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來后里,可能去過麗寶樂園就走了。如果在這裡舉辦節慶式活動,有藝術展演、音樂演出,還有市集活動,玩上兩天不是問題,是不是就會有人願意在后里住上一晚?」瑞夫在「萬秀洗衣店」爆紅兩年多後,仍然謹慎行使社會影響力,時刻惦念能否為家鄉后里帶來反轉的契機,以及想將公眾給予的運氣轉化成更多善的事情。

后里有很多老寶藏
后里就像台灣大部分純樸地方,大山大景沒有,人情繾綣倒是綿長,若真要談及后里近年有什麼不一樣,瑞夫說中科進駐後,大片大片的甘蔗田變成了廠房,隨之餐飲選擇變得多樣化,外來人口也增多,原來在這土生土長的孩子成年後也往四處流散,后里的人口結構仍是長者多於青壯年。從小與阿公阿嬤共同生活的瑞夫,聊起這些如珍寶的長者,有著比起同代人更多的細膩觀察與溫柔理解。
比如看著家中洗衣店超過百件舊衣,瑞夫想讓阿公阿嬤進行各種穿搭嘗試,想為靜下來的家找回活力,一開始長者當然不知道年輕人到底想做什麼,但瑞夫提到「多花一點時間跟心力,跟他們撒撒嬌就可以說動他們,就像小時候,阿公阿嬤會盡量滿足孫子的各種需求一樣。」年輕世代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和長者相處,抓不到共同的喜好與話題,鴻溝也就越來越深,但彼此心裡會漸漸長出遺憾,瑞夫認為人們實際上都是需要存在感跟舞台,所以不論什麼年紀的人都需要被尊重的感覺。

而這份尊重有時候是出自於不多加改變,放下既定成見是好好共處的第一步。瑞夫接著說明,「很多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要改變現狀,就必須改變長輩,但長輩的許多想法當然會跟年輕人不一樣,所以換位思考是重要的,阿公阿嬤的成長背景跟我們不同,想法觀念當然不一樣。我自己的訣竅是,多讓他們、多多稱讚他們,甚至是多聽聽他們說以前發生的故事,很多人說長輩都只會談到重複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多主動詢問,就能聽到更多有趣、精彩的事。」
家鄉最美的風景
現在一年大概有一半時間都待在后里生活的瑞夫,平常喜歡待在家,也特別喜歡上傳統市場吃早餐,中部人慣吃的早餐類型,延續傳統農業社會講究彭湃的「飽足感」,炸蚵嗲、肉圓、豬血湯、炒麵都是台中人的心頭好,走入喧囂市場中,來上一碗豬血湯跟炸蚵嗲,看著人們努力生活的樣貌在眼前流動上演,對於瑞夫來說這是回到家鄉百看不膩的美好風景,對比霓虹城市的鮮香活色,恐怕都沒這麼使人眷戀。

瑞夫其實一直希望回到后里,彷彿每一次的離家,都是為著開啟真正的返鄉路。「為什麼我總是想著要回家,我在這長大,太清楚這裡的好,像是薩克斯風、馬場、鐵路,還有其他特別的產業,從小到大作報告我都會提到后里。」近年青年返鄉風氣漸盛,瑞夫也提到,自己不像有些返鄉遊子回到家鄉,會急於想要改變什麼,他自己反而希望讓外地人看到這裡獨特的東西,「我覺得這裡最有趣的,也是我最想推廣的,就是后里的音樂風氣,這裡會樂器的人非常多,甚至工匠都可以非常自然地聊起音樂,或是興致一來還能吹上一曲。」想像薩克斯風聲響遍后里,人們穿梭熱鬧市集之中,時而停留欣賞各類展演,或是撞見瑞夫正在介紹什麼在地的稀奇東西,感受舊與新的靜好與交融,並各自帶走「后里原來是這樣啊!」的土地深切認同。
▌採訪報導:林圃君|圖片提供: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