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電影馬拉松:是從原作汲取靈感,還是搭IP的順風車?|cacao 可口雜誌

關於電影,原版好還是翻拍好?按理說,那些經典電影尤其是科幻片,都有可能因為所處時代的條件限制,而存在許多未竟的想法,將它們以當代技術呈現,該是個受歡迎的想法,但如今,可沒人敢打包票了。我們看過太多膚淺的「重啟」,它們不像從原作中汲取靈感,而是搭IP的順風車,更缺乏真正的原創性。

但翻拍一定很糟?很難說,但你知道《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疤面煞星》(Scarface)也不全是原創作品嗎?《現代啟示錄》的原著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在1958 年時曾改編為同名電視電影,而後者的原始版本《疤面》則上映於1932年,但它們無疑都是影史經典。在這篇文章裡,可口將為你帶來翻拍電影馬拉松,其中有灰燼,也有浴火重生。

《沙丘魔堡/沙丘》(Dune)1984/2021|導演:大衛.林區/丹尼.維勒納夫

上映日期:9月16日

《沙丘魔堡/沙丘》改編自美國作家法蘭克.赫伯特於1965年出版的同名經典,它是科幻小說,視野卻遠超過類型作品的範疇,自成一個完整的社會及生態系統。空前龐大的體系要轉化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長度,對任何導演都是考驗——佐杜洛夫斯基和大衛.林區也不例外。前者的嘗試未竟全功(該次失敗後來成了紀錄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的主題),而後者完全搞砸。

《沙丘魔堡》的可觀之處是它邪典味十足的美術設計,但整部電影看起來還是像破爛版的《星際大戰》。這裡發生的一切是既熟悉卻又枯燥,熟悉是因為你可以看到影集《雙峰》中的熟面孔與打光方式,枯燥是因為你真的弄不懂它想表達什麼。太多角色、太多專有名詞、太多夾纏不清的人物關係,活像一團混亂的夢境。

2021版的《沙丘》會好一點嗎?至少從預告片看來,丹尼.維勒納夫對沙漠地景的處理比林區要好得多,那看起來神祕性感,而不是——嗯,一堆沙子。你也能看到如導演前作《銀翼殺手2049》視覺風格的延續,美術則具備H·R·吉格爾(即《異形》之父)的超現實色彩,更別提演員陣容了。《沙丘》絕對是2021年的重磅電影,但是否人人都為其史詩結構買單,還待電影上映之後才能檢證。


《驚魂記》(Psycho)1960/1998|導演:希區.考克/葛斯.范桑

《驚魂記》有多經典?從反面點題,自1983年起,這個系列陸續開拍了三部續集,雖然性質上更接近同人衍生創作,但有了首集的堅實基礎和男主角安東尼.柏金斯的加盟,它們仍有一定的可觀性。《驚魂記》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驚人的,我們無須挑明導演布置在場景中的元素一一解讀,只需回憶那把當著鏡頭揮下,卻始終沒出現刺傷肉體畫面的刀子,以及在電影中途便賜死女主角,好讓觀眾和男主角一起陷入罪咎、恐懼情緒的巧妙設計,就知道在藝術性上它有多麼超前——您想,時至今日還有多少恐怖片靠特效化妝和蕃茄醬來嚇人?有多少神經殺手曾被考究出如諾曼.貝茲一般的心理深度?

至於98版的《驚魂記》呢,端看預告片就像實驗電影一樣酷,令人聯想到導演早期名作《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然而打從一開始,葛斯.范桑就沒打算對這個故事做出新詮釋,而是老老實實,齊齊整整的重拍,只差把黑白變為彩色。平心而論,這個版本在部分場景中仍有著不錯的影像質感,角色的造型也足夠賞心悅目,但--不令人意外的是,98版無論是票房口碑雙雙仆街,因為它的存在毫無必要。不過,要是你對文斯.范恩的印象僅限於搞笑中年大叔,這部電影倒是能讓你大大改觀。


《超人/超人再起》(Superman I&II/Superman Returns)1978 – 1980/2006|導演:李察.唐納/布萊恩.辛格

嚴格來說,《超人再起》並不是對《超人》舊版電影的翻拍,而是故事的延續,但鑑於演員和導演都換過一撥,我們決定將它歸類在本周主題下。今天,恐怕沒有多少人記得《超人再起》,對演員布蘭登.羅斯的印象,可能也侷於他在電視螢幕上的演出和少數的電影客串,但如果克里斯多夫.李維是傑出的超人飾演者,羅斯就和他一樣好。

 《超人再起》由始至終都是浪漫的,它以李維版的《超人》一二集為背景故事,著手建構一個超人長年缺席的世界——如同角色電影在現實世界中的缺席一般,如果羅斯與李維在外貌上的相似是個驚喜,電影的視覺質感同樣讓人驚艷,它的色彩很復古,當超人飛行時,那股溫和的撫摩感更是絕無僅有,充分表現了該角色的人格特質。

