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虛無:也許,當代藝術是個與上帝同質的概念?|cacao 可口

最荒謬的當代藝術作品——這個標題也許無法成立,因為對你而言可能一切的當代藝術都很荒謬,至少它不像西方古典繪畫或文人畫,具備不言自明的美及飄逸。當代藝術傾向對觀眾拋出奇觀,但有時它們給人的感覺要嘛自戀要嘛自命不凡,類似於張愛玲提過的肚臍眼文學,或木心以諷刺口吻寫:彷彿人類歷史幾千年,就他一人發現肚臍下方有些異樣。

藝術是主觀的,然而這句話也讓人迷失,眼前的一切到底是挑釁還是壞品味甚至詐欺?但壞品味與詐欺就不能是藝術嗎?在當前的語境下,人們傾向於相信藝術是個庇護所,代表包容與關懷,當某樣事物或者行為被放進博物館或者藝廊,那就是「藝術」。然而,以上兩個場所卻也時常放任騙子與沽名釣譽之徒登堂入室,而我們這些附庸風雅的可憐人往往沒有足夠的勇氣與之劃清界線。

是因為不能破壞藝術,還是不想破壞現狀呢?這或許是現代藝術世界最大的諷刺。不過,說不定釐清這些兩難也是藝術的任務、必須解決的問題?很難說,但我們確信自己會捍衛拉斯.馮.提爾的電影。

回主題,最荒謬的當代藝術作品——沒有不敬的意思,但如果能為這個主題列出一份名單,那可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還記得Jens Haaning的《拿了錢就跑》(Take the Money and Run,Jens Haaning因該件作品約獲得七萬歐元)嗎?你是否知道在前年的NFT熱潮中,曾有人花了290萬美元,在蘇富比拍得Twitter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於2006年在Twitter上發布的第一條推文?67歲的意大利藝術家Salvatore Garau將刷新你的認知,其近作《lo sono》(I Am)拍出15,000 歐元的高價。

對,這玩意值290萬美元。買家宣稱,在多年後人們會認識到這條推文的文化價值不亞於《蒙娜麗莎的微笑》。Photo via Twitter

乍看之下,15,000 這個價位是有點小巫見大巫,但《lo sono》是一件非物質雕塑品,換句話說,放置這件雕塑的基座上什麼都沒有。字面上意義的什麼都沒有。藝術家要求觀眾接受虛無自身即是種藝術形式。Salvatore Garau如此解釋這件作品:「真空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即便我們將某個空間清空,什麼也沒留下,它依然充滿能量,凝聚的能量能轉化為粒子,也就是轉化為我們。」

Photo via Indepest

「當我決定在特定的空間『展示』非物質雕塑時,其中一個精確的點上,將集中一定數量和密度的思想,創造出一個雕塑,依據我的命名,它會以最多樣化的形式為表現。」

別急著討論熱力學,因為對其他學科知識的錯誤引用,本就是藝術的行當。在《lo sono》以外,Salvatore Garau還製作了《Buddha in contemplation》、《Aphrodite cries》兩件看不見的雕塑,它們無一例外是用膠帶在地板或其他平面上貼出一個框框。

《Buddha in contemplation》,本篇刊頭圖則是《Aphrodite cries》。Photo via Nerdist
實際上,隱形藝術品並不是Salvatore Garau的獨門創意,早在 1959年,行為藝術先驅,同時以單色畫聞名的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茵(Yves Klein)便開始銷售《空區》系列(暫譯,原文為Zone of immaterial pictorial sensibility,直譯為『非物質圖像感性區』),收藏家可以獲到一張收據(照片中這張收據在2022年時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當伊夫.克萊茵還在世時,他只接受黃金付款,交易完成後,買家必須燒毀收據,而藝術家則會將一半的黃金丟入賽納河。據克萊茵的說法,此一儀式將「重新平衡了買家和賣家之間的自然秩序」。伊夫.克萊茵和Salvatore Garau二人還有項有趣的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有副業,前者是位可以開班授課的柔道大師,Salvatore Garau在轉行當藝術家前,曾在義大利前衛民謠樂團Stormy Six擔任鼓手。Photo via hilariobooks

你真的可以只靠貼幾條膠帶便完成雕塑嗎?Salvatore Garau這麼說:「你的確看不見,但它存在,它是由空氣和思想構成的,這是一部要求你發揮想像力的作品,這是任何人都擁有的能力,即使是那些不相信自己擁有這種能力的人。」

為了辯護實際上空無一物的作品的合理性,Salvatore Garau還打了一個頗具詩意的彼方:「難道,人類不是塑造了一個素未謀面的上帝嗎?」

▌企畫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