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展覽精選十檔介紹|cacao 可口

可口編輯室本月也替喜歡看展的朋友們精選了十檔11月必看的展覽。入秋舒適的天氣也迎來滿檔的展覽活動,從充滿視覺效果的錄像裝置到靜謐的繪畫作品,促使人們吸收形形色色的美感回應。從各家藝廊到公立美術館、從繪畫藝術到表演藝術,一起進入館方精心策劃的展覽中,拿出行事曆記下這個月必看的精彩展覽吧!

登曼波 個展「居家娛樂」

在交予楊登棋的五十多卷錄影帶上,父親常在側邊親筆註記著:「居家娛樂」。藝術家以既抽離又介入的方式來觀看影帶,解構父親當時所處的、那個暗流蟄伏的年代,並進一步重新思索父親所提及的「居家」/「娛樂」:其所對照出的「家」/「性」,將兩者並置論述,亦對應出當代受媒體渲染後被定義的「隱私」。經由「解密」父親錄影帶後所衍生的種種線索,一個個當代裡私密的、關於性與身分認同的對話再被開啟與紀錄,透過放映與大眾接繫。而此些線索,也引導藝術家回到個人家庭,與母親進行訪談。母親對於父親昔日可能會被視為異端的作為,反而不以為意。家庭的框架、性的框架、「非_即_」的框架,宛如被母親自在面對往事的態度與談吐,再度拆解。

展覽日期:2022.11.19−2023.02.23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E F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超限社會

「超限社會」一展中,邀請12組藝術家從不同角度,探討科技發展所產生的問題與困境:比如「我們即數據」意義下該如何看待數位隱私權;思索數位監控、臉部辨識以及深偽技術可能帶來的問題;或運用細胞複製技術思考糧食危機的可能選項等。除此之外,站在技術具有中介角色的特質上,展覽中的作品也可看到藝術家嘗試跨領域協作,運用新技術探索藝術觀念能如何轉化抽象的資料或內容,進而創造出新的感官體驗。一直以來,技術總被視為是人類擺脫桎梏的工具,然而透過它所創造的自由是否為真,還是那樣的自由其實是幻象?在「超限社會」展覽中,將提供觀眾另一種理解技術的方式。

展覽日期:2022.09.24−11.27

展覽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如何在別人的土地上唱自己的歌」

沒有土地的人,如何擁有使用土地的權利?如果土地可以被分配與私有,它的所有權誰說了算、從何時開始起算、又到何時結束?只有「人」能夠擁有土地嗎?這些關於你我腳下行經土地的各種提問,在本次ΤΚG+ Projects連袂策展人鄒婷,和三位藝術家—米尼亞.碧亞比亞尼(Minia Biabiany,瓜地洛普)、張恩滿(臺灣)、娜歐米.里康.加拉朵(Naomi Rincón Gallardo,墨西哥)—共譜的「如何在別人的土地上唱自己的歌」,將透過藝術與展覽的實踐與敘事,以混種的動物寓言與歌,重唱當代社會資源的不當分配與殖民時期將原住民族群噤聲、掠奪,與邊緣化的隱身歷史。

展覽日期:2022.11.05−2023.01.07

展覽地點:TKG+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向度共鳴{在表層以下的一種想像空間}

像是一個薄膜的構成或是一種漸進式的想像激發,在空間(與其外的)介面中線性穿梭,如同光波與聲波之過渡。xyz軸上的三個維度,各自在其軸線中吸收不同元素,穿梭往返、交互對話;或許偶爾迷路或跑錯道而形成感官上的幻覺與錯亂,而最終滲透於軸線之下。本次展覽藝術家洪梓倪從感知出發,量測環境中視聽體驗的細微差異,以帶有詩意的操作方法,對空間進行一場實驗,在表層過渡介面時提供共鳴聯覺的可能。

展覽日期:2022.10.22−2023.01.25

展覽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F


「少年虎山行.林鴻文的展」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林鴻文自幼即隨父母家人居住在「泛-虎山」之地,成長過程中的耳濡目染,受到此地兼具自然乃至人文的深厚陶養,致使「虎山」這個臺南的一個群居地域名稱,對林鴻文而言,既是自小生長的地方,是一個人生的起始,然如今而言,同時也是一個回歸,這是林鴻文以其藝術展於102ART「少年虎山行」的回歸,更是林鴻文以其藝術創作回歸內化的自然主義宣稱。按林鴻文的話說,那是「需要耗盡一生去拼湊屬於這塊土地的缺!屬精神自覺認同的些許是對的堆砌罷!」

