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重奏》經典重映:十五年後,依舊交織成網的青春、愛情、野心、迷茫|cacao 可口

憂鬱、迷茫、自我封閉,這是尤沃金.提爾作品的關鍵字。在他的電影中,大齡青年們總是執拗地不願承認,一切繁華熱鬧都成過去,自己沒有份了。在主流價值觀構成的聲景裡,他們倍感疏離,偏偏也不確定自己究竟要什麼。相較《世界上最爛的人》總為一線之隔的自我/自私徬徨,以及主角在青年時代餘燼堆裡嗆傷的《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愛重奏》更像是它們的前傳——是進戒毒所之前的故事,是選擇攝影還是讀醫學院之前的故事。

《愛重奏》講述的是一對夢想成為作家,際遇卻大不相同的好友的人生浮沉。作為「奧斯陸三部曲」的第一章,《愛重奏》也是尤沃金.提爾的首部電影。在主題選擇上,它令人聯想到法國導演楚浮的《夏日之戀》,不被傳統語法拘束的影像活力也頗具新浪潮電影的氣質。

但《愛重奏》並不是對特定時期風格的承繼或復刻。「奧斯陸三部曲」處理的是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青年面臨他們的人生轉捩點,然而,導演的興趣顯然並不在刻劃城市真實模樣,抑或者居民獨有的境況,角色的內在糾葛是更具普遍性的——你可以稱之為「中產/小資階級的精神苦悶」,但更精準地說,那是所有接受過反文化洗禮的青少年的必經之途。他們聽搖滾,他們桀驁不馴,在異性面前扮酷,在死黨面前口無遮攔,愛發表根據不足的批判,卻無比自負。要是你問起他們正在做什麼或規劃什麼,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寫小說。

從這樣的觀點看《愛重奏》,你會發現將主線拆散,以輕重不一的節奏恣意安排倒敘及插敘,不斷游離在現實與白日夢、兩兩複合又呈對比的人物命運,其貌似大膽的敘事實驗,除了對應片名「重奏」(Reprise),也反映角色不安定的內在、浮躁的少年心氣。是這樣的呼應使電影的北歐風冷調影像不至淪為貼皮傢俱。

《愛重奏》有輕鬆愉快的時刻,也有浪漫激情,但那也是苦澀的根源。當情感經歷與文學靈感在一名作家身上存在強烈的連結,他便可能面臨兩頭空的窘境,當一對摯友同時叩擊文壇的大門,他們的友誼也會因暗自較勁的競爭心理而變質。值得玩味的是,《愛重奏》的悲劇或許也是其救贖所在,說穿了,人格成熟後選擇分離,或執著於過往魔幻逆水行舟,也不過是給眾多人生抉擇其中一道題目的選項。

我們離一起往信箱投件的那天越來越遙遠。接受它,這就是生活。

▌企劃編輯:康樂|圖片提供:好威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