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大獎得主《游牧人生》之外,93屆奧斯卡你還需要注意這五部電影|cacao 可口雜誌

怎麼形容2021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好?說曲折離奇太誇張,但微妙肯定有的。當典禮製作人,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事前宣布第93屆奧斯卡將會像一部重磅強片時,他還真不是開玩笑——儘管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對於評審的決定,他也同樣被蒙在鼓裡,否則怎麼會貿然調動最佳影片與最佳男主角的頒獎次序?

作為觀眾的你有權利挑剔得獎名單,但觀看這個小規模的頒獎典禮,卻有著不同以往的樂趣。這裡不一一點名,但導演趙婷、湯瑪斯.凡提伯格(Thomas Vinterberg),以及演員尹汝貞和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的感言值得一聽,當然,最有趣的還是缺席典禮,卻意外獲得男主角獎的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他以一支簡短的感言,和一支朗讀迪倫.湯瑪斯(Dylan Thomas)詩歌的影片,不費吹灰之力地擄獲了全世界的心。

《切勿馴順地走入良宵》(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本週的電影介紹,將聚焦那些獲得多項提名,卻未能徹底大鳴大放的作品上,但在那之前,請讓我們先插播一首歌,由霍普金斯和迪倫.湯瑪斯的威爾斯同鄉,約翰.凱爾(John Cale)譜曲的《切勿馴順地走入良宵》(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沒錯,就是老爺子在影片中朗誦的那首詩)。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2021|導演:恰卡.金

在本屆奧斯卡上屢獲提名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最後成功抱回男配角與原創歌曲兩項大獎,儘管在最佳影片一項敗給《游牧人生》(Nomadland),也不能否認它的獲獎潛力。《黑色彌賽亞》一片取材自1969年,FBI謀殺伊利諾州黑豹黨主席弗雷德.漢普頓(Fred Hampton)事件,漢普頓遭殺害時僅21歲。這部作品有許多地方會讓你想到導演的大前輩史派克.李(Spike Lee),比如對於歷史紀錄影像,以及黑人音樂的運用。

片名所提示的宗教意象在劇中最直接的回應,是部分場景的構圖,以及導演看待歷史的視角。他在諜對諜的基本格局上,將漢普頓打造成更積極的行動者,以武裝捍衛的不僅是特定種族的生存權,黑豹黨所提供食物、醫療、教育協助,更向一切遭到系統性壓迫的弱勢社群伸出援手,當你聽見飾演者丹尼爾.卡盧亞充滿激情與信念的演說時,不難理解胡佛(John Edger Hoover,時任聯邦調查局長)為什麼將漢普頓視為頭號天敵,而另一位演員凱斯.史坦費德德(LaKeith Stanfield)也同樣出色,面部表情的翕動,足以讓觀眾想像角色背上冒著的冷汗。這是一部具有相當渲染力的,關於革命與背叛的故事,在時下也具備同樣強烈的煽動性。


《藍調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2020|導演:喬治.C.沃福

就算沒看頒獎典禮轉播,你多半也聽說過本屆奧斯卡引起的爭議了。主辦單位將慣例的最佳影片獎項移動到男女主角之前,幾乎所有人都斷定,這是為了將殊榮頒給已故演員,查德維克.玻斯曼(Chadwick Boseman)做的準備,結果卻叫人跌破眼鏡,該獎項戲劇性的落入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袋中,堪稱電影般的神轉折。

別誤會,我們不是嫌棄評審的決定讓人失望,要是你看過《父親》,會知道不頒給他老人家才該五雷轟頂,但玻斯曼的演出同樣無愧於他在該獎項的提名。從演員在電影出場的第一秒鐘,他便已傾其所有,完全像故事裡的角色一樣渴望著發光。

《藍調天后》改編自1982年的舞台劇《瑪雷尼的黑臀》,故事發生在爵士時代(Jazz Age,上世紀20至30年代)的芝加哥,樂手們在燠熱的錄音間裡排練,等待大牌女歌手到來。其中一名年輕人卻與其他樂手不合拍,堅持歌手的作品該按自己版本——也是(白人擁有的)唱片公司中意的版本來,而他輕佻且充滿攻擊性的態度,也很快地拉高錄音間裡的緊張局勢。本片以高密度的戲劇能量,處理白人剝削黑人文化謀取利潤的歷史問題,藉此探討種族、性別、權力的對抗。玻斯曼在這裡的角色雖不討喜,但絕對是項成就。


