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對環境、生命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德國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在名為《塑料:重塑我們的世界》(Plastics: Remaking Our World)的展覽中,探討了塑料作為設計材料的歷史與未來。如何解決全球塑料垃圾危機,需要思考設計與生產、消費、政治等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跨學科合作、對整個生命週期的循環設計方法、回收利用再設計以及微生物製作的生物塑料都成為了探索的新方向。
民主、時尚以及反傳統
二戰後,人們對美好生活有著殷切的嚮往,加上塑料一推出就因其塑形能力強、輕便、耐用、結實、廉價特性,受到了很多設計師的青睞,如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伊姆斯(Eames)夫婦為小型住房的家庭設計了經典的伊姆斯塑料椅,是家具設計史上第一款大規模生產的塑料椅子,由鋁製管和模製膠合板製成,這一系列椅子充分體現了塑料作為新型材料的優勢,易於成型且結實耐用,外殼還可以連接不同的基座,讓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選擇不同的組合。
同時期的設計還有丹麥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維納.潘頓(Verner Panton)設計的潘頓椅(Panton Chair),構思於5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把用塑料一次壓模成形的S形懸臂座椅,以完美的曲線和飽和的色彩著稱,又被稱為美人椅,其靈感來源於可整齊堆疊的塑料桶。在第一版原型S椅的設計中,採用了膠合板材料,但達不到他期望的曲線的理想狀態,由於當時技術和材料的局限,很多家具製造商都拒絕了這一設計,直到瑞士家俱生產廠Virta,兩者堅持在工藝和材料製作上不斷探索,終於在1967年推出了首批可量產的塑料潘頓椅。80年代採用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Rigid polyurethane foam)的版本被稱為經典潘頓椅,現行的潘頓椅是用聚丙烯(Ploypropylene)製作的,極為輕便、耐重壓、百分百環保無毒。潘頓椅大膽的設計打破了北歐一貫的設計特色,使其成為了塑料家具的先鋒,至今仍然十分流行。


在60年代的義大利設計中,塑料也曾大放異彩並且繁榮發展。塑料和先進的成型技術,使義大利設計創造出了具有個性和表現力的風格的家居飾品,大量低成本的塑料家具、燈具等因輕巧、透明和艷麗的色彩,打破了傳統材料的設計束縛,塑料家具等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使得以義大利逐漸成為了塑料製品大國。其中最為有名的塑料家具設計師為科倫波(Joe Colombo, 1930-1971),他最具創造性的設計是1969年的「添加系統」沙發,這一系列沙發由四種不同尺寸的圓形泡沫塑料單件組成,可將各個單件體任意組合和擺放成沙發、躺椅和床。該沙發沙發打破了傳統的家具分類觀念,推動了現代家具的設計。
同時,60年代最先鋒設計的代表的義大利激進設計,也將塑料作為表現反叛精神的原材料進行創作。激進設計運動的三位設計師Gionatan De Pas、Donato D Arbino和Paolo LoMazzi 共同設計而成,其代表作Blow充氣手扶椅和Joe棒球手套沙發,也帶有普普藝術。這一不同尋常的設計造型體現了意大利激進設計的反叛精神,將日常運動融入生活,塑造了一個關於集體想像力的偉大神話,打破傳統,追求自由隨意的生活,通過提供富有趣味的有機造型、不同的坐姿和輕鬆隨意的休息方式,深受年輕人的歡迎。



由朱利奧.卡斯泰利(Giuilo Castelli)創立於1949年,義大利著名的塑料家具設計品牌Kartell,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單一注塑成型的透明塑料椅子,贏得了諸多國際大獎,至今仍是義大利最具創意、走在塑料實驗設計前沿的公司之一。在Kartell諸多設計中,熱度最高的當屬法國鬼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lipple Starck)在2002年為Kartell設計的「幽靈椅」(Louis Ghost Chair)。它具有一體成型的透明外觀,用極簡的色彩與材質詮釋了18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最喜愛椅子「路易十六椅」(Louis XVI Chair)。斯塔克為其下了註解:這張幽靈椅是由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集體潛意識而自然產生的。
「幽靈椅」具有圓形的椅背、巴洛克式雕花扶手和椅子腿;在設計上,斯塔克則採用了Kartell的創新技術,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塑料材質呈現了一體成型的注模產品,將椅子變為了透明,巴洛克式的雕飾簡化成了乾淨利落的線條,色彩變成了水晶般折射的光影。同時這把椅子也極為堅固,能經受起惡劣氣候與撞擊的考驗,收納時可一次疊放六張。

