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沒有人喜歡我,但為什麼要多訂一個節日來提醒我呢?」來自漫畫史奴比中的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的聖誕感想。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假期總是會刺痛人,如果與周遭的歡樂氣氛格格不入令你感到憂鬱,那麼收看有關熱戀情侶鬧彆扭的內容,肯定雪上加霜。繼上星期推薦如《終極警探》、《致命武器》等非常規的聖誕電影後,本周我們將擴大題旨,讓活得像個罐頭的布莉琪.瓊斯(Bridget Jones)以及綠毛邊緣人鬼靈精(Grinch)鼓舞每一顆孤獨的心。切記,對這些電影中的角色而言,無論保持單身是不是一種個人選擇,目標永遠是過上更好的生活!
《BJ單身日記》(Bridge Jones’s Diary)2001︱導演:莎朗.麥奎爾
浪漫喜劇很多,誠實的卻很少。畢竟,電影就是造夢的——沒有人會把自己代入故事中最貌不驚人,並且老是在心上人面前出糗的角色。偏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越想表現得出眾,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諸如此類的煩惱,正是本片引發共鳴之處,它以幽默處理了那些難堪的情境,並適時地拋出夢幻般的情節,予人嚮往和希望。
《BJ單身日記》最搶眼的是芮妮.齊薇格(Renee Zellweger)的表演,她成功地將自己變成一名酗酒、吸菸、善妒,兼且暴飲暴食的單身女子,該角色在外承受親友批判的眼光,在家擔憂自己會不會因為壞習慣突然暴斃,生活中最大目標就是減肥和找到真愛。在當今的社會氛圍下,這樣的心態非常「政治不正確」,但我們可以篤定,那樣的質疑動搖不了本片的地位——只要這世界上還有人在意自己在情人眼中的形象,並且為「已讀不回」睡不著覺。
《今夜玩到趴》(The Night Before)2015︱導演:喬納森.萊文
故事關於一群認識到自己必須成熟的大男孩們,決定在今年聖誕節,為過往放浪形骸的傳統劃上句號--唯獨我們的男主角心不甘情不願。相較成家立業的同伴們,他既沒事業也沒女友,由於親人早亡,他一年當中唯一能感受到「家人」的時刻,便是聖誕節……。
聽起來很悲傷?但《今夜玩到趴》是典型的美式喜劇,賽斯.羅根(Seth Rogen)跟詹姆斯.法蘭柯(James Franco)的存在證明了這點。雖然不是每位觀眾都習慣鬧劇的表現方式,但這裡還有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他的演出大大提升了本片的質感,為漫無目標的玩樂立定重心。如果你是美式喜劇的粉絲,同時也希望看到更多層次的表演,《今夜玩到趴》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戀愛沒有假期》(The Holiday)2006︱導演:南西.梅爾斯
《戀愛沒有假期》嘗試從兩名女主角的角度,處理職場女性的愛情生活。一位是專注事業而被出軌男友指責苛薄無情的女強人,一位是喜怒哀樂都維繫於上司的一舉一動,而在上司宣布訂婚後墜入絕望深淵的小女子。感情遭到挫敗後,她們只想著盡快脫離原有的生活環境,素未謀面的二人於是在網路上約定,在聖誕節期間交換住居。
浪漫喜劇的邏輯是,受到情傷的人很快能在新環境中,重新展開另一段戀情,本片也不例外。電影較為巧妙的地方,是在交集甚少的故事線中,分別交代了兩種悸動的模樣:一見鍾情與日久生情。平心而論,《戀愛沒有假期》不是可圈可點的愛情喜劇,導演對喜劇的想像,主要以神經質、不按牌理出牌的行徑來加以表達,因此對角色缺乏有深度的探索,但話說回來,在一部有著裘.德洛(Jude Law)盛世美顏,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也表露出另類魅力的電影中,那似乎也不太重要。如果你想在佳節期間嘗點蛀牙齒的浪漫糖果,本片是一個好選項。
《愛是你,愛是我》(Love Actually)2003︱導演:李察.寇蒂斯
假如在看完《BJ單身日記》以後,你還想要更多的休.葛蘭(Hugh Grant)與柯林.佛斯(Colin Firth),除了續集外,這部作品也可以納入考量。由多則短篇故事組合起的《愛是你,愛是我》,其中的「愛」具備更廣泛的面向,不局限於青年男女愛戀,卻有欠缺刻劃的快餐嫌疑——電影中的戀人們多半沒有足夠時間了解對方,便匆匆忙忙地落入愛河,至於發生在老夫老妻,父親兒子間的不信任與隔閡,也只需要一點點的關懷及忍耐,便足以超克。
但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帶給人生動、溫暖的感覺,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浪漫喜劇固然離不開過分理想化的傾向,但也別錯過能為生活帶來撫慰的吉光片羽。
《當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1989︱導演:羅伯.雷納
《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八零年代版本,因為不那麼文青,而有著無拘無束的幽默及天真。儘管它有著愛情電影的通病——無論掛著多麼光鮮亮麗的頭銜,享受奢華的物質生活,這些人總是在談戀愛而不是在工作。但它的浪漫不是那種一觸即發、毫無顧慮的激情(與我們想像的八零很不同,不是嗎?),反而需要時間,讓男女主角慢慢成長,真正認清自己所愛。
這過程需要多久呢?十二年。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極度理想化的情懷了。兩位主角自大學期間便就「男女之間能不能只做朋友」展開抽象辯論,隨後在各自的人生際遇中變換不同的角度思索此一命題。其他電影可以很浪漫,但它們很少具備如《當哈利遇上莎莉》的溫柔,甚至《愛在》系列也不例外。就算你的聖誕片單已經排滿,本片放到跨年選片裡也一樣適用!
