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力推廣智慧電表,好迎接高效用電的世代,市場上將會有大量傳統電表的逐步除役汰換。以發掘退役電業材料循環再利用的台電文創,相中傳統電表上玻璃罩,回收再利用的龐大量體及發展潛力,今年與設計品牌NAKNAK攜手合作,實驗測試台電技能競賽獎座設計專案,一同探索新退役材料題材再利用的可能性,將每戶都有的電表玻璃,化身成為台電同仁專業能力象徵的獎座設計。保留當時的原始樣貌並融入工序表現設計,這或許可以給許多正在探索可持續的品牌帶來啟發。
玻璃瓶罐常被丟進一般垃圾,不是因為它不能被回收,而是處理程序麻煩、回收利潤低,所以許多人並不願意費時去處理廢棄玻璃。如果要使用一般玻璃回收,都是擊碎後熔融倒入模具再製,因應台電技能競賽的屬性,如何適度地保留電表玻璃的造型特色及構造細節,是這次獎座設計想要達成的實驗目標。設計團隊鎖定了傳統窯燒玻璃工藝技術,以七、八百度的「低溫」加熱,讓電表玻璃逐漸軟化,自然融坍成為一面,乘載著服役歲月歷史的技能競賽獎座。冷卻成形後,依然能感受出電表玻璃原本溫潤的圓角造型語彙以及用料的厚實感。
得獎者名牌亦是採用不同形式退役電表面板製成,翻面再利用,以原有的電業設備文字風格,記載得獎者資訊,呈現一貫的專業感及職人氣息。獎座整體呈現最重要的是,適度保留過往服役原始樣貌並融入帶有嶄新象徵意涵的再生生命力。在成形的過程中,同時也利用玻璃熔融軟化後因重力的懸垂特性,以模具設計巧思,呈現出立體清透的第54屆台電技能競賽主視覺符號。讓整體製作工法單一化,卻富有不同層次表現。


完整的退役電表玻璃再利用之外,象徵代表參賽榮耀的紀念獎章,以破損的電表玻璃再製的可能性。包裝形式部分,同時考量美觀性、保護性及減少廢棄物概念,以簡易的設計巧思,讓獎座包裝也能拆折成展示座,以單一材料及工法滿足不同階段用途需求,減少包裝浪費。獎章部分利用馬賽克剪,將破碎的電表玻璃裁剪成相近的大小,每一個皆呈現獨一無二的輪廓形狀,燒製熔融成專屬各個參賽者的獎章樣貌。
看似遙遠的循環未來,或許真的需要先行的領軍者。台電文創每每將退役的台電耗材拋出實驗性的設計改良再現,既是讓自身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遠觀策略,也是對消費者的教育。可持續永遠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不止對於環境,更對於消費者的觀念意識。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提供:台電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