《一場大火之後》(Colectiv)2019|導演:亞歷山大.努瑙

羅馬尼亞對你而言,是只存在於地圖上的國家嗎?即使如此,也不代表發生在那裡的一切會是全然陌生。觀眾或多或少能在《一場大火之後》窺見自己所身處的社會既已存在的,輕重不等的弊病,而電影中紀錄的羅馬尼亞政客及醫療機構,則是弊病的終極版本,以致願意調查事件內情的,只能是位跑體育新聞的記者。

《一場大火之後》始於2015年發生在當地的慘劇,一家名為Colectiv(羅馬尼亞語,即『集體』)的Live House因為施作不慎,本該做為樂團演出高潮收場的煙火點燃了天花板,並迅速吞沒了整個Live House,造成27人死亡,180人受傷,在接下來幾個月裡陸續有37人因細菌感染死去。他們都死在政客口中的「擁有充足醫療設施」的醫院裡,更諷刺的是,提供給傷者使用的消毒液,早在製藥公司與院方高層的串謀下失去殺菌效力,它們全都稀釋過了,換句話說,不只是該次慘劇的傷者,所有羅馬尼亞人都處於同樣的風險之下。

後來的故事就像照表操課。大規模的群眾抗議,政府垮台,換上一批技術官僚調查政商共犯結構……接著,把控媒體,且善於操控民族情緒的前政府於事件一年後的大選再次凱旋歸來。這個結果一點也不讓人欣慰,卻是鐵錚錚的現實,它提示著失去獨立性媒體的社會,政客將會如何濫用人民對他們的信任。


《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2020|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

在開始欣賞這部作品時,你可能會期待看到一部砍殺電影(Slasher Film),除了題材合適,導演營造的氣氛也很到位——但它終究不是。但,也正因為不是,《花漾女子》才能完整表達導演的野心,而任何超現實的情節都會干擾這裡緩慢卻有效的布局。

一個曾經前度似錦的女人為什麼變得空洞惡毒?為什麼她每周都要跑一次夜店裝醉,然後對那些前來提供協助的「好人」換上一張凜然冷酷的面孔?這些啟人疑竇的線索都會在後續的情節中得到解答,然而,導演提供的創傷出路卻是無比黑暗。主角的復仇更像是一種象徵性的還擊,針對的不只是性犯罪,是更為抽象的,由男性主導的社群文化。在那裡,並不是女性陷自己於不利的情境中(暴露性感的妝容,或在夜店喝的酩酊大醉),而是社會本質上便不利於女性,男人為男人說話,女人也為男人說話。《花漾女子》關於復仇,但,它會是你看過正義來得最無聲,也最激烈的一個故事。


《靜寂的鼓手》(Sound Of Metal)2020|導演:達柳斯.馬德

特別列出《靜寂的鼓手》並不全是為保羅.拉奇(Paul Raci)抱屈——在結果出爐以前,他是本屆奧斯卡男配角競爭者中,唯一一位以飾演虛構人物得到提名的演員。雖然電影拿下兩項大獎,但我們要說的是,若非強敵如雲,它在最佳影片與最佳男主角也該有機會。

儘管不影射社會現實,這部電影仍能以不那麼直接的方式讓人想起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盲目》(Blindness)中的一句話:「我覺得我們並沒有失明,我認為我們本來就是盲目的。盲目卻又看得見。看得見卻不願看見的盲人。」如果具傳染性的眼疾是小說家的隱喻,在《靜寂的鼓手》中,聽力喪失也不是問題的全部——失聰雖然引發混亂和狂怒,聽覺,卻清晰地標記了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和主角一同經歷過整部電影以後,或許你也會同意他最後的抉擇。

延伸閱讀被遺忘者的全體肖像《游牧人生》 :趙婷與她的現代西部電影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