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滿足人們的視覺,音樂會喚醒聽覺,食物烹調則朝五感前進,帶來起伏未知感受,以至於人類在吃方面的用心,永遠無法度量,藝術家畢卡索也總愛待在廚房,他和烹飪之間的關係,不亞於他與情人們的精采纏綿。
「可口創造」以同樣熱愛食物的精神,精心設計出一場「畢卡索餐桌」的餐飲體驗,特別邀請風格多變的主廚歐俊辰(Cage Ou)以及食物設計師,以各自擅長領域,聯手呈現這位大師的作品與生活。畢卡索曾說烹飪帶給他許多創作靈感,而Cage Ou與袁采楓則嘗試將自己化身成他,從音樂、食材、食器甚至是花束等素材的鋪排,呈現並延伸當時觸動藝術家創作欲望的每一道靈光。

遇見畢卡索徘徊廚房,並畫著素描
「畢卡索餐桌」是一場三小時的餐飲體驗,精煉大師對於創作材質獨具一格的選擇與精采轉化,食物設計師袁采楓認為以畢卡索為題,著實困難,以年分或創作脈絡講述會顯得不夠特別,在一次翻找資料時,袁采楓赫然發現畢卡索著迷於研究材質,「食物設計可以處理不同食物型態,如果畢卡索是個玩材質的人,那我們也能從顏色、外觀、材質入手。」
若要快速交代「畢卡索餐桌」關鍵亮點,袁采楓認為驚喜從人們踏進門那刻就開始了,例如室內空間擺設、音樂、Menu,每個元素堆砌成細節,埋入高潮起伏;主廚歐俊辰(Cage Ou)說起自己身在這計畫中,不再只是廚師,更像是一名演員,為了融入畢卡索這個角色,他研究畢卡索的生平與畫作、研究西班牙經典菜色食譜,甚至能背出幾句畢卡索的名言,「我一直去揣摩畢卡索為何創作,假想自己融入到他的身體裡,要等到計畫結束後,我才能真正脫離他的世界。」
你可以像畢卡索一樣:迷戀口腔中發生的喜悅
主廚歐俊辰(Cage Ou)以食物設計師袁采楓設定的概念基礎上,定調出此次餐會的料理核心,以法式烹調手法,置入西班牙經典料理,並揉合台灣節令食材,「例如<家常菜>這道菜選用伊比利豬,以及在<香腸與雞蛋>中,也點綴了西班牙紅椒粉;當然為了要放進在地創意,<龍蝦>這道料理中的西班牙海鮮燉飯,我們捨棄Bomba Rice,改用台灣糯米,它帶有一點黏稠感,成果非常好,目前體驗過的賓客都讚譽是意外的美味。」


主廚歐俊辰(Cage Ou)也進一步提及,經歷20年餐飲生涯,他只想回歸純粹,作菜首重開心,他相信畢卡索在開心之下完成的創作,成果一定斐然;而在「畢卡索餐桌」中出現的新鮮食材,都代表著自然的豐厚滋養,對歐俊辰(Cage Ou)來說「不時不食」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我只想呈現食物的原味,對整體風味沒有幫助的東西我不會放,烹調手法磨練到最後,你會發現調控食物熱度、溫度、熟度才是最重要的。」而在場地和設備的有限規格之下,歐俊辰(Cage Ou)最終也端出生涯中堪稱數一數二困難的菜色——技驚四座的<公牛,十四號>。

一場你捨不得散場的宴席
歐俊辰以及食物設計師袁采楓在深入爬梳畢卡索資料後,他們一致發現這位藝術家的創作與思想是絕對自由的,「畢卡索餐桌」為了傳達此精神,特別在甜點的環節,邀請參與賓客也嘗試親手創作,以留白空盤作為畫布,讓人們擺放海綿蛋糕、隨興塗抹上巧克力顏料,以及布置焦糖榛果脆片,感受創作自由的興味。
袁采楓認為「畢卡索餐桌」就像一本書,或是一首交響曲,每道菜有各自要表述的主題跟任務,隨著依序出菜的節奏,呈現在賓客眼前的景致,都會時時變幻,宴席進行到最後,畢卡索的創作被全觀地建立起來,而賓客與賓客之間激盪出的氣氛也會愈顯熱絡,就像巴黎不分晝夜慶祝的盛宴,沒有人會捨得離開。

▌採訪報導:林圃君|攝影:AMBR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