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屋旅館-極圈內的居住童趣|cacao 可口雜誌

一個在瑞典極圈長大的朋友曾向我描述當地一種旅行方式,旅客領著一個廚子,在罕無人煙的極圈鄉間住宿二至三週,聯外的交通以雪橇與狗群為主,整個所費不眥的旅程,並不是以一般觀光為目的,能夠經歷的風景也相當有限,多半旅客的目的是–追求絕對的寧靜,當然這樣的旅客平日往往處於超時的工作壓力下,沉澱,與追求身心靈的放鬆,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這個旅程的實際價值。旅程的另一個重點是廚師取用當地食材,因為北歐低污染的自然環境,在簡單的起居中也淨化調節了來自都市的呼吸飲食。

Tree Hotel似乎是另一種異曲同工的旅行趣味。整個概念接近北京郊區長城腳下的公舍,全案邀集了瑞典知名建築師,設計了五種房型,以樹屋的概念實踐這些建築師心中具有童趣的建築想像。現有房型或隱身於自然中,或成為異於環境中的他者,室內面積為15-30平方公尺。單一房型最多可供四人使用,並備有殘障使用空間,未來計畫擴充至24種房型,另外,園區尚備有一座獨立設計足以容納12人的蒸汽浴小屋。

mirror cube

在瑞典鄉間,隨處可見別墅院落中為幼童搭建的樹屋,以幼童的尺度,由家人共同協力完成,然而Tree Hotel將這樣的概念實踐得更為徹底。住居單元以基地現有松樹為結構,如同禽鳥的巢穴構架在離地4-6公尺的空中,基地散落分布在森林裡,景觀朝向Lule河。因此,Tree Hotel的位置非具易達性,位於極圈內的Harads地區,在其官方網站上甚至提供了私人座機的到達方式。住居的設計儘可能地減少基地現有自然生態影響,如廁廢棄物使用燃燒方式處理,The Mirror Cube房型為避免鳥類衝撞,在鏡面的立面上安裝紅外線膠片,膠片隱形於肉眼視線,但可被鳥類視覺輕易辨識。

鳥巢屋

2006年一位91歲瑞典老婦人在住家附近,投湖自殺。老婦人似乎選擇了一種浪漫偏執的自我結束生命方式,新聞相當程度地反映瑞典人的性格,獨立,不麻煩他人,以及嚮往自然。瑞典人本身崇尚自然的生活觀,似乎讓人覺得他們是自然的一部分,此外,在尊重自然的態度表現上,斯德哥耳摩的都市規劃中,明確規劃了森林綠地在都市中的連續性,使野生動物移動的動線不因都市化而受限制。瑞典人健康的飲食習慣似乎也跟自然脫不了關連,看著路上往來瑞典行人姣好的身型線條,令我讚嘆那是一種屬於動物的線條美感。

 

 

 

 

 

 

 

 

 

 

 

 

原文刊於cacao Vol.07《東京/異境迷走》