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靈魂都有個共同點:時間管理的習慣|cacao 可口雜誌

作家Maria Popova,相當著迷於作家如何利用時間,在閱讀了相關傳記與採訪文章後,他列出了37位名作家的時間規劃表。Maria發現到一個共同點是:無論何時起床,他們都擁有一個嚴格的時間表,以利產出作品。

早睡早起是不是作為一個良好生活的開始?或是這些的早起能獲得靈感之源?從列表中發現,從失眠的、凌晨一點鐘開始寫作的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到醉醺醺、中午十二點起床的布考斯基 (Charles Bukowski),起床時間跟能不能成為偉大的作家?目前看來並沒有什麼關係。

Maria 用不同顏色的色標來表示這些作家得到那些著名的文學獎項,例如紫色色標代表諾貝爾獎,橙色代表普利茲獎。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浪子形象的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居然很紀律的在過生活! 早早六點鐘便起床開始一天的安排;而以 《第二性》被視為女權運動啟蒙的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則是早晨十點起床,但是她也是有約束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寫作上。有些大作家的起床時間並沒有任何固定的規律,但他們創造出來的作品卻都同樣動人,但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毫無規律。

甚至有人用康德的形象製作鐘錶

康德:同城居民根據他的散步路線校正時間

傳說中,哲學家康德( Immanuel Kant )擁有精準到可怕的時間表,他每天下午進行散步的時候,因為邊思考邊散步的速度幾乎恆定 。以至於,每天他按時出現在一個地方的時候,居民們都會校對自己的手錶是否是正確的時間。 這樣一絲不苟地按照時間表活著的康德,你以為非過得像苦行憎的生活?實際上,在他的行程表當中,與人相處、閒聊並觀察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康德的時間規劃表:

5:00 起床,喝兩杯茶,抽一斗煙,開始寫作或者備課。因為他會賴床,所以僕人Lampe 會負責把他叫醒,保證他不會遲於半小時起來。

7:00-11:00 授課。

11:00-12:00 繼續寫作。

12:00 午餐:全熟牛排,紅酒,麵包。康德在一個固定的酒吧享用午餐超過三十年。期間他會在酒吧當中與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交談。

午餐後:散步,然後去找朋友聊天。

回家後:繼續閱讀和寫作。

在康德的傳記當中可以讀到,他非常滿意自己的時間表, 「這種平靜的狀態完全符合我的需求:我的時間可以依次被工作、思考和社交佔據。」 在這樣的時間安排之下,康德在九年內完成了革命性的哲學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村上春樹:體力與藝術敏感同等重要

村上春樹的時間安排獨特之處在於:通過充足的運動,來讓自己堅持按照時間表過日子。 他每天都堅持這一個嚴格的時間表,此種堅持需要強大的體力和精神力並成為一種專注性。每天下午的運動時間,與他的創作活力密切相關,村上曾說:體力與藝術敏感同等重要。

根據他的個人陳述,村上春樹的時間表大約如此:

4:00 起床,梳洗整理。

5:00-11:00 寫作。

11:00-12:00 午餐。

下午時間:慢跑十公里,或游泳1500 米。有時兩件事都做。

21:00 睡覺。

這樣重複生活,幫助了他的寫作。村上寫道:這種重複成為了一件重要的事;它是一種近似催眠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我達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


富蘭克林有一份非常嚴謹的時間計劃表

  富蘭克林:我今天做過什麼好事 

苦惱沒有時間寫作/創作,或是沒有時間過自己閒暇時間的現代人,可能也不會比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更加忙碌。他既是美國開國元老,也是一名出色的發明家、作家、出版商、記者。在他1791 年出版的自傳中,他附上自己平時嚴格遵循的日程表。

早上,他問自己:我今天應該做什麼好事?晚上再問:我今天做過什麼好事?

富蘭克林每天的時間表:

5:00 起床、梳洗。

5:00-8:00 花三個小時時間為一整天的事情做計劃、思考正在做的研究、並吃早餐。

8:00-11:00 工作時間。他並沒有嚴格說明是什麼工作,因此這份時間表可以長期使用,具有普適性。

12:00-14:00 午餐時間,同時他會閱讀、或者處理自己的帳戶。另外一提,2014 年有一位美國作者想要模仿富蘭克林的作息時間,但他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實在沒什麼好看的,於是他就用這個時間來處理自己的社交網路:如在臉書上祝別人生日快樂、讀讀推特什麼的。

14:00-18:00 繼續工作。

18:00-22:00 富蘭克林會把東西放回原有的地方,吃晚餐、聽音樂,或者進行其他娛樂活動;最後,他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今天做過什麼好事?

22:00 上床睡覺,第二天早晨五點又會準時醒來。

富蘭克林能夠成功地完成自己的發明、寫作、政治和商業活動,與他的時間管理顯然關係密切。早在兩百多年前,沒有智慧型行程管理的軟體或是app 發明的他,就已經開始使用時間軸規劃自己的生活。與另外兩位作者不同的是,他直到每天早上才開始計劃自己一天的行程,因此他的時間表也會更有彈性。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總結自己人生必須遵循的13 種美德,其中一項就是 「秩序:讓所有的東西各歸其位。給自己的事務安排好時間。」 可以說是知行合一。

▌整理報導:Bohe H.|參考資料:Maria Pop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