的街道巷弄,如同進入深邃的時光長廊:紅場四周浮現的是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驚心動魄的莫斯科大火;轉入Piridonovka彷彿看到小說《大師與瑪格莉特》女主角瑪格莉特自新歌德式造型的莫洛卓娃別墅(Mansion Zinaida Morozova)飛出。步行至Sadovaya-Spasskaya,來到白銀時代人文薈萃的藝文中心─鐵道大王馬蒙托夫豪宅,這裡曾經聚集時下一流藝術家,在歡樂聲響的背景下,此起彼落熱絡地交談著。在俄羅斯人文地圖占有重要地位的Povarskaya,自18世紀以來即為貴族名流、文人雅士聚集地。如此特殊的歷史背景,孕育了詩人傑爾查文、萊蒙托夫、布寧、貝拉·阿赫瑪杜琳娜、作曲家伊波里托夫-伊凡諾夫、米亞斯科夫斯基……。
M.Nikitskaya這條美麗的街道,曾以各式風格的別莊豪宅聞名,其中富商魯畢史斯基(Mansion S.P. Ryabushinsky)別墅,以精緻典雅的浪漫氣息,成為莫斯科新藝術的代表佳作。漫步在莫斯科曲折蜿蜒的巷弄小徑,就像穿梭在精采絕倫的人文場域中,伴隨著文學場景、名人故居,見證了莫斯科發展的足跡。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莫斯科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的城市剪影以及城外無垠的地平線。無論是薄霧清晨、浮光掠影的朦朧美感,或是紅通夕陽襯托下的光影交錯,整座城市就像一幅變幻莫測、色澤游離的印象畫作。這裡混搭童話繽紛的東正教教堂、褶褶閃耀的洋蔥頭、史達林式帝國主義、七座聞名遐邇的「蛋糕」摩天高樓以及現代摩登的高樓華夏……這就是莫斯科,一座不斷在衝突矛盾火花下,激盪出來的城市,它在開展時尚奢華的同時、亦保有美好古老的文化色彩。內蘊傳統,讓莫斯科在劇變的時代洪流中,不曾遺失固有的人文面貌。如是,莫斯科長久以來的獨特魅力轉化成藝文創作的最佳靈感素材。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筆下的莫斯科,是一座笙歌鼎沸、奢華浮靡的青.春揮霍首都。布爾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狗心》(Heart of a Dog)中的莫斯科卻是天寒地凍、飢餓交迫的荒涼景象。《靜靜頓河》的蕭洛霍夫,以迴響「聆聽教堂鐘聲,虔誠的莫斯科」,勾勒出20年代籠罩著宗教情懷的城市氣息。當我們不經意抬頭仰望城市片角天空時,卻經常可見頂著洋蔥穹頂、熠熠閃亮的教堂,如同波連諾夫〈莫斯科的小院落〉(1878)畫作中繁囂都會的靜謐角落,亦同時令人憶起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詩篇下的莫斯科─雪白城牆、裝飾著金色十字架閃耀的古老教堂。然而普希金與蕭洛霍夫筆下濃厚宗教情懷的靜謐古都,對於抒情詩人葉賽寧(Sergei Yesenin)而言卻是一處墮落於酒精的罪惡所在,其《莫斯科酒館》(1924)中的莫斯科被描述成動盪局勢下,充斥強盜、醉漢和妓女的荒誕城市。



後記
矗立於克林姆林宮聖三一(Troitskaya Tower)鐘樓尖頂的雙頭鷹,終究消融於炙熱烈日當中,當克林姆林宮緩緩升第一顆紅星之際,已經同時宣告新權力的來臨。「 列寧萬歲!史達林萬歲!」震天響亮的激情口號,依稀在耳邊迴盪。往昔,視覺場域觸目可及的列寧、史達林政治圖騰,在1991年白宮事件的隆隆炮響中,急促謝幕。大整肅時代秘密警察Mitya靜默凝視窗外的「紅星」[1]空,如今在慶典煙火的點綴下,依舊璀璨亮麗。物換星移,政權更迭,曾幾何時神秘的SSSR,早已歸檔,鍵入歷史。


關於作者:吳奕芳,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留學俄羅斯,著有《俄羅斯,這玩藝!─視覺藝術&建築》,專研於俄羅斯藝術、文化研究。著手撰寫俄羅斯人文風情專書。
▌Text:吳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