那問題出在哪裡呢?或許是因為,《超人再起》沒能滿足當代觀眾追求的緊迫節奏感。相較不乏幽默元素的舊版,《再起》低調、內斂,甚至有些憂鬱,它的故事重心擺在時過境遷後,分離的戀人對彼此的渴望與尷尬,對李維版本的忠誠度,也使頭號反派在當下看來無比可笑——超人的死敵是名房地產開發商?80年代可以這麼搞,可現在是21世紀了。儘管如此,本作依然值得一看。在被漫威電影轟炸十年以後,回看《超人再起》就像一場未竟的革命,它標誌著超級英雄電影本可以有的新方向,只是誰也沒想到,那後來成了超人經典形象的落幕。


《無間道/神鬼無間》(Infernal Affairs/The Departed)2002/ 2006|導演:劉偉強、麥兆輝/馬丁.史柯西斯

華人恐怕永遠無法理解《神鬼無間》為什麼評價那麼高,和梁朝偉和劉德華比起來,李奧納多和麥特.戴蒙簡直是小李子和呆蒙。,馬丁.辛與傑克.尼克遜也不見得就優秀過黃秋生及曾志偉。那麼,功勞就該歸給史柯西斯了。《無間道》和《神鬼無間》的主題都是表裡不一的生活之於人影響力,警察扮成賊,賊扮成警察,而在表面上,他們都做得很好。不過,《無間道》著重在道德衝突對當事人的耗損,以及受牽累的親友,以及謊言引爆後隨之而來諷刺孤寂感,《神鬼無間》的焦點則對準兩名主要角色,當他們生活在假面下太久,竟開始為自己的背叛行為感到內咎,他們欺騙了信賴自己的人,痛苦主要源自於內心的角力,良心在作祟,即使那違背了被賦予的任務。

在這個案例裡,原版翻拍哪個好?在史柯西斯操盤下,後者的暴力場景可能更加的激烈真實,但根本上來說,隱藏在故事情節之後的主題,導演對故事的詮釋、對演員的引導,才是構成一部電影的核心。《無間道》和《神鬼無間》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有的只是取徑的差異。


《七武士/絕地七騎士》(Seven Samurai/The Magnificent Seven)1954/2016|導演:黑澤明/安東尼.法奎

《絕地七騎士》翻拍的對象其實是1960年的《豪勇七蛟龍》,但《豪勇七蛟龍》又是對黑澤明《七武士》的翻版,只是將場景轉移到狂野的西部槍戰中,後來克林.伊斯威特在《荒野大鏢客》中也幹了同樣的事。這個組合大概是清單上最無疑義的一組,用不著我們提醒,你也知道哪個比較經典。

《七武士》的故事不能用呆板的「招募隊友解任務」一句概括,從武士保衛村莊的義舉,我們能看到的時代不僅止於背景設定,而是生活在當時的人們,在各自階層上所負有的責任義務及功能角色,因此你能看到即使是具備道德操守之人,也會引來猜忌和怨恨,犧牲沒有換來英雄式的愛戴,而是無視與放逐。電影的真實感來源除了精心設計的情節,還有導演對動作場面的把握,令你彷彿成為其中的一員,跟著村民和武士四處奔跑協防,置身於戰鬥最激烈的中心,並且為己方的傷亡扼腕。總的來說,這裡的每個元素都是《七武士》何以成為後繼類型片源頭的理由,每當你為某部動作片或科幻片裡冗長乏味的「招募隊友」橋段抱怨時,就會想起《七武士》的偉大。

至於《絕地七騎士》,嗯,配樂引人入勝,電影本身雖然沒有達到原作的深度,也暴露了情節過於簡單直線的缺點,但槍戰場景面依然是片中的火花。再者,就是它集結了許多有魅力的演員。而且有七個。


《星夢淚痕/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1976/2018|導演:弗蘭克.皮爾森/布萊德利.庫柏

芭芭拉.史翠珊?誰?恐怕很多讀者對她的印象僅限於《南方四賤客》裡的機械哥吉拉——這也沒印象?好吧。假如你對歐美娛樂新聞有些關注,應該曉得前段時間史翠珊曾抱怨《一個巨星的誕生》與她在70年代主演並編寫主題曲的《星夢淚痕》太過相似,雖然《星夢淚痕》也是對更早時期版本的翻拍(《A Star Is Born》共有四個版本),但《巨星》顯然更缺乏原創性。

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史翠珊有演唱上的天份,對電影原創性的瞭解卻可能不那麼深入了。如我們在前面提過,翻拍的目的,是要遠遠多過情節的沿襲,同樣是藝術家愛上彼此的才華,受到彼此的啟發,一個升起,一個墜落,《巨星》在顧及男女主角的化學反應以外,也為該故事框架注入更有當代感的內容,探索沉重的主題如酒精成癮、自卑心理導致的毀滅性後果、親密關係中的權力平衡。同樣作為歌舞/愛情電影,《巨星》卻能讓人在為情節或悅耳動聽的流行歌曲感動之於餘,保留一些思考,這是老前輩們所不能做到的。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