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月展覽精選十檔介紹|cacao 可口

可口編輯室本月也替喜歡看展的朋友們精選了十檔九月必看展覽,從各家特色藝廊到高雄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一起進入館方精心策劃的展覽中,無論是攝影、裝置藝術、塗鴉到表演藝術的體驗等等。古典或是流行文化,拿出行事曆記下這個月必看的精彩展覽吧!

無垢舞蹈劇場《觀》

無垢舞蹈劇場《觀》主要角色鷹族Samo(李亙卬飾)與白鳥(吳明璟飾)呈現絕美雙人舞。|攝影: 張震洲

睽違八年,林麗珍顛峰之作《觀》絕美再現!亞洲唯一被國際譽為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林麗珍,累積七十載而成的「天、地、人」三部曲終章《觀》,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結束後,將巡迴至台中與高雄。藝術總監林麗珍表示:「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到《觀》的神秘河流裡看到自己最安靜的靈魂。 」擔任祖靈角色的許景淳表示:「我很感謝能跟我最景仰的藝術家林麗珍老師合作最棒的作品《觀》,我跟《觀》一路走來十多年,每一次的演出及排練過程都一再的讓我成熟,因為作品都跟原型有關,我被這如此浩瀚的宇宙啟發,感受到極大的美麗。」 

巡演資訊:2022.09.17- 09.18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2.10.15-10.16 臺中國家歌劇院


 「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

「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展覽現場。|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之原計畫「潘朵拉幻象」受2020年第三屆JPG擊樂實驗室支持完成,此次展演針對現場結合多聲道的聲響與音像互動藝術設計規劃,參與者可透過現場的麥克風發出聲音進行互動,空間中將隨機產生截然不同的聲音效果與影像畫面。製作團隊並將於9月份中秋連假期間推出四場演出,融入電子音樂和打擊樂器聲響,使聲音、影像與表演者產生連動,讓參與者彷彿穿梭在表演者的意識之中。展演計畫期待透過專業團隊協作與跨領域合作,運用「U-108 SPACE」的空間特性,拓展參與者對於藝術展演的想像,引領其穿梭在千變萬化的感官體驗之中,彷彿沉浸在潘朵拉絕美的幻象裡。

展覽日期:2022.08.20−09.04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林冠名個展「所剩無幾」

主題概念從「高畫質時代下的『觀看』」出發,探討這個影像被爆發式大量地生產又極速被消費掏空的時代裡,作為某種影像製造者的藝術家,如何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生產的影像。「所剩無幾」展覽,透過日常生活中,以手機、相機(傳統底片相機、專業或非專業數位相機)所拍攝或電腦下載、製作出來的影像,重新拼湊出看似與時俱進的背景。對我來說,「影像何用」一直是我個人對影像生成之後的提問——當我們面對各種事物,進行抉擇的同時,有些東西似乎就隨之被棄置,這樣的決定,遺留又抑或失去了什麼?

展覽日期:2022.08.27−10.30

展覽地點:公館立方|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它物紀:吳其育個展 

藝術家吳其育,對於作品的基本關懷在於找尋如何在被技術-資本主義摧毀的廢墟中重建人、事物、動物與世界連結的方式。其創作主要以動態影像為主,透過口述歷史與傳說的紀錄進行文本的再製,在逝去的記憶中尋找當代敘事的語言型態,同時也進行裝置、影像裝置與表演等不同類型的合作計畫。「它物紀」匯集了吳其育近年來的創作,本次展覽著重於創作概念的闡述,並聚焦於其創作的方法論上,進而思辨由書寫所構成的「錄像文章」。從人與非人、數位訊號與自然生態、星球和宇宙,藝術家透過不同的隱喻來暗示著觀者──人類擁有更大的尺度進而理解、推敲他們所處的世界──物與物之間的連接與交換亦不曾停止。

展覽日期:2022.08.27−10.22

展覽地點:TKG+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是由韓國水原市立美術館策劃,完整介紹了荷蘭藝術家埃爾溫.奧拉夫的創作脈絡與他持續關注的當代社會議題。埃爾溫・奥拉夫自幼深受荷蘭國家博物館的繪畫作品啟發,並與荷蘭國家博物館館長迪比茨(Taco Dibbits)一同從館藏中挑選了與他創作相呼應的作品,呈現攝影師與畫家面對的相同挑戰,同時也在此展覽說明了他的創作歷程,也指出繪畫對他的觸動與啟發。本展精選埃爾溫·奧拉夫的攝影、裝置以及錄像等約134組件作品,展出其橫跨40年的各系列創作,並藉由四個分區子題呈現奧拉夫作品中看似安靜完美的生活表象,實則揭露當代社會中不盡完美的「未竟世界」。

展覽日期:2022.08.13−11.27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在夾縫中行走」

行走的「行」除了步行,更有行事、行動的意義。人們藉著行走/行事/行動交織出城市與歷史文化的複雜紋理。我們常說「走入/走出歷史」、「走入/走出夢中」,行走涉及真實、虛幻與夢境;我們也常說「找路」或「尋道」,將日常的行走比喻為生活或人生目標的追尋。當人類(文明)遭受重擊,「行走」便成為行動的起式與療癒的行為。「夾縫」指涉的亦不只是步行的空間經驗,而也提示出人們總是行走於事物「之間」,暗示在事物「之間」的行動總是需要對策。「在夾縫中行走」作為當代生存境況的隱喻,邀集1960年代以降、橫跨數個世代台灣與國際藝術家的創作與文物展開對話。藉由北美館二樓隱約指涉路徑的兩座十字形長廊,本展覽結合多元媒材的藝術作品,並加入研究的觀點,試圖將觀看與閱讀的經驗融合成一次「在夾縫中行走」的體驗。