展覽日期:2022.11.02−12.21

展覽地點:102當代藝術空間|台南市仁德區成功三街102號


「霧中風景」

對於劉文瑄來說,時間就是意識,而她紀錄意識的方式就是散步。現居南港的她在散步其間採集羽毛、彈簧、松針、蜻蜓和鮮花等,這些成為她此次展覽作品的靈感和本體。在專研攝影歷史的過程中,安娜.阿特金斯的作品始終與她初期的理念吻合,並成為她黑白銀鹽作品中的根基。她在暗房中挑選出撿拾來的元素組成照片,然後將這些圖像裁剪成碎片,創造出一個看似風景的畫面。這些裁切風景,此時已經脫離阿特金斯的模式,是通過不斷解構、重塑多張圖像的結果。傳統對攝影的理解是單一紙張中場景的完整描繪,又或者紙張連續不可分割性,此時創作與攝影既有本質的關聯瓦解甚至不再理會。持續深入觀看展覽,彩色攝影雕塑作品映入眼簾。這些作品的原始圖像拍攝於南港工業區,藝術家捕捉來自不同人造紋理與帶有鐵鏽色調的景象。隨著離開傳統暗房技法並投入數位攝影,最終作品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與難以捉摸。就像攝影媒介本質的演變一樣,在新的時代中沒有束縛和限制,彩色攝影雕塑亦以不同的形狀、大小和格式呈現在空間中。

展覽日期:2022.11.05-2023.01.14

展覽地點:絕版影像館|新竹市東區東南街53巷47-1號


安通庫恩斯特個展「Sirens」:Sirens Antone Könst: Sirens

美國藝術家安通庫恩斯特的第二次台灣個展「Sirens」,來自希臘神話中的一種生物:賽蓮(siren)。藝術家說明「這些作品就像一首由賽蓮所演奏的情歌…愉快和平、炙熱威脅,賽蓮的歌聲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然而無論是隨之起舞或步入死亡,兩者都有一種美。我的作品介於兩者之間,是關於墜落和飛翔的兩種信念。」安通以賽蓮作為貫穿展覽的核心,將童話風格的繪畫比喻成了樂曲,而我們既被賽蓮的致命歌聲吸引,卻也怡然地陶醉其中。

展覽日期:2022.10.22−11.26

展覽地點:亞紀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38號


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

從一個人的肖像可以看見什麼?獨特的氣質、外在的裝扮、眼神或嘴角流露的情緒、甚或更多耐人尋味的故事!此巡迴展的陣容為「英國國家肖像藝廊」160多年來的第一次,大批從未離開英國的國寶級肖像作品第一次在海外亮相,稀珍程度被譽為「一生僅有一次遇上的機會」!此展將帶領台灣民眾跨越500年、走向西方的大不列顛,飽覽百位名人的經典臉孔與精采人生。感受這些名人的不凡身影與生命價值,進而獲得感動與啟發。

展覽日期:2022.08.27−2023.02.28

展覽地點:奇美博物館|臺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66號


「城市隱匿」

由嘉義市立美術館與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策劃《城市隱匿》虛擬主題展,開放民眾24小時於線上體驗,或在美術館內所設置的實體裝置上,進入數位平台入口。呼應嘉義的地方特色,讓觀者在進入虛擬平台的時候,以乘坐嘉義小火車為移動方式,穿越美術館既有的空間和時間框架,探索和想像隱藏於城市之中那些屬於過去歷史的、城市紋理的、當代日常生活的,也或許是危機四伏的,甚至是未來虛擬的城市樣貌;「城市隱匿」亦藉由科技的擴延,深入藝術家作品中瑰麗經驗的核心,創造了方慶綿的馬戲棚、蘇旺伸的嘉南魚塭、李承亮的物件宇宙、邱承宏的水泥動物海灘、林莉酈的日常攝影棚與洪譽豪的點雲街區這些不同的場景,期待觀眾能在實體的觀展經驗之外,駐足探索新的可能。

展覽日期:2022.09.03−12.11

展覽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來自同時性的邀請:侯玉書個展」

展出侯玉書近兩年來的新作,這系列的新作揭示了侯玉書對神秘主義、心靈溝通、能量的饋贈與接受、時間坍縮成空間等主題的探索。作品乍看之下是抽象繪畫的表現手法,但再進一步的閱讀與細究,觀者可從畫面中感知到清新的敘事性,繞過思想的迴路,直抵心靈的深處。畫中的元素蘊涵著侯玉書個人的神秘符號到書法的線條書寫,組合成猶若自然界中發現的景觀或振動和節奏。作品繪製於半透明的聚酯纖維畫布上,藝術家運用其材質的特性,將不同層次的畫布疊加,最後再添加金箔,建構其獨特的肌理以及光影視覺的圖像。之外,這系列作品的設計,觀者可以從四個不同方向來觀看,而非侷限於單一視角。透過選擇作品觀看及裝置的方式,藝術家邀請收藏家也參與作品的創作,可以自由組合一件、兩件或多件作品,創造屬於收藏者獨有的作品形式。

展覽日期:2022.10.01−11.26

展覽地點:非畫廊|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9號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