創造可持續的未來
隨著70年代石油能源危機、社會環境的變化,塑料作為時尚、反傳統與民主的設計材料,被追逐的熱度也逐漸冷卻下來。環境污染的加劇,使得人們逐漸意識到將塑料作為「一次性用品」的想法是多麼愚蠢與可怕,至今,塑料廢棄物對環境和生物傷害的問題仍困擾著我們。
回收塑料、減少浪費,利用廢物打造循環經濟成為了解決塑料污染問題的一個探索方向。在2019年,挪威的國際知名建築公司Snohetta,開始啟動了一項塑料研究項目,即探究塑料的屬性、質量和循環足跡,並改變公眾認為廢舊塑料毫無價值的舊觀念。這個項目的首個實物研究成果是Snohetta與挪威的家具製造商Nordic Comfort Produces(NCP)合作設計的S-1500座椅。向大眾展示了挪威設計是如何將水產養殖業的廢舊塑料轉化為可持續的室內家具的。
由當地水產養殖公司提供的破舊漁網、管材和繩索等100%回收塑料製成的S-1500座椅,生產過程由塑料廢棄物收集、加工並研磨成顆粒後諸如模具中,漁網及其他廢舊塑料所特有的顏色完美融合,呈現出大理石般的質感,也讓每件S-1500都呈現出獨特的色彩。同時椅子的框架也來源於當地的回收鋼,在製造技術上,S-1500採用了注塑成型技術,其技術是在加工過程中,能夠精確使用所需材料量的可持續加工方法,因而不會造成多餘廢料的殘留,也不需要額外的表面處理。因回收材料無添加劑,所以可以重新融化,反覆使用。這款椅子的設計、製造與銷售就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區域性循環經濟。同樣基礎下,還有英國設計品牌 &New推出的Jää椅子系列,Jää的名字來源於芬蘭語,意為冰。其原材料來自垃圾掩埋場的塑料垃圾,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混合材料,形狀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白色代表融化的雪,黑色代表地面,是一系列既美觀又耐用的產品。
對全球塑料危機的處理,還可以融入3D技術使之回收再利用。荷蘭設計工作室The New Raw 啟動了名為「零廢物實驗室」(Zero Waste Lab)的研究,將市民使用過的塑料垃圾,通過3D列印技術變為時尚的家具。他們希望藉此提高人們對一次性塑料消費的關注,同時證明塑料垃圾可以變成公共空間中令人愉悅的家具。「零廢物實驗室」具備了機器人3D列印手臂和塑料回收設施,將收集的塑料垃圾轉化為具有可塑性的塑料薄片,然後再通過3D印表機製成可用的家具。該項目列印出來的作品包括符合人體工學的凳子、自行車架、健身設施、花盆、書櫃等,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塑造獨特的設計,此一項目也在促進城市健康和環保的生活方式。



《塑料:重塑我們的世界》在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展出至9月4日,之後2022年10月29日至2023年2月5日,移展至蘇格蘭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鄧迪分館( V&A Dundee)展出。首席策展人約翰.艾森布蘭德(Jochen Eisenbrand)認為要人類生活在一個沒有塑料的世界是不切實際的天真想法,相反,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凖確識別塑料,這種材料在哪些地方必不可少,同時在哪些地方並非不可或缺,因而可以減少使用,最後達到廢除使用;此外,回收塑料作建設性再利用,以及開發塑料的替代品,都必須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艾森布蘭德最後補充:60年代,圍繞在塑料開分是非常正面積極的氛圍,因為塑料帶來了一切,現在我們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許多嘗試中再次發現了這種積極的精神。所以,很多設計師都在做材料研究。科學家正在研究可以分解塑料的酵素,製造商也在採取行動,不僅僅是為了做表面功夫,而且因為他們知道存在問題,需要採取行動。幸運的是,許多設計師和製造商已經在正面迎接這一挑戰。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來源:Vitra Design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