參展藝術家:王淑鈴、中西夏之Natsuyuki Hakanishi、白雙全、石晉華、耳石小組The Otolith Group、何德來、李華生、周代焌、洪東祿、珍妮.安東尼Janine Antoni、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郝經芳+王令杰、倪灝、陳昭宏、陳其寬、高松次郎Jiro Takamatsu、彭弘智、崔廣宇、莫娜.哈同Mona Hatoum、黃麗絹、葉世強、奧馬.菲斯特Omer Fast、盧奇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鄧堯鴻、劉玗、劉瀚之、諾米、馬奎茲Noemi Marq

展覽日期:2022.09.08−2023.01.28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2A、2B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唸塵〈一顆飛行的石頭與一首漂浮的詩〉王鼎曄個展」

藝術家自述,如果這個展覽有一個副檔名,那將會是〈拼貼幾段未知的時光〉。王元芳(藝術家的祖父)與我的現在、過去、未來:這些已知的、未知的、確定的、不確定的記憶,這些都在身體與記憶之中拼湊。片段之其一:漢奸;其二:塵土;其三:飛行的石頭;其四:死亡。對於這些相關的記憶,我在屬於自己的關鍵字中搜尋,再將片段拼湊重組後重新解讀、定義與詮釋,將這些關鍵字的片段提出,然後像電影裡的預告片一樣濃縮且剪接在一起。文字裡充滿想像的浪漫與塵土具有物質性的情懷,這些隻字片語都是我難以說明的抽象感受,所以將文學與地理物質搓揉在一起,這些材料與狀態也同時指涉一段歷史/記憶、時間/空間、想像/感受,如扔擲石頭般的被丟出,然後撞擊。

展覽日期:2022.08.20−10.16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 — 台灣香港錄像展」

「鄉愁」一直是當代各類型文本如文學、戲劇、電影、影集,甚至是政治語彙裡最受歡迎的元素之一。「祖國」、「故土」、「光榮的歲月」、「輝煌的歷史」、「讓我們再次偉大」,這些熟悉的政治修辭不僅提醒我們美好的過去與失落的當下之間令人沮喪的對比,並進一步吸引我們投身於國族敘事中,召喚超人的利維坦巨靈、改變現狀。然而,倘若考慮到台灣與香港的歷史脈絡與現況,我們會發現這個國族情感運作機制其實更加複雜:鄉愁不只是一種政治語彙,也不只是劃分他/我的工具;它同時也是一種與原生家庭的連繫期盼、一種對於殘酷現狀的傷感與無奈,以及個體主動與土地的親切連結⋯。「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台灣香港錄像展,藉由橫跨20年的兩地藝術家錄像作品,不僅呈現台灣社會裡跨越世代的認同紛爭,也描述香港這些年來的認同型塑與轉變。

參展藝術家:王又平+李佳泓+黃奕捷+廖烜榛、王鼎曄、朱迅、吳梓安、祈大衛、林羿綺、黃志輝+游靜+鮑藹倫、麥海珊、郭書鳳、陳大利、陳庭榕、蔡世豪、潘朝成 (Bauki Angaw) 、鄭波

展覽日期:2022.08.13−10.09

展覽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F


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Taiwan Crafts & Design」主題館

展覽以臺灣當代工藝文化的意象描繪、世界議題趨勢以及臺灣工藝產業發展作為整體策展空間規劃,選品包含十七組臺灣工藝代表性參展品牌,橫跨金工、陶藝、藍染、木藝、漆藝、數位工藝等不同類型與技藝。其中,代表台灣文化意象者,包含將台灣藍染漸層色彩披作在當代生活用品、結合台灣鐵窗花元素與傳統木凳創作;呼應世界議題趨勢者,以台灣構樹與漆藝所複合創作的器皿、廢棄五金零件與材料回收再製的生活工藝用品、將數位製造作為科技與傳統工藝創作媒介的陶瓷列印作品等關於循環永續與跨界應用科技的創新工藝;呈現臺灣工藝產業發展者,以友善環境、減碳、永續的素材,在傳統工藝的技法與材料本質思考下,具代表性的臺灣國產材木作家具。

展覽日期:2022.09.08−09.12

展覽地點:法國巴黎北維勒班特展覽中心7號展館 展位A31


「 許炯:山水 2022 SS 」​

出生在杭州的許炯,自幼便在山水環繞中成長。也因此對他來說,山和水不是一種需要特別去觀看與讚嘆的奇景,而是平常生活的精神傳達。如此的觀點也讓許炯得以將目光從眼前的風景移開,逐漸注意到其他被人忽略或更加細微的詩意感知:星辰爍爍、日月光耀、青苔水痕、斑斕牆壁,皆因心境的投射而成為山水。在創作方法上,許炯延續了開闊的精神概念,不單純地使用毛筆、墨水、礦顏、宣紙或絹本等山水畫的象徵性材料。在該展覽中,許炯首次嘗試以壓克力顏料表現書寫和抽象,並在之後發展到複合媒材的使用,也首次運用了拼貼的方法。除了技法的拓展之外,他對山水的前衛詮釋也延續至了本次展覽,數十件的新作呈現許炯近年來不斷顛覆框架的「山水畫」和其身處的「環境」。​

展覽日期:2022.08.30−09.30

展覽地點:亞紀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