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究竟是什麼?這恐怕是個無人能給權威解答,誰也不服誰的大哉問;唯一能肯定的是,攝影的記錄功能在當代已經退居末位,但凡野心勃勃的攝影師,沒有不往形式主義及符號象徵以外領域求索的。本篇文章所要介紹的攝影展雖然不以回答前述問題為目的,卻也是當代攝影在其演進過程中一座又一座立下的里程碑。
薩繆爾.福索回顧展
近期於荷蘭最知名的攝影博物館馬賽住宅 (Huis Marseille)舉辦回顧展的奈及利亞攝影師薩繆爾.福索(Samuel Fosso)是中非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在攝影方面的成就主要建立在賦予自拍像一個全新的維度,一個具備政治和歷史,虛構與親密的維度。在薩繆爾.福索的自拍像中,他慣於將自己裝扮成不同角色,以相異的美感和性別出現在鏡頭前,可以是流行天王,也可以是當紅政客,藉此展示攝影建構神話的力量,並見證了後殖民歷史。
費莉.艾斯波攝影展
奧地利當代藝術家費莉.艾斯波(VALIE EXPORT)在出生時、結婚時各有不同的名字,1967 年,她決定與父親給予的名字和丈夫的姓氏決裂,在作品《VALIE EXPORT—SMART EXPORT》中,她手拿一包當時奧地利最流行的SMART EXPORT香菸,將自己的名字與照片貼上合身,對鏡頭擺出極為挑釁的姿態。憑藉1960 年代後期的抗議青年的形象、女權主義的自決姿態,費莉.艾斯波躍上彼時仍以男性為核心的奧地利藝術舞台。
費莉.艾斯波的創作旨在引領公眾參與到關於女性身體、男性凝視的討論中,以批判眼光審視大眾媒體中,將女性身體符號化,作為訊息承載體的現象。於瑞士Fotomuseum Winterthur攝影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是第一場聚焦艾斯波攝影作品的展覽,同時整合她在影像藝術、行為藝術方面的創作。
深瀨昌久回顧展
提到深瀨昌久,你可能想到令烏鴉漆黑的外表成為悲痛及孤獨象徵的攝影集《鴉》,但概念性的視覺語言在攝影師的生涯中絕非僅此一回。深刻、內省,引人側目的非凡視角,也可見於顛覆傳統家庭肖像照形式,幽默之餘也隱約透露著冒犯性真相的《家族》,以及結合自拍像和實驗性手法的後期作品《Berobero》、《Private Scenes》中。於東京寫真美術館舉行的回顧展,將向觀眾展示深瀨昌久何以是他那一代最激進、最具原創性的攝影師之一。
幻/燈
由致力研究亞洲攝影的策展人容思玉(Holly Roussell)推動,「幻/燈」(SLIDE / SHOW)將考察幻燈片攝影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容思玉認為,幻燈片的輕便及可複製性,使它成為文化交流的利器,對1980年代,也就是鄧小平治理下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藝術家和策展人而言,那令他們對境外的藝術製作有了新的認識,也使當地新興藝術家的作品得以向外輸出,進入當代藝術體系裡。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的「幻/燈」展覽,將整合此一時期檔案及圖像資料,探索文革以降至2010年代幻燈片攝影的各種應用,藉此呈現中國藝術史的其中一個斷片。
新攝影 2023

自1985 年以來,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的「新攝影」(New Photography)便持續展示人們在攝影領域的新成就。由策展人 Oluremi C. Onabanjo主導的2023版,別具歷史意義,它首次鎖定特定的藝術場景:奈及利亞的首都拉各斯。參展藝術家將挑戰照片僅做為記錄文件的概念,將圖像作為一種社交媒體,或以日常生活為主題,或以政治運動中的個人經歷為對象,從而挖掘攝影豐富的歷史和多樣性,為新的感知騰出空間。
共同的世界:當代非洲攝影
「共同的世界」(A WORLD IN COMMON: CONTEMPORARY AFRICAN PHOTOGRAPHY)將以攝影、電影、錄音等媒介重新建構非洲的多元化及歷史敘事,並探索傳統、後殖民、氣候危機及未來都市景觀等議題。該展覽有別於傳統的攝影展,參展藝術家使用檔案還原鮮為人知的歷史,或藉由流行文化及藝術史中的視覺元素的發掘,展示另類的殖民歷史。攝影在此的地位,正是令過去及未來能以特定方式共存。
森山大道回顧展
於倫敦攝影師畫廊舉辦的森山大道回顧展(Daido Moriyama: A Retrospective)將橫跨攝影師的職業生涯,集結早期的平面設計、《Provoke》同人誌時期、含有自省意味的80年代系列,以及千禧年後對消費主義社會的批判,粗顆粒、高反差、街頭是森山大道的標記,但他在攝影方面的不懈努力,卻指向更基本的問題:攝影是什麼?
鏡子 & 入口
將於巴黎歐洲攝影藝術館(La MEP)舉行的「鏡子&入口」(Mirrors & Portals)展覽,主角是薇薇安.薩森(Viviane Sassen)。在從事攝影以前,薇薇安.薩森曾學習時裝設計,並獲得美術碩士學位。她以對陰影、幾何、色塊、抽象化人體的使用橫跨藝術與時尚界,以其生活、活潑、反對墨守成規的特性引人側目。
黛博拉.特貝維爾回顧展
對時尚攝影有興趣的讀者肯定聽過漢姆特.紐頓(Helmut Newton)的大名,但不一定知道在 1970年代有一位以反對其窺伺挑逗美學而聞名的女性攝影師。黛博拉.特貝維爾(Deborah Turbeville)別於同時代的紐頓及蓋.伯丁等人,將傳統上照明充足的時尚攝影轉變為更為沉思夢幻,那與廣告習於將女性形象性感化的作法相互矛盾,朦朧、憂鬱,帶著些許模糊的風格,卻也立下獨樹一幟的美學。於瑞士愛麗舍攝影博物館推出的展覽將聚焦於黛博拉.特貝維爾的拼貼畫創作,觀眾可以透過那些被剪裁、撕碎、重組的作品中,發現攝影師對實驗性敘事手法的興趣。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