《二見鍾情》(While You Were Sleeping)1995︱導演:強.托特陶
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在此飾演其貌不揚的地鐵售票員——恩,你也知道,這類型的電影老是愛睜眼說瞎話。不過,作為90輕喜劇的代表作品之一,《二見鍾情》有些不尋常。比起兩人世界,女主角花了更多時間與暗戀對象的家人相處,而編導也花了一定的篇幅來刻劃她的孤獨:在她的公寓裡,大小事都得親力親為,並且總是被公司列在加班名單上,因為她是「唯一沒有家庭的人」。當然,這樣的情節配置是因應故事的需求,卻也讓該角色在一眾浪漫喜劇女主角中更顯清晰:她很脆弱,但該果斷的時候比誰都有執行力。
《二見鍾情》是部就算你可以猜中接下來將發生的事,卻也能投入其中享受的作品,要是你看膩了當代直來直往的愛情電影,它的含蓄與溫吞將會令你感到驚喜以及甜蜜。
《鬼靈精》(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2000︱導演:朗.霍華
《鬼靈精》改編自兒童繪本,按作者蘇斯博士(Dr. Seuss)的原意,這是一個小裡小氣小癟三被聖誕精神感化的故事,但在真人電影版本中,鬼靈精不再因為莫名的理由厭惡聖誕節,而是被節日的歡樂氣氛刺痛,進而想起過往遭人排擠的精神創傷,編導同時也讓他破壞聖誕節的舉動,具備反對人們沉溺物質消費的寓意。
很少有一部聖誕電影像《鬼靈精》花那麼多篇幅描寫「節日單身」的心境,這或許是它長年高踞各大媒體節日電影清單的理由。當然,《鬼靈精》最大的賣點不在於懷舊或提倡理念,而是金.凱瑞(Jim Carry)——雖然你很難從角色的扮相看出裡頭藏著誰,但再強大的化妝也難不倒金.凱瑞的橡皮臉,遑論他獨具一格的肢體演出!
《終極假期》(Last Holiday)2006︱導演:王穎
對一部商業電影而言,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票房爆炸」。爆炸也分層級,上座不如預期、收益難以回本還算事小,票房比預算低才叫慘烈。但作為一個觀眾,我們何必以片商的視角來看電影?銷售數字好壞與內容的關聯性並不絕對,《終極假期》就是這麼一部票房雖然慘烈,卻頗富魅力的片子。
無論此前你對演員皇后.拉蒂法(Queen Latifah)的評價為何,她在本片的表演絕對讓你大吃一驚。故事講述一名熱愛烹調美食卻只吃減肥餐,明知單戀對象對自己有好感卻不敢出擊的售貨員,在某日被檢查出腦部腫瘤,於是她決定提出全部存款,要在聖誕新年期間,彌補此生錯過的一切……《終極假期》的故事情節並不出奇,看了前半段就猜得出後面的轉折,但在那樣的平凡裡卻有著真誠與熱情。不談別的,光為拉蒂法的演出,本片就值得一看。
《去年的聖誕節》(Last Christmas)2019︱導演:保羅.費格
本片改編自八零年代男子團體「轟!合唱團」(Wham!)的同名歌曲,原聲帶中另外也收錄了多首該團體成員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單飛後的作品。注意,是「改編」,不是「啟發」。某種意義上,編導對歌曲的忠誠,幾乎達到挑釁的程度。
這部電影就像你記憶中任何一部浪漫喜劇,但也跟它們很不一樣,人們可以預見卡通化的人物以及情節,但其中瞎扯淡的程度絕對去到你難以想像的境界。「不就是一個倒楣透頂的女孩,在聖誕節前夕遇到一個完美好男人嗎?還能怎麼樣?」好問題。比如說,我們不該從聖誕電影的角度來期待它,而是邪典電影。
《舊愛找麻煩》(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2009︱導演:馬克.華特斯
「憑實力單身」可以被理解為不解風情,以致錯過良機,但放在本片中卻同樣適用,因為我們的男主角是個熱衷一夜情,抗拒給承諾的超級渣男。或許是為了讓這個人物渣的合情合理,渣出說服力來,片商找來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演出叔姪,而後者正是男主角輕浮應對情感關係的啟蒙導師。假如你知道麥可.道格拉斯一向花名在外,就會瞭解片商這番操作委實煞費苦心。
《舊愛找麻煩》這部作品的有趣之處,是將經典聖誕寓言《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翻玩成一部花花大少啟示錄。麥康納的角色,不僅自己渣,還勸即將步入禮堂的兄弟一起渣,直到歷任前女友的幽靈找上門,引領他回顧放蕩、四處辜負真心的一生……。對部分觀眾而言,觀賞本片的過程可能不那麼愉快——尤其男主角最終仍能獲得真愛,所有教訓都發生在夢中。不過,本片的編劇仍給出了他對感情互動的思索,就算單純做為喜劇欣賞,《舊愛找麻煩》也是合格的作品。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